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5:45
一
投资,是一个认知变现的行为。
谁也无法在长期赚到认知能力之外的钱,靠运气赚的钱,往往凭“自以为”的实力亏掉。
怎么衡量是运气还是实力?关键看是否可持续,不能持续的赚钱往往就是运气好。
靠运气赚钱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你要追加资本进去,但又无法保证高胜率,那要是运气不好,赌上身家的那次刚好碰上“黑天鹅”,那岂不是要把之前的好运气赚的钱全赔掉?
靠运气赚钱,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发挥复利的威力。
天下武功,林林总总,武当有太极拳、太极剑,丐帮有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大理段氏有六脉神剑,然而,天下武功出少林,唯少林功夫才是天下武功的本源正宗。
在投资里,有各种各样的流派,技术分析、量化投资、套利、板块轮动、择时交易、基本面投资等等,对于一个旨在把金融市场当长期提款机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根本无需掌握所有流派的武功来成为顶尖高手。
相反,学得越多,最多只是走火入魔的鸠摩智,而不会是大道至简的扫地僧。
你只需要精通一门绝技,就能成为高手。
条条道路通罗马,你只需要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即可。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二瓢都不行。
融合各家之所长是天方夜谈,不同流派在对待同样的现象上策略互斥,如何融合?这里取一点那里取一点的结果,只会是四不像,而不会是融汇贯通。
除非,你能把所有流派都精通,然后,再来融合,否则,一门功夫都没练好就谈融合,有点浅尝辄止。
在大师兄我看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基本面投资看起来难度最高,但其实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胜率最高的投资方式。
难才有门槛,有门槛才有高收益,要不然,随便画画线就能赚大钱,大家又何必辛辛苦苦去当个打工人呢?
二
证券市场上,几千只股票,怎么样才能选到长期大牛股?偶尔运气好短期赚一波这个不难,难的是你能在市场剧烈震荡时还抓得住而不被市场波动给震下来。
而要长期持有收获高收益,需要你理解投资的本质且在市场大幅震荡之时把你的投资逻辑当成信仰一样坚持下来。
首先,理解投资的本质;
其次,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
知易行难,理解知道投资的规律相对简单,难就难在克服人类自身动物性噪音的干扰,听从理性判断而决策。
三
股票投资,首先要理解股价上涨的逻辑:
股价的决定因素:股价P=每股收益EPS(业绩)*市盈率PE(估值)
1、公司经营业绩决定每股收益EPS
2、货币流动性、多空情绪决定估值PE
决定股价或指数高低的核心因素就2个:业绩增长与估值高低,而其他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业绩增长或估值高低来间接影响股价的细分因子。
比如,一般遭遇经济或金融危机时,为保证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央行往往会大放水,大量的流动性要么进入房地产的大池子,要么进入证券市场的大池子,结果就是要么打高了房价,要么催生了一轮估值提升的牛市,比如09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15年的杠杆牛市,又比如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的货币放水。
而真正靠业绩驱动的牛市只有06-07年的超级大牛市。
靠估值提升的牛市,往往高度有限,来去匆匆,靠业绩驱动的牛市才相对坚实长久。
放到个股身上也是一样,个股上涨,
1、要么是业绩增长驱动股价上涨,
2、要么是市场情绪或货币流动性泛滥提升估值驱动股价上升,
3、要么是业绩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
同样股价下跌也分为:
1、杀逻辑:业绩基本面不可逆地变坏,比如,行业竞争格局重新进入无序竞争、行业增长逻辑被证伪
2、杀业绩: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3、杀估值:市场情绪由亢奋转为理性或悲观
4、戴维斯双杀:业绩估值双降
在投资中,估值的把握相对简单但相对不可控,几乎没有人能准确把握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情绪拐点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应对——贵了卖,便宜了买,不贵不便宜就持有或空仓。
从历史来看,估值往往是围绕估值中枢上下波动的,也就是说估值驱动股价的上涨高度有限,下跌也有限,往往是怎么涨的,又怎么跌回去,长期来看,靠估值赚取高收益的可能性不大。
决定投资胜率、收益率高低的关键就是公司业绩增长,只有业绩持续增长才能驱动股价持续上涨,只有确保业绩持续增长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的唯一的路径,也只有业绩持续增长才能驱动股价穿越牛熊长期向上。
大道至简,股票投资简化为:股价持续上涨=业绩持续增长*估值择时。
业绩不增长=股价不涨。
股票投资,一句话就是”找到业绩长期持续增长的公司,然后,在估值合适时买入。”
在对待估值的态度上,个人更认可“合理估值买入优秀的公司”,而不是“低估值买入一般公司的烟蒂股投资”,看起来一般的公司之所以便宜,往往是基本面有问题有暗坑,图便宜往往容易踩中“估值陷阱”,而且,低估值的公司往往业绩增长前景黯淡,经营稳定性不好,不受市场待见。
而且,从长期看,优秀公司买贵个20-30%对最终投资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
对于基本面投资者而言,我们的目标是远方的星辰大海,而不是脚下的泥沙沟壑。
四
承上,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股票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股票,短期的业绩增长不难,难的是长期持续的增长,能穿越经济周期的持续增长才能穿越股市牛熊周期。
仅从这一点上,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便可以Pass掉,周期性行业的公司股价受行业供需结构的影响很大,短暂的供需失衡带来的增长持续时间短,股价往往怎么涨上来的就怎么跌下去。
而且,周期行业的拐点很难把握,跨过一尺高的栏就能胜利,为何要去跨七尺高的栏?
大道至简,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投资不需要你懂那么多行业,深耕那么几个行业即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能力圈外的钱,你赚不到,而能力圈的建立是长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
选择一条容易成功的道路往往事半功倍,远胜在方向错误的道路上舍命狂奔。
从长期来看,哪些行业容易出大牛股?
答案:弱周期的消费行业与医药行业以及持续更新迭代的科技行业。
无论是A股还是国外历史经验,医药消费出长牛。
消费行业出长牛的逻辑:
一方面,必须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弱,受经验周期波动影响小,现金流收入稳定,行情往往能穿越牛熊周期;
二则较高的用户粘性构成了极宽的护城河,从而保证了消费品收入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三则,从美日韩历史经验来看,人均GDP越过1万美元大关即会慢慢开启消费升级将近10-20年消费股牛市;
最后,疫情与中美对抗使国家战略加速转型,经济增长引擎加速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国民社会从”高储蓄社会“加速转型到”高消费社会“。
医药行业出长牛的逻辑: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1、医药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其弱周期性来源于医药医疗的需求刚性,没有人不生病,生病了必须去医院,去了医院就要治疗。
2、议价能力强,人去了医院就干2件事:交钱、看病,从来没有看到过患者与医院讨价还价一说。
3、门槛高、行业管制,多数细分行业处于有序竞争,行业供给难以短期急剧放大。
4、人口老龄化驱动行业高增长,到2050年预计将有5亿老人。
5、医疗支出占比高,60岁以上的老人在医药、医疗、健康服务上的支出占掉你人生当中的80%消费支出。多少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一场大病全送给医院了。
科技行业最大的难度在于看懂变化,你看得懂变化才有可能赚到大钱,否则,不要轻易把能力圈放在科技上,
从投资难度来说,消费<医药<科技。
因此,建议能力圈慢慢从消费走向医药,最后,再覆盖科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能力圈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知道大牛的投资思想,与你真正掌握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不经历市场的浮浮沉沉,是难以拥有驱动投资体系的良好心态的,而心理建设才是投资取得成功最难的一环。
自以为的掌握只是年少的轻狂,而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的阅历才是区分投资能力优劣的试金石。
曾经我以为可以靠高强度的学习领悟省掉这一环,经历市场多次的“毒打”后,我才老老实实重新回炉再造。
承认自己对于某些行业的无知,远比装大神对各行各业指点江山要靠谱得多,
毕竟,有了对规律真相的敬畏,才会虚心向学,才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真正的建立投资能力圈,而不会在能力圈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象下自欺欺人。
360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牛股,只选大概率能成的,顺应大数定律的指引,只赚自己能力圈内该赚的钱,任其他行业涨翻天也不要为之所动。
选择大于努力,减法强于加法,选择的本质在于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