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医以火迫劫之”是什么意思?很多医家认为是烧针、火熨之谓。古人治疗伤风感冒,和现代人一样,方法都是千奇百怪,用错误的方法治疗疾病,必然会造成一些坏病。 我们读《伤寒论》,会发现每一条启言都会以伤寒、中风、太阳病等开头,这是一种格式化的叙述方式。但凡是坏病,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或获得的途径不常规,我们应以方证为着眼点。 火迫劫之,实际就是烧伤、烫伤。轻微的烧烫伤,大概不会亡阳,也用不到这个药方,只有火灾造成大面积烧伤,才会亡阳。所谓亡阳,即惊魂未定,昏迷之类。救逆汤,显然是危急之时所用。 如果经历过被开水烫到,大概就知道,轻则皮肤红肿,重则起水泡,并且非常的痛,如果很严重,出现惊狂不安也很正常。同时,烧烫伤之后,身体会出现发烧、恶寒等太阳中风证,这也是为什么要用桂枝汤治疗的原因。 “起卧不安”,不安就是不安宁,或是疼痛、烦躁、焦虑、害怕等原因造成,起也不舒服,卧也不舒服。栀子厚朴枳实汤证也有卧起不安,可与此条互相参看。 桃核承气汤证有如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有惊烦,此条出现了惊狂证。狂躁证是实,惊烦证是虚,显然惊狂证是有虚有实。一个人遭遇了火灾,身处危险境地,一定会恐惧不安,除非训练有素。如果逃离危险,而没有被烧伤,大概恐惧不会持续很久,如果被烧伤,身体的疼痛加上惊魂未定的恐惧,这种紧张状态会持续很久,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气机紊乱,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分泌痰涎,这是狂的来源。 《》一文分析了龙骨的功用是消除恐惧造成的紧张,牡蛎的功用是闭藏元气,此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有效消除惊证。 桂枝汤去芍药,其原因就是有胸满证的存在。胸满是气机紊乱了,气填胸膺,造成满闷不舒,而芍药的作用是化(生)气,不用芍药是为了防止胸满更严重。烧烫伤的人,即便没有胸满的证,也必有气机紊乱的证,显然不适合再用芍药增逆。
█蜀漆
《神农本草经·蜀漆》:味辛平,有毒。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癥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山谷,又名常山。 蜀漆,原名恒山,因避讳帝名,改名为常山。蜀漆、常山本为一物,常山为其根,蜀漆为其苗(或幼嫩枝叶)。 蜀漆为虎耳草科,多年生灌木,株高三四尺;小枝圆柱状或稍具四棱,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常呈紫红色。叶对生,形状大小变异大,常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花蓝色或白色;浆果蓝色,干时黑色;全株嗅之有浓郁腥气,味微苦。蜀漆生于的林缘、沟边、湿润的山地,喜水怕涝。 蜀漆这种植物,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一是蓝色的果实,二是浓郁的腥气。腥是肉腐败的气味,特别是水生动物。猪肉也有腥气,猪虽然不是水生,但是猪非常喜水,并且猪的五行属性也是水,很显然,腥腐之气与水有着密切联系。人体也会分泌出腥气,精液就非常的腥,痰也是腥的。精液和痰涎都是人在紧张之时分泌的粘液,既然是粘液,自然就离不开水。 从腥字构字来看,《说文解字》: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米粒一样的息肉似星,故构字腥。腥气就是肉中息肉发出的气,这个息肉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某种虫(邪物)。动物最怕散发出腥腐之气,此预示着其生命力衰败了,是生命将要死亡的气息。 天生一物,必有一物以制之。从同气相求的法则出发,以腥治腥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有些植物也会散发出腥气,例如鱼腥草、石菖蒲、蜀漆等,并且它们都是喜水的植物,都有除痰的功用。这些散发着腥气的植物,是以水中的腥气为食,故能助益人体消除腥气。蜀漆主“腹中癥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蛊、鬼、邪气,这是什么?就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致病原。眼睛看不到,我们不用显微镜,用鼻子嗅也可以发现。 蜀漆“治疟及咳逆寒热”,古人很早就知道了。现在我们知道疟疾是感染了疟原虫所致,疟原虫在人体内增殖,此不正是“肉中似米的息肉”吗?我虽然没有见过,想必疟疾严重时,身体一定会散发出腥气。古人找到蜀漆治疗此病,一定是用了“同气相求”的法则去寻找,而非撞大运的偶然所得,治病一定要有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途径。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其中的蜀漆就是除痰吗?除痰的药何其多,为什么用蜀漆?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烧烫伤之后出现有水泡。水泡、痰涎,它们同时出现,自然有联系,从水及腥气的角度看,蜀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鱼腥草是不是也可以,从逻辑上看,未必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