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秦州风流人物 慕才俊豪杰风骨(四)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 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邦(今清水县)人。沉着勇敢,熟悉兵法,精通少数民族事务,有将帅宏略。从军时做骑士,继而因骑射出众升为羽林郎。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假司马的身份随大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被匈奴大军围攻,赵充国临危不惧,率领敢死队100多人冲锋陷阵,杀出血路,使全军死里逃生,赵身被创伤20多处,因功升为中郎将。这次战役,赢得汉武帝的信任,“亲见视其创”,为其军事生涯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此后,在对匈奴、羌、氐的战争中,审时度势,每战必胜,威名远扬,被册封为后将军。
汉宣帝即位后,充国因随大将军霍光辅政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居住在今青海一带的羌族部落争夺湟水流域的牧地,光禄大夫义渠安国派兵镇压,激起羌人更大范围的反抗,形势异常混乱。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选派戍边将领,赵充国自荐说平乱“亡逾老臣者矣!”时赵充国已是77岁的高龄。受命之后,赵充国先至金城,而后步步为营,层层进逼,击败羌众。在初战告捷之后,汉君臣一时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应集合重兵,一举歼灭之。而赵充国坚持认为应对羌人区别对待,安抚为主,并连上奏折反复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这些奏折中最有名的是《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由于他的一再坚持,这一策略终被采纳,从而取得了对羌战争的最后胜利,保持了西北边疆的稳定,同时对发展当地农牧业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凯旋而归,紧接着“乞骸骨”请求退休。而边境有警,朝廷依旧登第征求他的意见。
甘露二年(前52年),85岁高龄的赵充国去世。宣帝感其功绩,追封他为“壮侯”,并画像于未央宫麒麟阁。汉成帝时文学家扬雄就画作赞:“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其后”。20世纪50年代末,有一次毛泽东 在和历史学家周谷城谈论历史时特别提到赵充国坚持屯田的事情,他评论说:“赵充国主张在西北边疆屯田,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坚持正确主张。他的主张在开始时,赞成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反对的人达十分之八、九;到后来,他的主张逐渐被人接受了,赞成的人达十之八、九,反对的却只有十之一、二。真理要人接受,总要有个过程。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
上官桀
上官桀(?~前80年) 字少叔,西汉天水上邦人。少为羽林期门郎,武帝奇其材力,迁为未央厩令。后为侍中,再迁为太仆。武帝病重,以霍光为大将军,桀为左将军,皆受遗诏辅少主,封安阳侯。桀子安妻为霍光女,因与光相亲。光每休沐出朝,桀常代光入朝决事。昭帝即位,诏安女入宫为婕妤,后立皇后。安遂由骑都尉再封桑乐侯,食邑1500户,迁车骑将军。父子尊盛,与光争权。后与燕王旦、鄂邑盖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谋诛霍光、废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事发,全族尽诛。
段会宗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 字子松,西汉天水上邦人。少年老成,有治边才能。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出任西域都护,任期3年;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任期2年。在都护任内,积极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打井、铸铁、耕作、水利等农业生产技术,使许多瘠土变成沃田,对发展西域农业、安定人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和西域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段会宗任职期满还朝时,西域各国人民尽皆挽留,哭跪不起。之后,于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永始三年、元延二年(前11年)、元延三年四次专使乌孙,讲究策略,动情晓理,恩威并重,最终平息乌孙内乱。元延四年病殁乌孙。西域各国咸感其恩德,不约而同为他发丧,并立祠纪念。
隗嚣(?—33年) 字季孟,东汉初天水成纪人。新莽地皇四年(23年)隗崔、杨广等聚众起义,反抗王莽统治,攻占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县城)。隗嚣因饱读诗书、素有声望而被推举为上将军。随即建号“复汉”,分兵攻占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6郡,控制陇右地区,成为割据政权。关陇豪杰纷纷依附,由此名震西州。后曾一度依附更始帝刘玄,又依附光武帝刘秀。从建武六年(30年)始,和东汉展开争夺陇右的拉锯战,汉军屡次受挫。建武九年,汉军压境,四面围困,隗嚣忧愤而卒。次年,汉军攻破嚣子纯据守的最后一个据点落门聚,至此隗嚣割据政权覆灭,天水归汉。今天水城北、麦积山植物园雕窠峪、甘谷大像山、武山洛门镇西旱坪曾是隗嚣宫所在,时有建筑构件或其他文物出土。杜甫《秦州杂诗》有云:“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其遗址至今尚称皇城。
姜 岐
姜岐(生卒不详) 字子平,东汉汉阳上邦人。治《尚书》、 《周易》、《春秋》诸经,守道隐居,名闻西州。汉阳太守多次征召为吏,均称疾不就。安于贫困,教授生徒数百人。后官府举贤良方正、茂才,皆不应。
杜琦杜季贡
杜琦(?—111年)杜季贡(?—117)东汉汉阳郡城(治冀县)人。安帝永初五年(111年)九月,杜琦和弟弟季贡同郡人王信等聚众起义,联络羌人,合力攻陷上邦城,自称安汉将军,一时声震陇上。十二月,杜琦遇刺身亡。余部由杜季贡率领撤退樗泉营继续战斗,并占领北地郡。元初四年(117年)季贡被人谋杀,起义失败。
赵 壹
赵壹(生卒不详)字元叔,东汉汉阳西县(今秦城区西南)人。体态魁伟,恃才傲物。灵帝光和元年(179年)作为汉阳郡的上计吏,到京师洛阳对簿。时司徒袁逢负责审核,全国计吏好几百人全都拜到在庭院之中,唯独赵壹长揖不拜。袁逢左右侍从批评他无礼,赵壹对答:“想当年郦食其拜访汉王的时候,也只是长揖而已,我今天对三公长揖,有什么好奇怪的?”袁逢肃然起敬,恭请上坐,问及西方事务,对答如流。于是向在座的人称赞“这是汉阳的赵元叔,满朝的文武没有超过他的。”之后赵壹又拜见了当时的名士河南尹羊陟,晤谈之后,羊陟称赞赵壹说:“果然上等的璞玉啊!”如此经袁逢、羊陟的大力推荐,赵壹一时名动京师,士大夫以能和赵壹结识为幸事。而赵壹淡泊名利,耻于做官,西归老家后,州郡重金征聘10多次,均一一谢绝,终生隐居。著有《赵壹集》,其中《刺世疾邪赋》、《穷鸟赋》,鞭挞时风,铁骨铮铮,是汉赋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