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

文小希

世间百态,生而为人,皆有脾气。

对待脾气的不同方式,会养成不相同的性格,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只有厉害的人,才会发脾气。

01 好脾气,不是没脾气

之前女硕士坐引擎盖上维权的事还记忆犹新。

女硕士买了辆车,刚开就发现漏油。

购买产品,有质量问题退换很正常,更何况车还没开出店。

可4S店看她彬彬有礼、一副没脾气的好人样,就玩起了花样。

第一次车店口头表示退款,结果没退;

然后女硕士有礼有节找车店协商,车店又改为换车,她同意了,结果没换;

接着,车店又表示换车也不方便,改为补偿,她依然同意了。

结果,车店再次无耻推翻之前所有承诺,让还没开出店的问题车去走售后。

来来回回,多次折腾,一直好脾气的女硕士终于忍不住,直接坐上引擎盖,开始“发脾气”维权。

最后,“女硕士坐引擎盖发脾气维权”事件经过网络发酵,人民日报力挺。她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所得和补偿,车店更是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女硕士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她其实很后悔一开始的步步退让,让车店觉得自己好脾气好欺负。”

是啊,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个好脾气之人。

但好脾气,不能是没脾气。

适当发脾气才能展示自己的底线,维护自己的利益。

如果面对无理要求也一味退让和忍受,往往只能换来对方顺理成章的得寸进尺。

因为每次忍受后退一步,他们就会更嚣张地向前两步,然后无情地去伤害你。

唯有会发脾气,才能让那些逾越底线者望而生畏。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无理的事情时,请不要一直示弱,而要第一时间就勇敢拒绝,且大声对对他说“不”。

02 厉害的人,都会发脾气

心理学上说,发脾气是一种表达、一种能力。

唯有适宜地发脾气,才能让别人看清自己,不被欺负,更能成事。

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刚工作时,积极主动,对同事的要求来者不拒。

她的态度,让她很快成了公司的“好脾气”之人。

刚开始,她以为这是对她的夸赞,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可后来她发现,同事越来越不尊重她。甚至有同事把工作丢给她,她因为好意思拒绝,帮忙加班而要到深夜才能下班,每天都疲惫不堪。

但好业绩却还都是他们的。

终于,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能总是“好脾气”,当“老好人”。

有一次,当同事再次故意将不属于她的工作丢给她时,她马上拒绝,直接发脾气厉生硬怼。

然而,同事并没有因为她发脾气而孤立她,不仅没有再欺负她,甚至越来越尊重她。

后来,她都不再退让,该回绝就回绝。

依靠这一原则,她不仅掌控了自己的脾气,把握住他人的心理,还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公司领导。

蔡康永说:

“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恰当地发脾气,舒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顺心地做自己,才会皆大欢喜。”

是的,高手不会轻易发脾气,但只要发脾气,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个人对脾气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凡成事者,都是很会发脾气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害怕发脾气,也不会因为发脾气而内疚,当他坦荡地发脾气了,就能不与烂人烂事纠缠,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好。

03 会发脾气,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看似夸奖的词,比如你好棒,从来不发脾气;你真是一个好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可,脾气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那些不发脾气的人,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隐藏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内心罢了。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就会出问题。

朋友家的一个孩子,听话懂事,从来不发脾气。

所有人见到他都会表扬他“好脾气”,连家人也赞扬他性格好、乖巧。

可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事事顺从、遵规守矩的孩子却在几年后得了抑郁症。

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安全阀效应”,指人们对情绪的宣泄有利于身体组织内部缓和,促使心理平衡,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对情绪、脾气的忍耐都有一个临界值,一旦忍耐到极致,冲破临界限,就是身体垮掉的时候。

发脾气是人的一种本能,一味压抑本能。看似做了一个“好脾气”的人,实则是在伤害自己。

老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

不发脾气,一直忍,就是把刀尖对着自己。

所以,学会发脾气,好好表达情绪,远离疾病,身心健康,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04.梅娘说

心理学大师李中莹老师说:

“愤怒是一种情绪,它的力量很大。就看你如何转换利用它。”

有的人发脾气身心俱损,有的人却因脾气硕果累累,这就是厉害人与普通人的差距。

适度发脾气,让“发脾气”成为成功的基石而不是堵门石。

学会修炼自己,驾驭脾气、会发脾气,做一个厉害的人吧。

- End –

本文作者:小希丨90后职场宝妈,用文字激励自己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  发脾气  发脾气词条  厉害  厉害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热议

 提高认知能力的书单和思考

前 言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收到一些编辑的反馈,然后被拒绝发表。 这些反馈的内容是太理论、个人化。也就是只有我自己能看得懂。根据这些反馈我觉得有必要写个补充内容。 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