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纳贤,红包不能停,既要如雨下,还要套路足。
在人口红利渐退,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抢人大战,也成了各个城市的必修课。
媒体报道,今年元旦起,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大学毕业生,在株洲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毕业5年内首次在株洲购买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按可贷额度上浮30%。
这是株洲为吸引人才落户出台的新政。
出实招,用红包,让人才政策看得见摸得着,将决定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而在此前,很多地方的人才招揽,有一招用得特别频繁,即给在外老乡逢年过节“写封信”,家乡发展“看视频”,甚至由于“情真意切”还能冲上热搜。
可然后呢?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人在外地,过年回家。
关键就在于讲情怀的同时,更要讲实惠,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比的就是诚意的“含金量”,与其写封信,不如信封是红包。
一个逻辑关系,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抢人大战被简单理解为对高质量人才的争夺。
事实上,招才分两层:
其一是技术人才。
其二是劳动力人口。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无论何种人才,想要招进来,先要打红包。
怎么打红包,则是一门学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红包,有套路满诚意,效果大不同。
昔日郑州引入富士康后,为了招揽工人,直接在郑州火车站打出富士康招聘海报:入职就送100元床上用品,200元红包。
一时间,本来要去广东打工的河南民工,直接就地就业。
这类方式简单粗暴、适用面极广。
更深层次的红包,则可以充实且华丽。
如2023年末,济南评定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社区工作者、网络作家、非遗传承人等一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获选。
不再局限于高精尖之中,盼头和梦想,以及成为高层次人才所能享受的待遇,都成就了红包的厚度。
走得更远的则是合肥,自诩城市气质“科里科气”的这座风投之城,2021年就打出要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设立“合肥科学家日”。
后来尽管定为“合肥科技创新日”,但科技工作者的归属感也为之一振,加上和中科大建校日是同一天,正好对着校庆返校的中科大校友们。
广发英雄帖、来了有风投,这才是节日里藏着的“硬菜”。
要过年了,正是发红包的好时节。株洲上了个开胃菜,根据本地“口味”打造的硬菜要接着上,各色红包如雨下,人才不抢自然来。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4年2月1日“天台时评”专栏,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