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Deere要软件定义拖拉机,人去睡大觉,等着活儿干完

时间:2022-10-08 14:31:03 热议 我要投稿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9月20号,美国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约翰·迪尔(Deere)宣布,要把未来战略的重点放在软件上,而不是机械硬件,目标是到2030年,年收入的10%来自软件订阅费。根据华尔街分析师大致估算,他们2021年的营收440亿美元,那么保守估计到2030年,光是服务收费就有可能达到70亿美元规模。

这其实符合我们对未来智能化的趋势判断。 科技在扩散过程有一个巨大变革,以前是纯粹的卖产品,未来是提供服务。 现在是把机械设备、机器人等设备卖给你,使用和维修都要自己来操心;但未来产品一旦变成服务,那么任何人都可以低门槛、省心省力地使用机器,不用担心那么多麻烦事儿了。

说到迪尔的产品,最知名的产品之一就是大功率拖拉机8R和9R系列,1918年开始进军拖拉机业务,经过上百年的改进让他们具备了强大的产品实力。 如今全球30多个国家都在大规模使用他们的产品,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销售。

迪尔不但把拖拉机产品卖出去,还在各个国家建厂。比如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的迪尔拖拉机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拖拉机在长春和沈阳的工厂下线,开启了本土生产大功率拖拉机的篇章;2000年以后,迪尔在我国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在天津、宁波、哈尔滨都有制造基地。

作为一家农业机械制造的公司,迪尔开始在智能化方向上探索了。 他们今年准备推出一款自动驾驶拖拉机,可以自动耕地,配备了AI视觉能力的12个摄像头能够区分出哪一片是杂草,哪一片是农作物,然后喷雾器可以自行选择往哪里喷洒。因为配备了探照灯,在农场主睡觉的晚上,自动驾驶拖拉机也可以通宵工作。

以前都是人来驾驶拖拉机来犁地松土、喷洒农药、收割庄稼。农业领域媒体Farming Life做了一个统计,在北美所有职位里面,拖拉机司机的工作时间是最长的,平均每周要工作60到62个小时,还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一些大型农场的拖拉机在收获旺季甚至每周工作时间高达80个小时,也就是说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农场上干活了,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大。相比之下,工作时长排名第二的海上钻井人员也就55个小时。

如今的现状是,90%以上的拖拉机驾驶员都是男性,平均年龄在48到51岁。一个严峻的问题是,这批人以后退休了怎么办?其实这种高强度工作更适合年轻人来做,但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这样的辛苦活了。

如果自动驾驶拖拉机能实现大规模应用,我们可以算一下,去掉两小时的充电时间,每天工作22小时,理想状态下一周工作154个小时,还任劳任怨、不要工资,没有工人短缺焦虑。以前干拖拉机农活的驾驶员,只需要坐在室内,出了小问题就远程干预一下,对劳动力是个极大的解放。

自动驾驶取代人力的背后,是整个服务形式的改变。 以前,迪尔是卖产品,还会附带一套维修工具和一本维修手册,出了一些小问题,农场工人自己可以解决,毕竟就是一堆机械设备,操作难度相对不大。

但是在未来,自动驾驶拖拉机是软件和硬件深度结合的智能电子产品,公司要全程负责使用体验。迪尔在考虑按照每英亩的耕作面积来收取服务费用,相比纯粹的卖产品,这种按照服务量来收费明显更合理一些。有点类似于订阅,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收费。

但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前不久还有因为迪尔拖拉机维修费太贵引发了纠纷。在智能化刚起步的探索期,拖拉机开始配备各种智能传感器、计算设备,很多软件的故障问题已经超过农场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看来迪尔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出一条让服务提供更全面的商业模式出来。

我们相信未来的使用体验上,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们一直在说"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就像智能手机,硬件可以每年更新换代、用上最先进的芯片,但是属于你的各种APP应用、数据是永远跟着你的。

迪尔未来要做的是软件定义拖拉机。 未来拖拉机里面也有GPU,根据摩尔定律不断更新换代。而属于每一位农场主的软件,经过AI视觉训练后的专属的农作物数据,会越来越智能、效率越来越高,也不用担心硬件会出问题,因为设备实时上云,状态实时监控,迪尔公司会全程保障优质服务的提供。

只考虑服务本身、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工作量来付费,这就是从产品规模化到服务规模化的转变。不光是迪尔公司所在的农业领域,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未来,服务规模化的浪潮将冲击到千行百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