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圆运动之气机的运行

时间:2022-04-21 09:04:12 热评 我要投稿

圆运动之气机的运行(二)如果以比喻的...

如果以比喻的形式来认识人体。可以参考汽车的原理来理解,汽车经过多次发展,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组成。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像人体的脏鹏系统,有燃油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组成。通过润滑装置润滑曲杆,把能量转化为动能来工作。燃烧系统通过吸收汽油和氧化。在启动系统和点火系统作用下,燃烧产生能量后再输出为动能。整个过程冷却系统直让其保持温度的恒定。在发动机工作中,汽油像人体的阴液,和水样,外界温度多少它就多少度,静止状态下人体感觉它是凉性的,燃烧(动)后产生能量,人体感觉到是热的。启动系统和点火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瓶储存的电能作用装置,使燃烧系统工作。这个电瓶的电像人体的阳气,是一切开始的原动力,一 旦发生短路,则显示热象。所以说外在电路出现问题时,显示出病的本质是热。燃油系统出现问题时,显示病的本质是凉性的。人体阳出现问题表现为火、燥、热。阴出现问题表现为风、寒、湿。只有身体运行起来,阴阳不停留达到升、降、出、入平衡。这才是健康的“平人”。升、降、出、入不运行是病的现象。我们不能受其影响,被病的假象迷惑。如入进来,阴阳结合后开始上升,升到上面,如果不降就形成了热象。外在表现是上火的假象,如果降下来变成君火,就可以参与循环。如果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把热清出去,清的是不降的相火,症状虽可以缓解,但本质清的是人体的原气,原气受损,则身体体质下降。当中焦不降,表现的是燥。用凉性的药会好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反复。 凉性药伤脾胃,脾胃运化下降,性的药会有所好段时间,则表现疾病缠缩难愈。因此,我们要明白人体的本质。中焦瘀堵,原气不能下降,则表示疾病缠绵难愈。释氏论曰地水火风,和合成人。筋骨肌肉,皆属乎地,精血津液,皆属平水呼吸温暖皆属乎大灵明活动, 皆属手风是以凤止则气地, 大去则身冷,水锅则无血,土散则身裂。1不升不升,是水不向上运行,对应的脏器是脾、肾。(1)不升的表现在上为不“用”。脏腑虚弱,功用减退,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等。在下为泛滥。肢体困倦而重、水肿、腹水、腹泻、尿失禁、脏腑脱垂、崩漏、带下、早泄等。(2)不升的病因①阳不足,表现为恶寒,在上表现为气不足、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脾气虚、肾阳虚:在下泛滥,水肿、腹水、肢体困倦、尿失禁等。②中焦不通,表现为恶心,欲吐等。③水不足,表现为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记忆力下降等。2不降不降,是气不向下运行,对应的脏器是肺、心、胃、胆、膀胱。(1)不降的表现在上为火,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全身潮热、益汗、形体消爽、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等。在下为虚,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畏寒肢冷,五更泄泻等。(2) 不降的病因①气不足:表现为在上般没有明是建权。轻微症状如头最耳鸣件底潮热等:真下虚。如腰腺酸精、腰背冷脯、提寒肢冷。五更池泻婷。②中焦不通,在上表现如红日素、口唇干裂、口西燥调、口舌糜烂、明眼肿痛、牙龈出血、鼻朗出血、耳鸣耳单、市地乍起、身热烟躁、五心烦热、跟动不安:在下腹部坠精感,不腹泻。③凉不足。因为热气遇冷才会凝结成水下降。所以没有冷,降不下来。表现为面红日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香糜烂、明喉肿痛、牙限出血、外机出血、耳鸣耳聋、市疮乍起、身热烦躁、全身湖热、监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等。喜吃冷饮。3.不出因外邪侵袭,皮毛闭塞,肺气不能宣通。皮毛为身之表, 是抵御外邪的屏障,肺脏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于皮毛,以滋润周身之皮肤、毛发、肌肉。在外邪侵袭时,常由皮毛而犯肺。如果肺气虚弱不能宜发,皮毛|失去营养,则出现皮肤憔悴、毛发脱落之现象,且抗病之力下降。影响气血津液代谢。(1)不出的表现①不出导致不降,如咳嗽、呼吸不畅、胸闷、无汗甚则喘息、痰饮增多等。②二便的问题,皮毛不开肺气不得清肃。有碍下降,使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而出现痰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便秘、便难等水液障碍。另一个泻得太过,这是因为气的固摄作用不足,毛孔大开,则二便失去控制。③皮肤的问题,这个也可以分两个方面:第一是毛孔打不开,发热、鼻塞清涕、无汗、周身疼痛、头痛等。第二是皮是依附在肉上的,皮的营养来源于肉的供给,当肉和皮粘在一起时营 养就不能供给,造成营卫运行不畅,影响经络气机运行。

a若无营气只有卫气,皮肤会变干,形成许多皮屑脱落。……………

节选自初连辛《初释中医》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摘要:“道家人学医,是以身体为主体去证悟,而不是脑袋为主体去证悟,身体为主,脑袋为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系统的特殊训练或者行气导引,让身体感受到中医经典所讲的东西,经历过了,就知道是什么了。而是不是脑袋里面记忆一大堆的知识,逻辑里面认为是那么回事儿。” 通过身体实修导引所证出的人体经络脏腑间气机的真关系,我称之为导引体证气机论。 看下面这个图

此图的吸气后引起的身体的变化可证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之错误。大家可以立马试一试,此图中吸气则肺气往外扩张如升,那么吸气是肾纳气、肝肾之气下纳而肺气升,此即肝降肺升是也。

而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为顺为好,而以肝降肺升为逆为病,明显错得离谱。而对肝阳敛降则肺阳升、肺阳升则肺阴(汗敛)更未梦及(此为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中,每单个腑脏皆分阴阳,每脏每腑之阴阳是相反运动的,等下会详细说明)。

而时有不效有效者,经验之效,未必如其所述那么运动也。清代丹道和中医兼通的实修大儒刘沅刘止塘先生说“黄坤载(元御)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

本人自小好道,上面二图为我呼吸吐纳行气导引时所实证出来的一部分,极其实用广用。但是也只是指的是脏腑之间的阳气而为提及阴液。下图则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比较详细的示意图

图一时看不懂,则看如下导引体证气机论的详细解释:把每一个脏腑再细分阴阳,阴阳相对运动,如: 1,脾阳升时脾阴降,胃阳升时胃阴降,脾阳降时脾阴升,胃阳降时胃阴升; 2,脾与胃本身就是对阴阳,那么他俩的升降相反,则:脾阳升时胃阳降,胃阳升时则脾阳降,脾阳降时胃阳升,胃阳降时脾阳升; 3,把1和2结合起来就是:脾阳升时胃阳降,然而胃阳降时胃阴升,那么脾阳升时就等于胃阴升,从而推出脾阳与胃阴同升或同降,从而就推出内经“脾(阳)为胃行其津液(胃阴)”同理,胃阳降时脾阳升,然而脾阳升时脾阴降,那么胃阳降时就等于脾阴降,从而推出胃阳与脾阴同降或同升。也就是:脾阳胃阴同升时则胃阳脾阴同降,反之亦然。

4,论广,把其他脏腑归纳进来,把与脾同升降的脏腑放到脾这边,把与胃同升降的脏腑放到右胃这边,即:(肝肾)脾之阳与(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阴同升时则(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阳与(肝肾)脾之阴同降。反之亦然。

以上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总论概论,渐渐揭开气机秘传的真面纱,可知经络脏腑的真关系,可指导一切修行、医、武、道中各招式机理之所以然,一通多通,不可轻视,稍用心则很简单。 导引体证气机论用于解释脏腑机理举隅(参考我发的图的箭头来看): 继昨天发了理论,今天谈谈对理论的运用: 1,对呕吐机理的简释,呕吐是胃中的食物(阴),是脾阳挟胃阴上逆(此时胃阳相对降),而大多人只粗粗说胃气上逆,是胃阴和胃阳都上逆吗,那为何还用生姜温胃止呕?其实可以是胃阴盛胃阳虚寒无力以升,则脾阳相对升、挟胃阴上逆呕吐。生姜是温胃阳使胃阳升而胃阴(食物)降则呕吐止,胃阴和脾阳同升降,生姜对脾来说偏入里温里,且有旁散之性,脾阳能运化旁散了则对于脾阳原来直冲之势来说等于降了(胃阴也降呕止),而且脾阳能运化胃阴食物旁散呕自止,而半夏更是直接敛降脾阳,则胃阴亦降,呕吐止。为何说脾阳胃阴同升同降?内经说脾为胃行其津液和看我发的图的箭头自然明了。 2,对大便机理的简释,上面说了脾阳能挟胃阴上行,同样脾阳也能挟胃阴下行。我们大便就是脾阳挟肠胃之阴(大便)下行,则大便下出。当肝脾之阳炎上太过,则胃阴(大便)也上而不下且燥,那么用大黄等泻一下肝脾之火,则脾阳相当于下行,引脾阳下行则胃阴大便也下出。看我的图箭头很明了。 还有我们大便时仔细体验一下我们的呼吸,我们大便出来时大多是吸一口气然后往下憋,吸气则脾(阳)气下降于肾、纳气,此时胃肠之阳气往上收肛门上缩,此时胃肠之阴大便往下拉出(实是缩吸之脾阳之气往下推动),拉出后会呼出一口气觉畅快。 3,对出汗机理的简释:汗是什么,汗为心之液,即心肺胃膀胱之阴,出汗是肝脾肾心包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往上往旁升散过猛而汗出。 如何证明,呼吸肝与肾,我们吸气等于肾纳气,呼气等于肾不纳气则肾之阳气上浮而出,我们跑步等剧烈运动之后,气喘呼呼,吸少呼多,呼气则肾气(肝脾肾之阳)往外发越,即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胱之阴(汗)往上往外而出。 看我的图很形象,那么桂枝麻黄发汗的机理也一样,麻黄桂枝等能升散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升散而出。说深一点,心阴升散则心阳相对降缩,心阳心脏空间收缩,则往外泵出心阴营血而升散汗出。 那么止汗的机理也简单了,龙骨牡蛎附子等降敛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而降敛则汗止。说深点,既然心阴降敛,则相对于心阳升扩,心阳心脏空间扩张则心阴(汗)营血回流于心脏而汗止。所以说,桂枝加附子汤能治疗发汗太过而汗出不止,为什么要加附子,单桂枝汤不行吗,不行,因为附子偏温里能降纳阳于里于肾。而众多解说说附子实表之类,附会粗说罢了,要说对也转了个弯了,没有在脑子成像透解其机理。 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涩精和止汗就不用多说了吧。为什么涩精,龙牡降敛肾阳,肾阳降那么肾阴精液自升而不下流而涩也。这能在脑中成像透解的,而不是跟风而记其效,对其机理不能形象演练。 4,对温脾摄血机理的解释,人们都说脾摄血脾统血,但是只流于记忆,对于如何摄血怎么在脑中成象透解其机理则茫然。脾之阳升 则脾之阴血降。脾之阳降则脾之阴血升。故用炮姜甚至炒黑一些,炮姜能温敛脾阳,炒下微黑,苦能敛降,脾阳温降则脾阴血升而血不下流。附子能温降脾肾之阳故黄土汤用之也能止血,再有,脾阳降敛,而心阴(外溢之血也能)降敛,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 5,对小便机理的简释:父母让婴儿小便时多用嘴吹出气来 嘘嘘嘘的吹呼出气以让小孩快点小便,人小便出来的时候一般是呼气为多(小便时自己感受),所以有种功法是小便的时候牙齿紧闭以防呼气泻气太过。 大便时候吸气多而小便时候呼气多,亦可证大小便时气机是大致相反的,为何小便呼气多,呼则相对肾不纳气则等同肾阳气上升,则肾阴(小便)往下尿出来。 (可看我图上箭头参证)又可推出小便和出汗机理有些相像,因汗出也是人肝肾之阳外升,人运动后为什么会气喘嘘嘘而出汗,盖脾主四肢,气喘呼出多,如脾肾阳气升散于外,脾肾阳升则(心胃膀胱阳降)则心胃膀胱之阴(汗)升散于外,而汗出。 故亦可推麻桂升散脾肾之阳则能发汗,而附子、龙骨牡蛎能纳降脾肾之阳而敛汗,所以桂枝加附子汤能治汗出不止,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能用于治疗出汗盗汗多等。 茯苓利尿(肾阴)降,则有些等同于能升脾肾之阳之意(有点类似桂枝,故有个经方桂枝去桂加苓术去湿也能解表),故茯苓能去(降)脾肾之湿,白术甘苦,有降意,能降脾阳,则相对能降胃阴(胃湿),故白术能降胃阴去胃湿。能降胃阴(大便)故有报道多用白术也能使得大便增多,此又一证明。 题外话,人忽然受惊恐之吓会出现心悸心砰砰跳,恐则下气,脾肾之阳降则心阴降敛(心阴营血猛得回流触心,心脏如受一击),受吓那么人体需要立马反抗调节过来则使脾肾之阳升(或用桂苓助)以使心阴(血)升散加快则心跳加快砰砰跳。脾肾之阳升,则肾阴(尿)降,此时可能吓出尿。 那么同理,为什么一些降敛肾阳之品如缩泉丸能缩尿,因为肾阳降敛则肾阴(尿)升,故而尿缩。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自己去演练,很简单。当然也有降敛之品本经说利水的,比如芍药,芍药其实是补津液敛了津液使得,尿的源头津液增多,膀胱有尿,显得多了些。转了个弯而已,其利尿作用应不是很强。 6,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的机理简释:马上做个试验,舌不抵上颚,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如闭着的嘴也往里一缩吸,口水马上出来会更多,为什么口水道家说是长生酒?看我的图,吸则,肝脾肾任脉之阳降敛,(心开窍于舌)心肺胃膀胱之阴液,由浮散而变得凝聚聚集,口水变多。 7,人饥饿时机理简释:我这些天考虑了人体 吃饭 的气机变化,人饿是人体什么气机在起作用,人吃饱了不饿了又是什么气机在起作用。很有意思。可以联系到糖尿病。联系到龙骨牡蛎铁落 代赭石 这些坠重药。 看我的图。人的吃饭进入胃里 就有如胃阴进入胃里。就等于胃阴降,我以前推出过的,胃阴降则脾阳降。那么要胃阴升发敷布出去,那么就需要脾阳升发,来消磨食物(胃阴),脾阳升则胃阴升,人之所以会饥饿,是因为胃阴(食物营养)少,不足以更多得再胃里因重力原因使得胃阴下降,降敛脾阳,那么脾阳则相对升发,脾阳升发,则出现饥饿感觉。 出现饥饿感则需要胃阴(食物)吃进来下降。吃食物到胃里,食物(胃阴)下降 则脾阳得下镇(而不饿),而脾阳又上升以消化食物(胃阴)使得胃阴(营养)上升敷布.代赭石这种或者说 龙骨牡蛎为什么能镇潜肝脾肾之阳,其实也简单,这些重坠之物(胃阴)进入胃里有如,重力大有如胃阴易降,胃阴降则脾阳降,肝脾肾之阳得以镇潜,。 8,中下焦寒浮热降论及肥胖机理:其实也是简单的阴阳变化的道理,打个比方一个脾寒湿,人但知脾寒湿则脾阳不升,而少知脾寒湿阻也会造成外面之阳难下降于脾而脾阳不降纳于肾而成阳浮。也就是说寒湿可以使升降都出问题,或者说使功能缓慢而使得升降缓慢弱。可能造成(阳难归脾)脾阳难归而浮,也可能造成脾阳不升而敛。 但是脾之升降功能已弱。也就是说可以是脾阳难降又使脾阳难升而稍稍浮于半空。故遇寒则脾阳降而往下但又难降敛、则又反冲上于半胸,则脾阳挟(心下)胃阴(饮)上冲呛心而咳。故小青龙治外寒内饮。多用升发脾阳之药而使得饮散又使表闭得解而减少外压而使得脾阳易降(抑扬之道),脾阳得降则心下胃阴(饮)难上冲而咳止,若用上附子等则直接使得脾阳降纳于肾,而麻桂等随是向上发散药 开了表闭之压一样能使脾阳降,所谓是殊途同归。 注意需有病阻则并挡之。平时用之慎重,莫犯虚虚实实之弊,此变细微化之机不可不知。脾路变成肝和肾也差不多。 再补:同理脾寒湿(肥人)遇外热则易出汗,乃是因脾寒湿弱阻,阳难内归,使得脾(肾肝)阳浮于外,遇到热则阳更浮,脾(肾肝)阳浮则挟心胃膀胱之阴(汗)而出则汗多,此又是肥人之多汗之义,那么又有人说,阳出于阴(阳浮)则醒,可肥人阳浮为什么还大多还喜欢睡或者容易睡着,要知此虚阳弱阳浮也,再加意念稍牵引则易昏睡也(前已证脾寒湿升降都偏弱也,此取升难而偏降)此又肥人多汗之义也,以上看似矛盾之处实又能统一以贯之也,不可不细辨之。变化之机、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9论气难旁流:人除手足之外实如一圆球也,唯留上下七窍,七窍之中孔窍大者唯上面之口鼻与下面之肛门。人受伤寒外感等以至于人球之表闭塞,气难以旁流于人球之表,则所聚之气自会往球之上下孔窍走,气往上窍之口鼻走则可能鼻鸣或呕吐,气挟津上出则成涕,挟胃中之食上出则呕吐。麻桂小柴等汤是也, 气往下窍之肛门走,则可能成拉泻。葛根、芩等汤是也。 导引体证气机论对生活中各种人体机理的解释暂时说这么多,有何疑问再做解答。今人多执彭黄圆动之说粗论升降、硬搬五行地支,只知脾升胃降之重要而不知脾降胃升之重要,但知脏腑是对阴阳,而不知脏犹可分阴阳、腑犹可分阴阳,不知分中有合,对彭黄圆动矛盾处多含糊带过。大多数人暗里用之多年,一下抛弃,又暂沒有一个新理论出来运用,所以就那么偶尔用着圆运动思维去解释一些机理。其实有时侯未必如圆运动那么运动,但也有效多是经验。经验之效,未必如你圆运理论那样动,比如有的人经验就套条文。见效了,你归纳机理认为可能是那么运动的。 自从呼吸悟机后,敢笑彭黄升降违。 胃气升时胃阴降,脾阴降处脾气飞。 胃阴脾气随呼上,脾气胃阴共吸归。 杏道斩麻杰何在,长桑谁与饮上池? ----以上为晶至堂堂主理于丙申年冬 因与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有点接近(即反对元御胃上逆就不好,认为胃阳逆脾阳降有时也好)的人已经仙逝了,他就是清朝火神的祖师爷(郑倾安)的师父一代儒释道都通的大儒刘沅刘止唐先生。尽管他没有提出我说的升降新论,但是他以懂丹道实修的修为来提出只一根筋脾升胃降的片面不合理之处,也算是知音了(但他徒弟所创火神一派也未必明了)。 下面是他的原话:“黄坤载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 圆运动只重左升右降、肝升肺降。那就等于只呼不吸一样,我批判了多年。人们以太阳东升西落为反驳,以为坚定不移之理。然人之内脏有五而太阳只有一个。如以太阳应肝,月亮应肺,那么太阳出则肝气升,太阳出而月亮落则肺气降,此为肝升肺降。那么傍晚太阳落肝气降,月亮出肺气升。多少年来说肝升肺降左升右降就好的,真是太粗太迷糊,…·大家想想我刚刚的话颠覆中而有致理。此不明何以言升降出入,何以言实修养生、丹道修行,乃至易筋洗髓、脱胎换骨? 每见有人强调“左升右降,肝升肺降”才对之时,我就觉得粗陋到极点,此说不知何时所起,于中医中流传甚广。然不能说他们不会看病,方证对应经验仍可取效但未必如其所想那么升降。 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乃阳气浮散,呼气耗精之说也,于瘦硬多郁之人尚适合,而于精耗阳浮之软人肥人只能加重不适合。 也能说明其不知用实修导引、不知用身体经络去印证也。取太冲穴不是引肝气下行吗?何老以肝升才对而言之?而众多中年虚肥、皮肉松软之人,无不是肝气升耗精大过(则肺气升之不足)之人。其于经络上的表现是大脚趾侧的脚掌厚肥更明显(肝经所过处的大脚趾太过升旺)手小指无明指侧的手掌厚肥明显(小肠经厥阴心包经三焦经所过处的小指无名指太过升发,其经气过旺)而手食指拇指相对短无力(肺大肠经处过之处的拇食指不旺,着力不多,因为被肝心包三焦经过旺之经气所盗耗过多)。 肝木旺升发太过则耗精,则肺大肠经的气升之不足。肾的精气不敛,被肝木耗散,肝阳浮而少收,收束力不足,肌肤松弛而软,虚浮肥肿不复年少精足之精致紧致也。 肝不升其实乃肝郁之别称,肝郁久反反抗而郁发,仍会肝气过升,此时之肝升不过乃解郁之别称,解郁后,仍能使肝气透而复降也。 何为力,能负重者为力,负重多则力大,能收束(负重)地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为硬为力。肝气能扛着收敛(负着重)去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如肝气收敛(负重)不足,则其升发终是无力地升发,乃虚阳,虚而无力之浮阳也,难以负重扛着收敛而外发,应之皮肉亦松驰。 故健身房负重煅炼亦是此理,负重扛着重物而能动,是为有力,使身体气力凝集(收敛则气集凝聚)凝聚地外发,把重物扛起来发动起来。故龙牡、钙片之流同是此理,涩敛凝集精气则骨亦密,气亦密足。 所谓重可治怯,重(龙牡等质重之品)可敛浮气浮阳,使肝气可负重凝聚地外发,密集地而发,则气力自足,因能负重故有力,力足则硬足而不软,则自然不怯弱也,此“重能治怯”之俱体形像之机理是也,而非徒然死记不究其所以然者也。 然本是虚阳而浮之人、其阳本虚不足,骤然一敛,则其表处他处之阳反更弱,发之不足。而己收于里反增滑泄,此时当桂枝甘草之品益其气发其阳,与龙牡等收重同用,则一收一升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此中之微,不可不辨。故“负重收敛地外发”才是力,如阴阳相吸,有吸引力。 胆气要温升,肝火要降。所以有温胆汤之说。枳实等清降肝则胆自(温)升。故千金方取名温胆汤、而其中无什么温药。为什么我想的和常规几乎相反。所以几乎不想不敢交流医理了。怕打乱人们常用之理而无所适从。但殊途同归。他们认为降胆升肝,那么方对证也会效,只是未必那么动。故殊途同归………,然孙真人何以温胆而名之。则吾说相应也! 接下来更激进更实用更有说服力的观点,足以证明圆运运只重肝升肺降的片面,因为一样用我们的手指经络可验证体证。

用经络再扒只强调肝气升 肺(胆膀)气降的片面谬论的皮,其实肝气升肺气降是人呼气元阳浮出、汗出的状态。外感排邪时还可。而肝气降肺(胆膀)之气升反是(肝)气收敛而肺气胆气升充、底气充足之表现。

以经络论,下面图中扎马步时为什么拇指食指张开而中无名小指弯曲?拇食指为肺大肠经所过,伸张开则气力易贯注于肺大肠二经。肺大肠之气易升张贯充。是为肺气升则等同于肝气敛于下焦丹田。少腹缩敛如有腹肌般气密。中指无名指乃心包三焦所过,弯曲,敛厥阴心包肝经之经气于下,则肺气自易升充。他们升降相反的。肺又主气,下丹田亦气之海。此手势扎马步会有全身力贯的感觉。此为知其所以然也,而不是只跟风。知原理甚至可自创招势而达锻炼増气之效。

再一图我提及了,人手指与脚趾是相反对应的。即人大拇指对应的是小脚趾。小脚趾乃膀胱经所过,肺膀又相别通。故加强手拇指之气则自然也会加强小脚趾之气,也就是小脚趾也更容易力贯注。小脚趾在人体最外侧,小趾力足则马步自然会更稳。故有的人马步时双脚微微内扣,其实是为了使小脚趾更容易受力。

咏春拳马步内扣得更明显。此为知其所以然了。小趾力足则升降自如,手拇指肺经也易力贯升扩,肝气敛于丹田底气足。则发力时更有源。上下贯通。此为知所以然。可实证是也。故武术佛道中各种手势深有旨趣。有时一个简单手势即可调气。不虚也。熟经络升降之妙,简单几个姿势不用药也可达到补气之效。

故多竖大拇指补气之效不下黄芪。且紧张时能使气沉而定。当人看到振奋的事,会竖起大拇指,则自己也会气足。被同化到打了气的感觉。其实亦深含至理。或许最初是被振奋到打了气自发竖大拇指。久之成一赞人的手势了。其余十指之妙不一一细说了。此皆实证而非空说,古语云不明经络,动手则错!

卫气分营血分,不关圆运动一点事情,这是圆运动超致命短板,比如肝三焦肺经等气分热用栀子黄芩百合等,而营血分热用丹皮双花紫草等。这气血分的区别能用圆运动解释吗,跟肝升肺降有何关系?关于药性以后用“发””传"说再细解,因为同是凉药,有凉上和凉下之别,所入不同,区别很大。 以上几图,又为吾以前日记所发之图。人虽都有十指,但每个人的手指长短的比例不一样,造成了每个人的不同体型与体质。 其中五脏气血精气的旺衰可一望手指而知的,大道至简,可切实地去用好的。经络就派上用场了,很简单。不明经络动手便错。 但是知经络所在而不知脏腑经络的真升降,仅知圆运动的肝升肺降而不知肝降肺升的重要性,则仍是迷糊硬记,迷茫百猜什么六经茫茫沉沦讨论,可为一叹,到不了一通多通的层面,更别说随时随地行气导引运用自如了,当然死记可能有偶有所效,终难一统一简。 举一小例,比如越虚肥或肤软精耗之人的食指很短,比无名指短。因为食指大肠经(金)所过,无名指三焦经(火),是为肝心包三焦木火过于升旺克肺大肠之升,肝心包三焦木火升发太过则人膨大虚肥,纵不肥也皮肤软散少力。 反之瘦人或肤紧精壮人的食指相对长,和无名指一样长或更长。则食指大肠经气足,金精足,皮肤收束好。气力足,………,就这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那么理明,则导引行气也就很自然地也很简单了,不展开了,应还是少人懂,放不下以前的知见。 至于手指与脚趾的对应更有趣。拇食指对应小趾无名趾,大肠经对应胆,肺大肠经经气不足则胆气也会不足。肺大肠经气升发不足,胆气升发也不足,则肝升过足,这不是圆运动的肝升肺降之说吗,反不好?对,肝气过升肺气过降是升发太过而精气肺气过陷,乃气不足的的表现。 由导引体证升降论,又可以推出吾之阴阳脉法如下一段(可以跳过不看) 我发现自古流传的常规脉法有误不全面,对应脏腑很多都对应反了,或者说他们未细分阴阳,比如肾分阴阳,左尺应肾阴,右尺应肾阳,这没错,那么其他脏腑为什么不分阴阳,我认为也可以。 比如常规脉法说的对应只是脏腑的阴,左寸应心包我认为只是应心包之阴,右寸才应心包之阳,而右寸应心肺,我认为只是应心肺之阴而左寸应心肺阳,左关应肝我应为只是应肝阴而右关应肝阳,右关应胃只是应胃阴而左关应胃阳。 为什么这么对应,现实上也看得出,比如表闭无汗高烧的病人,往往右寸浮而左寸不浮或没那么浮,右寸应心肺阴汗,(也应心包之阳)心肺阴汗聚于表而出不去反应在脉上右寸浮。 还有一种情况,如热邪陷里的,心包肝肾之阳热内陷的往往右寸不浮没那么浮而右关右尺很浮数,而左寸浮。这种情况我临床也遇到过,往往是淤热陷里,皮肤瘾疹,后用连翘升麻等升陷(血分热则加生地等)透邪,病解之后则右寸始浮,而左寸平。且右寸浮的发热耳多不红(肝肾),右寸不浮而右关尺(肝肾之阳)浮数是邪热内陷之后耳反红(肠阴与肝肾阳热陷),透邪后右寸浮后耳红亦解。此吾临床所见所验。 (肝肾心包)阳浮者往往反应在右寸而非左寸,中年以后肝肾下虚阳浮很多人右寸大于左寸,除非阳热陷。吾之阴阳脉法,有点颠覆,大家常说的常规脉法我认为其实对应的是脏腑之阴,而阳则需颠倒,即左关常规应肝,我觉得应肝阴脾之阴,即右关应胃阴(肝脾之阳),左关应肝脾之阴(胃阳),左寸应心包之阴(心肺之阳),右寸应心肺之阴(心包之阳),左尺应肾阴(大肠之阳),右尺应大肠之阴(肾阳)。要明阴阳脉法,并加以运用,必须先明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 ,也许有黑板当面演示讲解会更形象透彻易懂吧,其实内容文章虽常,但是理解后是极简单而实用。 吾批圆运动之片面,可这会波及伤及大多数学中医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有意无意中是在用圆运动理论解释经脏气机升降的,除此以外他们找不到更合适的理论,所以只有选或默认圆运动理论了。所以当说到他们常用的圆运动理论大部分错到离谱时,他们会无所适从,有的甚至是德高验丰的老师,因为我说其理论不好,但又没提出详细的对的理论,所以在此文比较详细地写出。而且全用身体去验证的,有如内证,用切实的身体经络感受去验证。且能很好地指导临床与养生调息导引。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人们让为他是叛道。但我要说明朝以前无圆运动之说,禸经也未提及,伱们认为呢? 弄中医不懂补气为何物(死记补气药不算懂要深知身体补气后的感觉与大致形象地运行轨迹才行)是有点可悲的。越来越发觉经络脏腑的重要,真的,药乃杂气不能那么精纯地到某经脏。如到肺经肺脏。 而我们直接通过我们的意念把气引到经络引到肺经肺脏上,这是很纯的。或直接在肺经上针灸,加强其经气。而用补肺气的药,不一定只入肺,更可悲的是很多中医不知补肺气为何物,补肺气时这个气是怎么运动的,谁来谈一下,用圆运动也有解释一下补肺气是哪个升哪个降。肾气也一样,那笼统地说补气又是什么?这是你只要用了补气药,脑袋中必然会有那么一想的,说出来,难道也是含浑含糊,再简单一点补气是什么,怎么升降的?补气补的哪脏之气?还是不考虑升降而可升可降补的是全身之气?更可悲的是,不知脏腑经络之间的升降相制的联系…… 又会引伸到吾发现的内经中几乎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学说了,后面的文章再细说。 比如肺经別通于膀胱,升降又同向(为何同向,以后细解)那么补膀胱经也能补气,如肺经过大拇指,而膀胱经过小趾。所以马步时小趾内扣气贯,而大拇指也易气贯。所以合谷穴也能补气。与之x对应的,足临泣也能补气,很多全息的地方。 导引体证气机论很重要,当你明白机理,指导实修,正确有效的导引后体会到年轻时的感觉时,久之你会移形换骨,但要维持住,要时间和功力的,我初尝甜头,尚需行持,否则易倒转。 因为自己身体通过很简单的调息导引经气后发生过变化,每天注意几秒,一两月时间少腹从凸软肥大到变小,身边人有过小惊讶,说沒以前那么粗肥了(尽管现在脸仍一脸胡渣肥),人身不同经络中气的多少比例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心境性情,我是通过导引后以自身经络的切实感受(类似内证,不内视而内视)入门的,然后你渐渐会发现很多与常规中医理论有区别的实用理论,自成体系。 等于由丹道入医道(虽暂非纯高级的丹道,但我们以意引气到各经脏时,身体和心境是有变化的,也类似内证丹道了),会发现常规流传的中医理论哪些错误哪些有不足,因可用身体去验证,人生无非一口气,看你怎么把这口气用好,慢慢你会用身体开悟,而不是只用心开悟,要自身身体有感觉,较旺的气导引到不同经络时身体的感受是有力无力,心情气息是浮是定是急是安稳?一般心悟后身体也会渐悟,或反过来,或同时出现。相依的。 其实很简单,你身体体验了气足的感觉,是什么经络较旺。那么看到气不足的病人,你就把你那感觉复制到病人身上,怎么复制,通过调一样的经络,就这么简单。自身身体未感受气足时经络的感觉,而去治气不足的病人,只有用意识根书上所说去猜去治,偶有所中,但是不深刻。 中医袪邪治明显的外感等病容易,真正调形使肥者瘦、瘦者肥、弱者壮,老者年轻,经络骨肉长短变得美容,是做得到,但是稍难。为什么?因为邪去,身体正气与经络长短旺衰非立马就协调,要点时间!

玩自己身体是最有意思的,捏大捏小捏成何样?要知方法就有意思了,但具体方法日后详谈。且这个捏不是用手,而多是用意用气或不用意!捏到自身满意定型为止,乃至不捏而捏。也等同修道,祛病邪只是修行的基础,开始,只是辅助修行的前提,所以叫《辅行诀》。而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也许有黑板当面演示讲解会更形象透彻易懂吧

一气周流有中医人体气机圆运动机制

中医爱好者们,经常会遇见一个概念,就是一气周流。

何谓一气周流,就是关于人体气机运行形态的一个描述。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体现出来的呢?

一气周流的理论体系来自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先生,老先生在著作《四圣心源》中明确的提到:一气周流。

黄元御是一个学识丰富的知识份子,儒生,知识储备量非常大。

对人体病理,天人合一有深刻的体悟。

人体的气机循环左升右降,中气斡旋,是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更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不仅人体是如此,天体运行,天地的运作,太阳月亮的升降也是如此,所以说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

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是一气,是不会停止的,不由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

一气也是这样,一气的客观存在性,甚至其范式理解之后,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分成五段,对应五脏之气,对应五运,也可以对应六气,

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对应十二时辰了。

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

大家可能觉得很抽象,那就用大自然的运行机制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更加容易理解些。

其实,这是很具体的,一点也不抽象。

传统中医也是建立在客观的理论模型上来建立的,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就像经络,在静坐冥思中感应到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气机对应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极限的逼近理想状态的气(气机)存在。

在数学上,这种的存在形式就无限的接近圆形(球体)。

那么,如环无端的运行机制就有了实际的平台支撑了。

人体的气机为什么是左升右降的,天地的运行也是如此,这就是天人合一,过多的言语都是画蛇添足,这里就用粗浅的语言来尽量描述精湛的客观理论。

圆运动的气机升降与代谢疾病

一、圆运动的气机升降:

健康的人体是一个有条不紊的圆运动,升降有序。东方木气生于北方肾水之中,至南方变为主蕃灼的君火之气,火气在外发挥正常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但火气最终必须下降到土下的肾水之中才能成为下一个轮回的根基,火气的下降需要两个重要的作用,金气正常的收敛和中焦土气健运的作用。东南西北中五方,木火土金水五行各自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人身正常圆运动维持的基础。如果病邪存在,则圆运动不圆,升降紊乱,各种疾病从生,代谢综合征便是其中之一。

圆运动中的东、南、西、北、中五方对应人体气机升、浮、降、沉和相对静止的五种不同的运动状态。《素问》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又提到:“木金者,生成之始终也”,在现在的研究中,东西方作为阴阳气机运行的道路较多的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升降有序自会浮沉有度,升的极点即为浮,降的极点即为沉。明白气机升降之理则明白整个圆运动升降浮沉之理。气机的正常升发离不开东方木气正常的疏泄作用和北方正常的寒水之气。水生木,北方肾水是木气升发之根基,此水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容不得一丝寒邪,须是温暖之水,才可以生木气,生万物。气机之降主要是指南方火气正常潜藏到土下的水中,这个过程需要西方金气和中央土气正常的生理功能。众所周知,西方秋金之气主肃降,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中央土气正常的健运功能,火气之潜藏才能顺利完成,因为只有肥沃平坦的厚土才能藏得住金气收敛的火气,贫瘠的薄土不能发挥这个功能。下降到土下水中的火气包于肾水之中,降极而升,又开始新的一轮圆运动。

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1.人到中年,天道使然

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人群一般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在《泰安市健康查体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一文中,邓仰欣、孙田歌等发现: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年龄高峰分别为大于75岁和65~74年龄段。《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就一日而言,日中阳气最盛,日中以后,太阳西斜,阴气渐生而阳气渐衰,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青中年时期相当于一日中的中午,阳光灿烂,圆运动之力较强,故身体健壮,疾病少发,中年以后,阳气虚衰,圆运动之力减弱,感受七情六淫之邪则升降紊乱,故疾病显现。所以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年龄在中年以后,这是与天道相应的。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炎热的夏季不需要忍受酷暑的炙烤,因为处处都有空调,更可以享用冰箱里刚刚拿出来冒着冷气的水果、冷饮、凉茶,一爽到底;不论去哪里都不需要走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夜生活丰富多彩,夜总会、电脑、电视都可以轻松陪你通宵,人们已经忘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便快捷的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享受也带来了疾病,越来越多的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同样,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很重要的关系,日夜颠倒的生活,扰乱了圆运动的规律,空调、冰冻饮食、凉茶损伤严重损伤中央土气,中焦阳气受损其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产生障碍,喜食肥甘厚味,进一步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且运动过少。最终导致中焦升降失常,代谢紊乱。

三、代谢综合征的病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圆运动正常气机的升降依赖于五方之气的生理功能,木火土金水对应于五脏的肝心脾肺肾。从圆运动升降紊乱的角度来分析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主要有:肝肾阳虚、脾土虚弱和肺金不降,现简述如下:

1.肝肾阳虚:肝肾阳虚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

阳气不升,阳光普照,寒冰才能融化,因为肝肾阳虚,阴寒过盛,肝肾之阳气被寒邪抑制,不能通达于外,这种状态下人体就好比寒冷的冬季,阴寒难化。肝肾阳虚,阳气不升,下焦运化失司,垃圾不能有效排出,在该证中为尿微量白蛋白尿和高尿酸等。二是因为肾阳虚不能生肝木,肝木之根不足,导致水不涵木,木气疏泄过度,与寒浊之气直冲于上,出现头晕、高血压等。

2.中土虚弱:中土包括脾土和胃土,脾主升,为湿土;胃主降,为燥土。

脾胃之气燥湿相济、升降相因,自成一圆运动,在四季五方整个的圆运动中它位居中央,起着重要的斡旋升降的作用,尤其是火气的潜藏需要肥沃厚实的土气。中焦脾胃主升清降浊,摄食水谷,运化水湿,中土虚弱,水谷不能转化成精微物质则停滞于肌肉、四肢、血液,成为致病的痰浊湿邪,可表现为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素问-五运行大论》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因为中土虚弱,升降紊乱,不能升清降浊而致使各种病理状态的出现。比如高血糖状态,血液中的血糖高,成为致病因素,但是真正需要糖分的末梢部位却因为缺乏营养,出现麻木、伤口难以愈合等症状。

3.肺金不降:火气潜藏到土下的水中离不开肺金之气肃降的作用,笔者在

临床上发现,有些代谢综合征的病人表现为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浊腻的热证,结合四诊其它资料往往发现,此热为假热,因为病人口干苦但不喜冷饮或不喜饮水,或有疲劳乏力、大便溏、大便初硬后溏等。这是因为寒湿过重阻碍金气下降的道路,火气不能下降所表现出来的虚热,这时只要用温阳散寒祛湿的药物扫清下降的道路,往往取得满意效果。

三焦通畅、气机通调,与所谓的圆运动,都在于调畅整体气机,恢复自身机体的运作,中医人切不可忘整体观。越来越觉得,治内郁内腐之证,保持表气通畅十分必要。一来,表通方可天人相应,体内一气周流方得自然气化之助;二来,表通方可缓解“内压”,体内邪正郁滞结聚将变得“松散”,在此基础上对其疏导将事半功倍矣。农村置于阴僻角落的柴堆常有郁气腐败之虞,而农人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把它们挪移到开阔通风之境地,即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其次再把柴堆疏散开来。柴堆的郁闷腐败和人体的内郁内腐何其相似乃尔。于人体之证,开通表气乃相当于农人把柴堆置于“光天化日”之下;而疏通之法则似于农人把柴堆疏散开来。

汲取生活经验而上升为中医诊治智慧,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效果、既有方法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就像南北通透的房子打开窗户,气流才通畅,才会空气清新而神清气爽;人亦是如此,只有三焦通畅,气机通调,表里皆无障碍,才可正气周流无碍,何郁何腐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