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粥左罗▲ 和百万互联网精英,一起向上生长
这是粥左罗的第 2996 期分享
作者 l 于非让
来源 l 有书(ID:youshucc)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遇事应该做足准备再开始,还是先搞起来?”
一个高赞回答令我印象颇深: “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层出不穷。
倘若总想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事情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越积越多。
《晏子春秋》中有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是说, 努力去拼往往可以做成,不倦前行通常可以抵达目的地。
有时候,与其一味苦想如何解决,不如让自己先搞起来。
01
先搞起来,能反内耗
人们常说,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 一个人越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一家报社里,有位小记者琼斯。 一天,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琼斯大吃一惊,连忙拒绝:“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接着,他列举出自己不去采访的理由:无名小卒、经验不足。 他觉得即便自己很想见这位名人,但人家未必会接见。
琼斯一脸失落,暗自琢磨:“或许别人去了,会比我表现的更好,我还是别去了。”
上司瞥了一眼,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他不会答应的!我的能力还不能采访他。”琼斯惶恐地说。
这时,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听后,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反复挣扎、纠结很久的事情,对方竟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成名以后的琼斯,回忆道:
“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我能不能做到?这值不值得去做?我要不要试试,选择还是放弃?”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习惯把整个事情都推演一遍,臆断出可能遭遇的问题。
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行动的最大障碍,不断消耗心神,使自己陷入“我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的内耗。
如此循环,最终将是一事无成。
《反内耗》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知道……却做不到……的纠结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内耗本身就是对执行力的阻碍。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中曾写下这样一段故事:
一穷一富两位和尚都想去朝圣。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和尚问:“子何恃而往?”
穷和尚回道:“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和尚听后,说:“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第二年,穷和尚去了南海并顺利返程,而富和尚依旧在筹备自己心之所念的船,仍未动身。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要知道,降低自我消耗的办法,唯有立刻行动。
与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搞起来,前行路上,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的写的那句话: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02
先搞起来,自有收获
生活中,其实多数人都一样,遇到事情、碰到问题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完美搞定。
然而,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有人愿意凭借自己模糊的愿景,先搞出来个雏形,一步步慢慢前行;有人则始终忧心忡忡,停滞不前。
我身边便有这样一个例子。
朋友的婆婆姓蒋,平日里大家都管她叫蒋婆婆, 她75岁,一只眼睛患有严重眼疾,一生务农,没有文化,大字不识几个。
有趣的是,每次朋友看书时,老太太也跟着拿起儿童画报认字。 学了没几天,她扬言要写本书,记录自己一生的故事。
起初,家里人以为她只是心血来潮,便拿之前的糗事笑话她——
老太太刚注册微信号时,发现有人第一时间跟她发来消息,就开心地跟这个“好友”聊了许久, 甚至晚上钻进被窝,还特别热心地用语音跟人家道晚安。
出于好奇,朋友便问婆婆和谁聊得这么起劲,结果看了手机差点笑晕,那位所谓的“好友”竟是微信团队。
或许在我们看来,写书,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
可老太太却从不这样认为,她经常摆弄手机,学拼音、识字,但凡有自己搞不懂的地方,便向旁人问个不停。
大家都打趣她:“蒋婆婆,你还真要写书啊?”
老太太也不管别人怎么说,总是埋头忙自己的事。 后来,她虽然未能出书,却识了许多字,还搞了一本《蒋奶奶的回忆录》 彩印纪 念册。
△蒋婆婆的纪念册
美国保险业巨子克里蒙斯通曾说: “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马上就做!”
先搞起来,通常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我们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机会,在岁月里辛苦的付出都会叠加起来。
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不成,我们也会在过程中积攒许多令人备受增益的经验。
03
先搞起来,才是捷径
一位著名公司创始人说过: “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谱,你坐在家里想是没用的。我们的风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来大体觉得靠谱,先干起来。”
在行动中获得信息,不断优化调整,既不耽误事情的进程,更不会阻碍自己成长。
作家彼得·西姆斯在《小赌注》写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团队要做一款软件,团队对这个软件的开发起了分歧。 一位叫瓦尼尔曾的员工,认为应该把软件做得性能强大再发布。
另一位叫斯莱默的员工,则认为一次性写出完美的代码这种事几乎不存在,应该尽快把软件发布,接受用户的使用反馈,然后进行改良。
最后的事实是,公司采纳了斯莱默的想法,在不断研发中改善产品缺陷,边做边更新迭代。 因为投入市场及时,随着用户增加,他们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宽,进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职场如此,生活亦是。
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先上场,再适应,最后调整。
这让我想起了网友@许静 分享的一段经历。
为了塑型健身,她每天都会看一些健身视频,把那些有用的“燃脂”“速减”视频放进收藏夹。
朋友得知后,就带她去了一家健身会所,哪曾想只围观了30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她就被吓跑了。 任凭朋友再怎么喊,她都会以自己体能有限为借口推辞。
后来,朋友直接给她申请了试学课程,把她拽了过去, 迫不得已,她只好跟着上完第一节,当她真正体验的时候,她才知道,单组动作分解完20秒,自己只要支持20秒就算赢了。
这时候她恍然明白,再大的事情,认准目标、找好方向,立即去做就是解决它的最快路径。
听过这样一句话: “先做起来,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最短路径。让大脑直接从‘if’的如果,聚焦在‘how’的如何做上。”
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从有意向到着手做,确定目标后,减去多余的忧虑,先搞起来,才是抵达目的地的捷径。
04
先搞起来
能解决人生80%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很多人都在被动地生活,平时左晃右摆纠结不定,等事情找到自己头上来才不得不去做。
罗辑思维CEO李天田曾说: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只要先搞起来,没有什么搞不成的。
之前网络爆火的李子柒就是最好的诠释。 她早期做视频的时候,没人教她,就一点点摸索。
没人专门跟拍,她就自己用手机一遍遍的调整角度,一个人扛着三脚架,山上山下来来回回的折腾。
日子从无到有,凭的就是这股“说干就干”的利落,她用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短视频领域——古风美食。
凡事只有先搞起来,在过程中摸出路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比起空想主义,先搞起来,就会超越很多人。
想减肥、想写作、想学外语、 想考研……先搞起来,遇见困难逐项解决,我们便会与想要的结果不期而遇。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把美好的时光留给焦虑,瞻前顾后、徘徊观望。
他们知道,所有想要的东西都不会空降。
唯有让自己先搞起来,步履不停,走在路上,美好才会逐渐靠拢,生活才会慢慢向阳。
共勉。
作者:于非让;来源:有书(ID:youshucc)。读完的书成就期待的自己,有书是千万人共读平台。配图源自《铁甲钢拳》、《当幸福来敲门》。
END
你的能力+影响力,决定了你的值钱程度。 学习新媒体和个人IP打造,可以帮助你建立更深远的行业影响力,获得更多机会和选择。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你,如何通过自媒体账号放大自己的影响力,如何让自己的IP更值钱……
不要错过 “粥左罗新媒体变现圈” !
120场课程+10个实战训练营+圈子交流链接人脉 , 一年时间,从理论到实战,带你拿到结果,做出成绩!
感兴趣,扫码锁定第二场招新直播专场
进专场群,抢专属福利
倒计时 2 天,别错过!
推荐阅读2篇(点击即可):
1、
2、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