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黄庭中景玉经
黄庭中景 号黄老君 吾身之宝 大室正房
真人所居 存神念真 紫房玉关 神气璇玑
主乎七政 上中下部 二十四真 中央主一
神气合丹 金液还丹 日月光朗 真意守中
丹胎温养 道证飞昇
◎三部二十四景神
上部八景神
第一景为脑神
第二景为髮神
第三景为皮肤神
第四景为目神
第五景为颈神
第六景为膂神
第七景为鼻神
第八景为耳神
中部八景神
第一景为喉神
第二景为肺神
第三景为心神
第四景为肝神
第五景为胆神
第六景为左肾神
第七景为右肾神
第八景为脾神
下部八景神
第一景为胃神
第二景为穷肠神
第三景为大小肠神
第四景为胴中神
第五景为胸膈神
第六景为两脇神
第七景为左卯神
第八景为右卯神
黄老章第一
黄老黄庭经
念吾头顶戴天神 髮为星辰万馀纶 纡长槃屈光若玄 孔德之容大如钱
天星和气从此间 养人骨髓浸灵根 下和六腑绍五宫 消除恶气出脐门
§还念章第二
还念两目白黑分 左目为日天神存 象长一寸衣丹玄 十二神女迪四边
右目为月太一然 神长一寸衣白纨 十二神女周成还 日月相去三寸间
中有北斗七政陈 上有元一五华君 当头如居圆如槃 象长七寸变化神
§耳象章第三
耳象昼夜空如聪 中有黄庭主听门 欲下天神如赤丹 盖长三寸青帻冠
常居鼻上侯百神 念鼻通利蒙如香 中有一人衣黄金 神长二寸出居人
清虚神气处中央 令我不惑知四方
§念口章第四
念口鸿赤大如方 多淤玉液涌金粮 神长七寸赤如强 左右展转吸玉浆
象斗銊初受四方 神长三寸衣玄黄 固其神女东西厢 扶持黄泉五味长
此道妙神利锋芒 神长七寸之赤丹 群神化养滋五常 大管蕃茂令上方
能知舌道寿未央 舌根玉臊赤如丹 主禀滋味通醴泉 下念侯咙十二环
自下通流两乳间 中有阴阳夫妻仙 对持玉戟四方边 饮食不累讵令还
§念肺章第五
念肺五叶象玉光 青白皓皓若冰霜 邹震覆心卫四方 上有玄童象月光
真精华盖内修明 肺中空洞上下行 大如锐孔通太常 乏绝道使享之亡
绝立无万神不详 养性审之喘息端 上有流神五形彰 风伯雨师调阴阳
伏羲女娲或存亡 肺合太白华阴乡 出驾白虎乘风雨
§心祡章第六
心紫五寸锐下行 营若灵根扶中央 明珠赤白如日光 中有三孔气堂堂
千乘一朝导明堂 精营霍山在南方 心君要妙衣太阳 缜绿曜赫履朱冠
九度明带服赤兵 饮食华澧太阳东 当如赤子精神澄 出驾丹车御三双
隆盖朱舆赤帷裳 丹乌持符鼓翼翔 出入上下论九星 计曾清神绝存亡
迁徙得天制其裳 下历长城度九梁
§肝青章第七
肝青七叶寄胆仓 状如凫翁鸟翼翔 复似鹊葱走日中 中多诸神东西王
宫属皇叠紫亭乡 肝之妙神衣青光 形长八寸乘青龙 上包岁星岱岳宗
胆在肝中色绿浆 大如鸡子中正黄 神长三寸衣青阳 精为臊蛇辟蜚祥
名曰轨敌御四方
§胃受章第八
胃受三升应日月 上白中泽赤文章 中有和气上微王 渴思其水当玉浆
饥思其内象黄粮 神之三寸衣中央 变化丹田百病亡 脾之嬖媵色正黄
两木颇锐迫太仓 状象金坠色溷熿 常甘包裹开庭堂 神长九寸衣黄光
出乘苍车驾龙翔 上连镇星少室堂 主生五味养四行 可以不飢禀神明
§肾黑章第九
肾黑侠嵴当脐居 大如一拳如覆杯 又似大鼠如关台 快如纯漆鸟憧来
黄白足脂若躯中 中多无形万物神 大宝之宫中天部 神长六寸衣赤褐
出驾玄武御神龟 戴水上下浸九州 百脉孔窍盛以治 上有星辰相合持
下与恆山相连扶
§神长章第十
神长六寸衣玄黄 神妃十二同帷帐 五光玄曜照四方 青赤白黑服外黄
周卫五重四门张 中虚灵台华屋堂 朱楼二寸自相通 神女游戏集中央
驾无极乘焉阴阳
§御六章第十一
御六苍龙建左方 白虎把弓居右方 朱雀前引把五兵 玄武提鼓在后行
千神万骑引纵横 轩如高举登九苍 持我黄神转八关 与道合同相侯迎
还复返我形中央 恍惚出入面无常 莫能知之存与亡 故曰五脏六腑王
§法象章第十二
法象会一于丹田 诚能通之度四方 脐下一寸名丹田 诸肠之纡与嵴连
方圆三寸名关元 纵横四方为朱垣 常在中央两关门 神长五寸衣金文
能大能小变化神 下念天门依命门 去脐一尺变化神 两女夹侍败乱人
能为大小或人心 意审三神病去身 安乐道经可备矣 六合乾坤定六府
知几真神穷理尽
现传《黄庭经》有三种,一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一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一为《太上黄庭中景玉经》。世传《太上黄庭外景玉经》早出,始行于西晋,当时称为《黄庭经》;东晋又出现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因此早出的《黄庭经》便改称《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外景》及《内景》以后也合称《黄庭经》。另有《太上黄庭中景经》乃后人之作,宋郑樵《通志》中曾有著录,《正统道藏》收有李千乘注本,但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并不包括《中景经》。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黄庭经》。《列仙传-朱璜传》中有“与老君《黄庭经》,令曰读三过”句,北宋欧阳修《删正黄庭经-序》说∶“有《黄庭经》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晋人所书”。又说∶“世传《黄庭经》者,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也”。按永和十三年后改升平元年(西元 357年)。所谓“晋人”,六朝以来多认为是王羲之。这表明《黄庭经》是西晋之前的作品。南北朝梁陶弘景《真诰》记东晋许长史(穆)自读《黄庭》,许掾(玉斧)抄《黄庭》。陶弘景《真诰》提到的《黄庭》,皆指《黄庭内景经》法。迨至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黄庭四首》说∶
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内景》,而谓此一篇为《外景》。又分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盖《内景》者,乃此一篇之义疏尔。又周必大《益公题跋》卷十一《题向乡林家所藏山谷书南华玉篇》说∶
《黄庭外景》一篇,世传魏晋时道家者流所作。自王逸少(王羲之)以来,高人胜士,皆善书之。此三十六篇,乃其义疏,名《内景》中,盖养生之枢要也。
皆谓《外景》先出,《内景》出而《外景》之名乃立,《内景》乃《外景》之义疏。陶弘景提到许穆读《黄庭内景》,这说明东晋已有《黄庭内景》行世。《外景》传人为魏华存之师王褒,据唐释道世《法苑珠林》烍六十九说∶王褒曾撰《洞玄经》,则魏晋道士王褒便极可能是《外景》的作者。魏华存受《黄庭外景》于王褒,后秘传弟子。又《外景》多谈男子炼养之事,而《内景》则兼及女子炼养之术,极可能是女祭酒魏华存据《外景》传本而草创《内景》,其后东晋杨羲得其秘典而增布完成。
《黄庭经》传本较多,历代名人法帖中,晋王羲之,唐褚遂良、宋米蔽、黄庭坚都写有帖传世。《唐书-艺文志》中《老子黄庭经》作一卷。《崇文总目》著录《黄庭经》凡八种,《外景》三卷,不分章,或不分卷而作二十四章;《内景》不分卷,三十六章。现存最早之《黄庭经》包括《内景》、《外景》传本为《云笈七签》中所收载梁丘子(中唐白履忠)和务成子的注本,《内景》分三十六章,名《上清黄庭内景经》;《外景》分为上、中、下三部名《太上黄庭外景经》。
《黄庭经》是道教教义与医学相柔合的养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诸神,更推广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与作用,宣称恒诵神名及存思诸神形象,可以消灾袪病,不惮虎狼凶残,脏腑安和,却老延年,甚而升天登仙。道教以存思之术能通灵达神,洞观自然,养精补气,炼髓凝真,乘云飞仙。《经》中虽隐括呼吸胎息、固精炼气及符图诸术,但在修炼术中仍以存思、存神为主要内容。为后世内丹理论的渊源。《外景》与《内景》虽主旨一致,但其文字风格及内容亦略有不同。《外景》文字简明平易、词清意畅,脏腑色象神名均较少;而《内景》则文字典奥隐深,对脏腑色象神名之描述甚为繁杂。所谓“黄庭三宫”,即上宫脑中,中宫心中,下宫脾宫。《外景》在炼养上较重脑、心;《内景》则较重脾胃。梁丘子《黄庭内景经注》说∶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内景》重气养精、存观一象,在道教谓之“存神”;而《外景》则重存思外界自然之象,致神以内佑。
历代道教炼养家均重视《黄庭经》,为该经作者不少,如金代的刘处玄,明代的陆西星,清代的李涵虚等都曾注过《黄庭》。后世道教全真派更以其作为讲习功课之一。历代文人学士亦颇重视《黄庭》,如唐李白诗中有∶“山阳道士如相见,应视黄庭换白鹅”。宋陆游诗有∶“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