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市值蒸发3000亿,小鹏汽车怎么了?

时间:2022-09-26 07:29:57 热议 我要投稿

村里的希望“小鹏G9”,不但没能挽救一路狂跌的小鹏汽车的股价,而且有加速拉胯的意思。

从G9上市后第二天开始,小鹏汽车股价连续两天大跌在K线图中拉出两条长长的阴线。买了小鹏汽车股票的投资者,韭菜根都被拔了出来。

G9在9月21日晚正式上市。9月22日,小鹏汽车港股跌11.57%;9月23日,小鹏汽车港股再跌4.45%。股价不但早就跌破了发行价,而且创下了历史新低。

单从股价上看,小鹏汽车由去年最高点220港元,跌到了23日最低点51港元,跌幅高达77%。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的总市值为886亿,比去年最高点的市值缩水近3000亿,相当于跌掉了一家长城汽车,或两家吉利汽车。

持股小鹏汽车20.4%的何小鹏,身家曾经接近800亿,现在只剩下不到200亿,蒸发掉600多亿。

小鹏汽车成了资本市场最拉胯的造车新势力,何小鹏也继李斌之后,成为2022年“最惨的人”。

这种罕见的暴击,在汽车行业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乐视,一次是恒大汽车,但这两位都不算真正踏进了汽车行业,不能放到一起谈。

小鹏汽车今年前8月总交付9578台,已经算行业内的正规军。有一定规模,意味着它已经跑通了商业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为何意外被资本抛弃?

对于何小鹏来说,可能也无法解释得清,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若隐若现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何方神圣。

01.最不会赚钱的车企

汽车上市公司今年都经历了普跌行情。这种行情没有哪家车企扛得住,下跌很正常,不跌都不正常。

传统车企里,吉利汽车跌得最狠,去年1月最高点,股价超过了36港元,目前的股价只有12港元,跌幅高达66%。

但和造车新势力比起来,传统车企里最惨的吉利,也算中等水平。

在港股上市后,“蔚小理”都经历了一波时间较长的下跌,其中幅度最大、时间最长、跌得最惨的就是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的股价下跌,不但远超行业跌幅,而且跌得极不正常。很多人都在问,小鹏汽车到底怎么了?

最基本的解读有两种:一个是资本要套现。前期投资小鹏汽车的投资人,港股上市后股价短期内推到高点,开始套现。

本质上,造车新势力的市值有很大的泡沫,所有聪明的投资者心知肚明,此时不跑,什么时候跑?

泡沫到底有多大?一家年销不过10万辆的车企,市值硬生生推到了近4000亿港元。背后得有多少煽风点火的资金,很难统计。

不过,对比一下传统车企,上汽不过2000亿,广汽港股不过1000亿,而销量上至少是20倍以上。

整个的下跌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如果按照销量,再加上新能源智能汽车可想像的空间,小鹏汽车的估值顶天500亿。

这种退烧,伴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光环,在今年彻底消退。

市场忽然发现,被吹上天的“蔚小理”,市场表现不过如此。今年,他们被比亚迪、埃安等传统背景的车企,以及零跑等实用型产品的车企,远远地甩在身后。

那帮号称有互联网思维的造车人,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招”,不过是善于炒作罢了,空有一副花架子。

汽车行业忽然发现,新能源造车在回归汽车的本源。而有传统汽车基因的车企,优势很快凸显出来。

02. 棘手的高端化

小鹏汽车上市后,以炸板的姿态出现,将股价推到一个极高的位置。

原因和蔚来、理想一样,它给了资本市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神话了未来汽车和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人。

这是市场的不理性,也是一帮汽车的外行,在畅想一个没有什么根据的梦——新能源智能汽车确实有巨大产业的空间,但要靠一步一步走出来。

小鹏汽车被资本抛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清楚了小鹏的定位很难构建强大的竞争力,抵挡不住根基深厚的传统车企,成建制的攻击。

原因很简单,小鹏汽车的盈利能力最差,甚至和蔚来、理想都很难站在同一水平。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达到 44 亿元,同比增长 220%(超过营收增速 121.9%),仅仅略微低于 2021 年全年的 48.6 亿元。

其中,小鹏汽车在二季度净亏损为 27.01 亿元,环比第一季度扩大 58.8%,同比更是扩大了 126.1%。

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甚至让人看不到希望。造车新势力的机会,其实就是打传统车企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差,一旦错过,造车新势力完全没有机会。

怎么样才算没错过?要么抢占了一定市场地位的规模,要么能在体系竞争力上告诉外界,虽然还没有规模,但盈利能力能支撑我打出规模。

“蔚小理”目前都没办法说清楚这两个问题,而最严重的,又属小鹏汽车。

很明显,小鹏汽车最终就问题归结为品牌高端化不够,产品售价过低,以至于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时,被打得体无完肤。

当然,这也是其亏损大幅度攀升,资本看不到希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鹏汽车从推出P7,到推出G9,都试图改变这种处境。但从P7投放市场,到G9上市,资本市场都给出了明确的看法:不但没有挽救股价,而且加速了下跌。

换句话说,小鹏的高端化,资本市场并不看好。

和蔚来、理想不一样,小鹏汽车从G3开始,市场早就对小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实用的家用品牌;另一方面,蔚来、理想、比亚迪、特斯拉、埃安等品牌,都已经有40万左右的产品,小鹏有什么底气再去冲击?

市场没有看到足够充分的理由。

从刚刚上市的G9看,最主力的车型,如果加上智能驾驶系统等,售价达到了38万元左右。很多媒体人想不通,到底什么样的人,会花一辆奔驰、宝马的价格买一辆小鹏。

何小鹏将G9的销量,对标价格差不多的奥迪Q5,认为月销可以超过1万辆。

很多汽车资深媒体人要么怀疑自己的耳朵,要么怀疑自己的眼睛,更有甚者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无法理解市场行为。

小鹏汽车这么干,也是因为陷入了一个连环套,无法突破的无奈之举。很显然,如果小鹏汽车无法在两年内推出一款上量的明星车型,单纯的高端化,只会让其陷入更窘迫的境地。

小鹏汽车可能没有想清楚,高端化其实不是为了卖高端产品,而是为了高溢价地卖走量产品。这条路子,从推出G3开始,就走错了。在汽车品牌史上,从低往高走,鲜有成功的案例。

这种战略性的错误,集中反应到了股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