聚热点 juredian

你需要练习“场景感知”能力

很多人对“场景感知”并没有概念,认为“场景感知”能力只是花架子,其实,“场景感知”是务实的认知模型,是产品职场的向上技能,更是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本文就结合几件案例,分享一下关于“场景感知”能力的思考,希望对产品同学有所启发。

丰田的成功,不是把日本车卖给美国人,而是把美国车卖给美国人。

众所周知,需求调研与分析是产品经理重要的产品工作,同理心思维又是产品思维的内核,在我看来, 若两者交相辉映,则可形成以需求分析和同理心为基础的“场景感知”能力。

事实上,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概念,没有总结与梳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和思考,更别谈将其刻意练习、价值放大了,这些现象表现在对问题看法比较单一、片面:

有的人认为“场景感知”就是对客户需求的提炼,做好需求分析就够了;有的人认为“场景感知”虚大于实,听着高大上,实则作用有限;甚至有的人干脆对此毫无意识。

在我看来, “场景感知”能力不是花架子,而是务实的认知模型,不仅是产品职场的向上技能,更是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 。

最近发生好几件事情,让镜同学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下关于“场景感知”的思考, 在我看来,“场景感知”能力不仅是初阶产品经理向上突破的内在要求,更是高阶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 。

越向上生长,越需要场景感知,感知力越强,受益也越多,不仅产品职业发展,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某种角度来看, 场景感知是伪装成“产品技能”的思维认知模型,我们需要学习、练习、吸收、应用 。

因此,本文结合最近的几件案例,分享一下关于“场景感知”能力的浅薄思考,希望对产品同学有启发和参考。

一、小区物业对“场景感知”的缺失

我最近一直居家远程办公,996福报被动升级为007天赐,谈到工作脑海就出现面对疾风吧,一时间也给了我越塔强杀、开局强拆对方水晶的勇气。

也是因为疫情防控升级,前两天我们楼栋的物业管家发了通知,@所有人的那种,还是连续3次@所有人,内容却十分简单: 顶楼天台下午6点要锁门,有在顶楼晒被子的业主抓紧收了!!!

这是咋回事儿,群里一堆黑人问号,搞得我也是一脸懵逼,一时间大家都在调侃:这疫情让只让人居家办公还不够,物品也得老老实实的在家待着,严格遵守防控规定,做好三天两检,不得擅自外出。

大概过了1个多小时,管家应该是看到群里不少邻居的质疑,才简单回复说,因为发现不少孩子在顶楼玩耍,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才选择暂时封闭天台。

画风瞬间180°大转弯,大家一面都说管家考虑周到,但也有不少邻居指出来应该提前说明才好啊。

你看,物业的这个管家就是典型的缺乏“场景感知”能力,并没有深入到用户(业主)的场景中去理解用户需求(孩子安全显然是业主需求),并以同理心去表达需求(提前说明封闭天台原由)。

简言之,因缺乏同理心和需求洞察分析力,进而没有形成好的“场景感知”,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可以是营销契机、成为增进与业主关系的好事情,但却被动变成了工作简单、粗暴的坏事。

现象是欲速则不达,本质则是缺乏“场景感知”, 其实这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很常见,我们在面对B端业务时往往也踩过类似的坑,有时没有把控好需求,有时把控到了需求却无法达成共识,有效解决。

追根溯源就在于我们很难本能、全面地兼顾需求与同理心,也就是缺乏有效地“场景感知”。

二、需求文档中的场景感知

前天在评审需求文档时,我发现团队有个小伙伴在需求文档的描述上写的很到位,不仅语言简洁,结构层次清晰,最重要的是感知到了用户的需求(技术、运营等需要通过需求文档评审,参与把控设计方向),有意识地去营造需求场景。

因此,他在文档描述上不仅符合李鸿军老师在《大话软件工程》书中提到的需求四件套(指需求原型、控件定义、业务规则、业务流程,推荐大家阅读),而且还把他定制化升级:

如,在业务场景上表述上以业务视角、产品语言来表达, 但对需求原型有注脚参考 (类似于备注说明,如,采购审批有线下的审批单,并以此向技术、运营等人员介绍场景)。

再如,在对某个字段进行需求说明时,除了用简洁语言进行功能定义之外,还会给到一个以公式运算为基础的参考案例,这样尽可能的贴近开发人员,理解开发场景,并努力营造这样的需求说明氛围。

不仅如此,他在文档评审时,还主动带我们进入需求场景中,比如,业务、运营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让他们更好理解,感知更强等等,我觉得,他的需求说明书写的很赞,评审很成功,得益于他对需求评审的场景感知能力。

而实际在工作中, 不少人写需求说明书只是简单依据模板,对照填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完成任务即可,并非以用户需求和场景营造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

这本质上是缺乏需求感知能力。

三、丰田的经营理念

丰田不是把日本车卖给美国人,而是把美国车卖给美国人。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这句话,丰田作为全球化的知名公司,这句话是丰田汽车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提出的口号,也是其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注脚。

丰田当时在日本国内原本就已然成功,而其仍然虚怀若谷地学习美国市场,在产品设计上适配美国人的用车习惯,在营销宣传上聚焦在美国人的行为方式,上下联动,市场打法体系化。

事实上,丰田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其经营战略本质上就是依托这种出色“场景感知”能力 ,这既是对美国市场需求的沉淀、落地,更是携以同理心的情感共鸣。

这对产品经理同样如此,我们面对市场需求,面对业务领域,很多时候,你单纯理解用户需求还不够,你还需要做出来;你单纯做出来也还不够,你还需要表达出来;

这种战略的核心,其实就是“场景感知”。

很多人对场景感知的认知大多来源于AI领域,类似于态势感知,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更是准确预判的前提,其实,不仅智能设备需要场景感知,人更需要场景感知,人的场景感知力越强就越优秀。

镜同学认为,不仅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对于每个职场打工人来说,都需要提高场景感知能力, 因为,场景感知不仅体现在客户调研分析、产品设计、公司经营等工作中,而是一种通用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型,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 。

从大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之间在运用战略态势感知进行全球化的博弈,前沿的科技公司在布局以元宇宙、web3.0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

从小处着手,我们可以看到出色的产品经理懂得正确运用业务策略,知道何进何退,懂得高质量的达成合作;优秀的职场人员也是基于对事物发展、矛盾场景的把控,从而作出正确的利己决策。

“场景感知”既是数据收集,也是可视化的驾驶舱,同时,也是决策、谋断的基础前提,越是重要的选择就越需要强大的“场景感知力” 。

那么,如何提高场景感知力呢?

镜同学给个简单的参考,可以分5步来练习:

1. 沉淀专注

首先要对现有的产品做到足够的下沉,务必要落地,不要眼高手低,专注于现有业务场景,把精力聚焦在行业认知、政策现状、客户群体特征、市场竞品现状等,在行业领域内做到足够的专业、权威。

2. 反馈沟通

构建反馈沟通的渠道,多和同事交流讨论相关领域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论坛、沙龙等方式和行业内的专家建立链接,确保对称沟通,建立并拓展反馈通道。

3. 复盘总结

同时,要养成复盘总结的习惯,可以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梳理成清单,并阶段性的复盘分析,养成敏捷做笔记的习惯,学会关键词检索,不断通过总结修正前行的方向。

4. 表达验证

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尝试去做一些预测,可以先从简单的趋势方向做试验,前期可以选择一个领域或者企业,从某一个角度做分析(比如,某一企业用户增长预测),当然,这中间需要数据支撑。

通过简单的、务实的表达和验证,不断强化意识、形成习惯、夯实能力。

5. 持续进化

最后是需要持续优化,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过程中对行业、企业、某一领域等场景感知的理解,不断修正、迭代进化。

最后,说了这么多,相比大家对场景感知应该有所了解,其实,很多认知模型都依赖产品思维,相较于原型设计等专业知识,产品思维才是更重要的增长因子。

镜同学也多次分享过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 产品经理不是某个岗位,某个职位,而是一系列产品思维的表达载体,因此,我们更需要跨学科的多元化思维,也更有多元化的基础。

就拿“场景感知力”来说, 产品经理对此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理应以此为基础搭建、提升“场景感知”能力、形成思维认知模型, 若被动等待、毫无意识、懒于思考,不仅错失向上的跳板,更是有愧于此番良辰美景。

别忘了,《史记》有言: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由@产品大峡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搜索建议:你需要练习“场景感知”能力  
热传

 你怎样评价音乐餐厅?喜欢吗?

音乐主题餐厅,作为个性化餐厅营销的一种,我还是比较认可的。1、这种餐厅适合在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里开建,特别适合年轻一族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族去聚餐、放松心情,释放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