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世界八大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强国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据统计,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约为20%。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2018年,全球智能制造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智能制造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在智能制造企业数量方面,我国的苏州以高达6653个智造企业数量稳居全球第一;悉尼与墨尔本以6544个和6500个企业数量分列其后。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保守估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接近1.7万亿美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制造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该定义代表了中国政府对智能制造的权威认知。

日本工业界在1989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时,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美国1992年实施旨在促进传统工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政策(Critical Technology),其中涉及信息技术和新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等。综合已有文献看,美日是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到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旨在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的工业4.0,智能制造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开始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

从德国工业4.0的相关文献看,其战略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旨在通过物联网和物(服务)联网两类网络,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构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端对端集成,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柔性、可重构),个性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一、中国(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排名世界第一)

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早在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之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28.5%,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

值得点赞的是,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七大产品领先全球,它们分别是:5G通讯,龙门吊,无人机,火箭振动台,月球探测器,深海采矿船和中国高铁,在这七大领域内,中国的实力可以说独步世界。

中国在高端龙门吊智能制造领域内占据着绝对的垄断性的地位,中国的龙门吊拥有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即使欧美发达国家海军也要采购而制造本国战舰,比如英国建造的两艘伊丽莎白级航母,就采用了中国的龙门吊建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为限制中国航天发展,曾经下令禁止对中国出售9吨级以上的震动台,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奋发图强突破了这项关键技术,中国已能够生产最大吨位达60吨的重型振动台,现如今美国反而要花高价从中国引进这一级别的产品了。

中国在深海采矿船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连续建造了海洋石油981,蓝鲸一号和蓝鲸二号三款性能强大的资源开采船,它们的性能也各有不同,比如海洋石油981侧重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已经成功在海上在南海打下了好几口高产油井;比如蓝鲸一号和蓝鲸二号侧重于可燃冰等新能源开采,蓝鲸2号已经在南海成功验证了可燃冰开采技术。

我国已经形成系列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据赛迪研究院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中国已形成以一带三核两支撑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总体格局。环渤海核心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以先进制造业高科技研发为主,天津以航天航空业为主,山东以智能制造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主,辽宁则以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为主。

长三角核心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主要在航空制造、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较突出,形成较完整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链。珠三角核心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和江门等地,集群以特种船、轨道交通、航空制造、数控系统技术及机器人为主。

中部支撑地区主要由湖南、山西、江西和湖北组成,其航空装备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力较为突出。西部支撑地区以川陕为中心,主要由陕西、四川和重庆组成,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人发展十分迅速,2011年至2020年,国内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年平均申请量为17009.2件,年平均增长率为39.53%,最高年增长率为79.67%(2016年),2018年的年度申请量最高,申请数量为37853件。中国机器人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但中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国产化率依然较低,制约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国产化率为30%、减速器国产化率为10%、控制器国产化率为13%、伺服系统国产化率为15%;而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结构中,伺服系统、控制器与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超过了70%。核心零部件因为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程度低,主要依赖进口,因而成本占比较高。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非常的发展趋势,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另外,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97台/万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并将在2021年突破130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高端数控机床发展同样非常快速,但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是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短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10的数控机床企业中,来自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公司以52.8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一,德国通快公司以42.4亿美元排名第二,德日合资公司德玛吉森精机以38.2亿美元排名第三,其后分别为马格、天田、大隈、牧野、格劳博、哈斯、埃玛克,这10家高端机床企业几乎是发达国家的。

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全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根据Statista全球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份额首次过半——占全球半导体总需求的52.5%。据赛迪顾问2021年6月1日公布的《2021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白皮书》的数据:从区域结构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市场占比最高达到34.4%。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7%、8.5%、8.3%和27.1%。

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材料——晶圆制造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晶圆产能15.3%的份额,已超越北美(北美占全球晶圆产能的12.6%),成为全球第四大晶圆制造地区(第一名为中国台湾,占21.4%;第二名为韩国,占20.4%;第三名为日本,占15.8%)。

中国已跃升为晶圆代工产业全球第二大国。从中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进程看,中国半导体制造工艺成功地从落后3代以上,缩小为仅落后1~2代。

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中国制造是不仅仅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还包括物质成分、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正改变世界创新版图

中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尤其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明显提速,深海装备的设计建造不断取得快速进展。

中国2017年承建的世界首座、规模最大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正式交付挪威。这座超级渔场容量超过2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仅7名员工每年可养三文鱼150万条。该装备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2021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快速增强,各有6家企业分别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中国还是全球造船能力最全面的国家,中国造船企业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船舶,包括技术要求很高的LNG(液化天然气)船和大型油轮。包括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且第二艘也已开工建造。此外,还有科考船、挖泥船、各类海上油气平台、各种作业支持船(例如海上风机安装船和海底隧道沉管运输及安装船)。过去,中国海上工程界只能根据现有的装备制定施工方案,如今则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案新建专用的装备,比如全球闻名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如此建成的。此外,各类船舶的动力、机电、通信和导航设施,中国也都能自主设计和生产。

中国的天鲲号全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可达35米。作为首艘国内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的技术先进性和结构复杂程度在同类船舶中位居前列,也催生了不少世界之最。它挖掘能力强、输送能力强、适应海况能力强,而且机动性非常好,还能自航前往世界任何地方。

中国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中,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是国产替代程度、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突破了多个领域的轨道交通技术,技术水平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并完成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的生产和运营。特别是国内企业生产的高速动车组、载重机车等核心产品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基本完成国产化产品的普及,仅有川藏线路应用的内燃机车等极小部分轨道交通装备从国外进口,进口的主要原因并非因为技术而是市场需求方面,国内产品已经出口海外部分国家,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并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也达到非常高水平。

中国自2006年开始,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9年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的50%以上;截止2014年底,中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13.6亿千瓦,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自2008年开始,变压器年产量连续7年超过10亿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57.8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装备制造大国及重要强国。

二、美国(全球智能制造发源地)

美国是全球智能制造发源地。1988年,美国纽约大学的怀特教授(P.K.Wright)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布恩教授(D.A.Bourne)出版了《智能制造》一书,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并指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控制对制造技工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曾经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端,美国一直以来是全球的科技创新领袖及领头羊。尤其近年来,美国实现了制造业的复兴,在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著名的兰德公司之前发布的《保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竞争优势》报告,报告认为,截至2020年年初,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原因是美国在先进半导体领域具有巨大优势。

美国在智能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长期处于全球主导地位,比如人工智能、控制论、物联网这些智能技术的基础大多起源于美国,计算机届最高奖项图灵奖的获得者中绝大多数是美国科学家。智能产品研发方面,美国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从早期的数控机床、集成电路、PLC,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各种先进传感器,大量与智能技术相关的创新产品诞生自美国高校的实验室和企业的研发中心。

美国从基础元器件到智能制造装备再到工业软件系统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善。基础元器件领域,不仅有艾默生、霍尼韦尔这样的工业巨头,更有大量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优秀小企业,仅PLC厂商就多达上百家,传感器更是拥有上千家研发生产商。数控机床方面,拥有MAG、哈挺、哈斯、格里森等一批知名企业满足美国市场需求,工业机器人也拥有American Robot这样的知名企业。工业软件方面,从研发设计软件到管理软件,再到生产控制软件,全球绝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都来自美国。

美国约有小企业2500万家,占到美国全部企业数量的98%,而制造业领域的小企业数量接近30万家,其中不乏像居于全球超高频RFID行业领先地位的Alien公司、加速器传感器等方面表现卓越的Dytran公司等优秀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美国健全的政策、法律、财税、融资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美国政府对小企业历来高度重视,很早就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等专门机构为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拥有22家五百亿美元俱乐部:排名分别是苹果,福特,通用,戴尔,强生,ADM,辉瑞,百事,英特尔,宝洁,通用电气,IBM,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惠普,波音,邦吉,艾伯维,陶氏,特斯拉,默沙东,卡特彼勒。其中电子IT类的有五家(苹果,戴尔,英特尔,IBM,惠普),医疗器械和制药类的有四家(强生,辉瑞,艾伯维,默沙东),其中强生在制药和医疗器械都是全球前五位。另外GE集团旗下GE医疗其实也是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

汽车类的有三家:福特,通用,特斯拉。军工企业三家: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波音。农产品加工三家:ADM和邦吉。化工公司两家:日用化工用品的宝洁和化工公司陶氏化学。食品饮料一家:百事;工程机械一家:卡特彼勒。美国还有一家综合工业集团:通用电气,旗下的GE医疗,GE航空,GE能源都是全球巨头。

美国的500亿美元制造业巨头分布在电子IT(含半导体),医疗器械和制药,汽车,军工,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和工程机械,还有一家通用电气是综合工业集团。总体而言,如果全球国家和美国对标的话,电子里面的半导体,自主品牌汽车,医疗器械和制药领域是差距最大的。

从全球企业来看,3D Systems(美国),思科(美国),通用电气(美国),霍尼韦尔(美国),IBM(美国),甲骨文(美国)等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工业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6s的生态体系:

1)航天航空:曾经为美国制造业积累了大量技术红利,成为美国工业系统中基础使能技术的最主要来源。

2)半导体:尤其在低耗能半导体材科的研发投入巨大,在未来智能化技术的核心,低耗能高性能芯片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

3)页岩气:布局未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已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替代能源。

4)智能化服务创值经济:曾借助美国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领域的优势,在利润最高的制造业服务端进行布局。

5)硅谷为代表的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创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市场和商业机会的蓝海。

6)可持续人才资源。

三、德国(世界著名的工业4.0发源地)

德国是全球智能制造的著名巨头国家之一。德国制造闻名遐迩。德国积极支持推动欧盟范围内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研发,并将推动打造人工智能,欧洲制造的品牌,帮助欧盟确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德国政府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德国人工智能战略》,并将其作为德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重要政策框架。2020年,德国政府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该战略进行修订,通过加大投资、培养人才、强化研发等手段打造德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享誉世界的工业4.0是德国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按照工业领域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工业4.0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政府提出,并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德国随着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到来以及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强国,德国敏锐地感觉到新机遇、新挑战,为此及时制定并推进产业发展创新战略,其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自推出以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工业4.0具体是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等联合发起的,工作组成员也是由产、学、研、用多方代表组成的。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生产设备、生产资源、生产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制造,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感知、分析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因此,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方面的问题,以期望借助标准实现市场领先。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BITKOM)对德国工业4.0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BITKOM的预测数据显示,相对于2013年,德国经济增加值将保持1.74%的年增长率,到2025年有望高达787.7亿欧元。

德国也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其中,约有全球2/3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Deutsches Institutfuer Normung)。资料显示,DIN标准涵盖了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超过3万项,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德国工程联合会(VDMA)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德国机械工程企业仍然将自己视作全球领头羊之一,并且认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均为同国企业,而把国外的竞争者如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企业远远甩在身后。机械工程行业的全球销售额早在2011年约为2.1兆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德国闻名遐迩的工匠精神会对每个生产细节非常重视,他们承担着生产顶级产品的职责,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最终德国涌现出奔驰,宝马,奥迪,阿迪达斯…一大批世界顶尖巨头。

西门子总裁曾经说过:德国人拥有自己的经济学。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之前认为,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工人在生产线末端、日本工人在生产线中端、德国工人是生产线的核心。因此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下,工人面临着转型升级,并且需要不断提高素养。

德国工业制造领域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巨头:

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奔驰公司旗下拥有奔驰、迈巴赫、AMG、Smart等品牌。它不仅是汽车的发明者,也是汽车工业的先驱和引领者,

西门子股份公司: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领先企业。西门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作为世界最大的高效能源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在高效发电和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还是影像诊断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实验室诊断和临床IT领域领先的供应商。

大众汽车集团: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7年,是德国最大企业,2010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GM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首。大众集团旗下共有12个汽车品牌,所熟知的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保时捷、奥迪、大众、斯柯达都是大众旗下的,还有稍微陌生的西雅特、杜卡迪、斯堪尼亚、大众商用车以及MAN重卡也是大众旗下的。

罗伯特·博世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德国一家以工程和电子为首要业务的跨国公司。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核心产品是汽车零部件(包括制动器、控制器、电气传动、电子、燃料系统、发电机、起动机和转向系统)、工业产品(包括驱动器和控制、包装技术和消费品)和建筑产品(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安全系统和热力技术)。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宝马汽车公司(BMW)。宝马(BMW)是享誉世界的豪华汽车品牌,始建于创建于1916年,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宝马集团是BMW、MINI、Rolls-Royce三个品牌的拥有者。BMW公司始创人吉斯坦·奥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家。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蒂森股份公司和克虏伯股份公司均始建于上世纪初期,曾为欧洲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作出杰出的贡献,是德国重工业的缩影。 蒂森克虏伯集团为德国工业巨头, 旗下有670个子公司。

德马吉森精机:曾经的德马吉是由德国计得美公司于1994年收买两个亏损企业———德克尔公司和马霍公司,三家组成D M G集团,生产车床、加工中心和激光加工机三大类机床!DMG成为欧洲第一大机床集团。德国德马吉和日本森精机公司整合,德国制造(DMG 143年)+日本制造(MORI SEIKI 65年)强强联合,形成了新的数控机床全球领导者——德马吉森精机(DMG MORI)。

德国大陆集团: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创始于1871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性企业集团,全球500强,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之一。主要产品为轮胎、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发动机喷射系统、转速表以及其它汽车和运输零件。该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汉诺威,全球四大轮胎制造商之一,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是德国和欧洲最大的家族工业企业之一。舍弗勒集团是全球范围内生产滚动轴承和直线运动产品的领导企业,也是汽车制造业中极富声誉的供应商之一。通过三个知名品牌-INA,FAG和LUK,舍弗勒集团积极活跃在汽车制造、工业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

采埃孚股份公司(ZF):采埃孚股份公司(ZF Friedrichshafen AG)总部位于德国Friedrichshafen市,全球500强,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和零配件供应商,专业提供传输、转向、底盘系统等汽车零配件。采埃孚集团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采埃孚公司创始于1915年,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名企。它是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

卡尔·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卡尔·蔡司公司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卡尔蔡司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全球性国际化公司,为半导体技术,工业光学,生命科学,医疗,眼科和视光学等领域的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很多国内的朋友开始了解并熟悉徕卡这个品牌大概是从华为搭载徕卡镜头的手机开始。然而,真正的徕卡公司却是一家成立于1913年的百年名企。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相机。也是最早确立35mm软片格式(24mmX36mm)。

库卡公司(KUKA AG):库卡公司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作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在1973 年开创了作为机器人先驱的辉煌历史,研发出 FAMULUS-世界上首台拥有六个机电驱动轴的工业机器人。1996 年,KUKA 作为首家机器人制造商着手研发开放式、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系统。2007 年,KR titan 被推出市场:它具有 1000 公斤的承载能力及 3200 毫米的作用范围,是世界上最大、力量最强的 6 轴工业机器人。这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2013 年,KUKA 迎来了新一代的机器人:KUKA 通过 LBR iiwa 推出了世界上首台适用于工业领域的轻型机器人(感知型机器人),且各轴均带有内置的传感系统。

费斯托(Festo):费斯托既是一家全球化企业,又是一家独立的家族公司,总部位于埃斯林根(Esslingen)。他们为超过35个行业的300,000家客户提供气动与电气自动化技术。 Festo 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技术供应商,也是工业培训和教育项目的领先者。大家平时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各类栩栩如生的仿生机器人,都是出于Festo的杰作!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作为全球著名的接口产品供应商,电气连接、电子接口技术和自动化领域的世界市场领袖,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成立于1923年。拥有以 INTERBUS 为主的总线技术、ETHERNET & PROFINET网络技术、工业无线技术、光纤连接技术、安全技术、浪涌吸收技术和全面的电气连接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力。

倍福自动化(Beckhoff Automation):倍福自动化是德国著名的工业自动化企业,从1980年成立以来,37年坚持基于PC的控制技术,研发了大量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如今,Beckhoff 早期提出的概念业已成为许多自动化技术的标准,且被成功引入市场。倍福拥有工业 PC、现场总线模块、驱动产品和TwinCAT自动化软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相互兼容的控制系统。其开发的EtherCAT实时工业以太网于2014年成为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并已入编工信部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通快集团(TRUMPF):通快集团总部位于德国迪琴根,具有90多年的机床生产历史,是全球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之一。其在激光加工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德国马勒(MAHLE):马勒是众多国际汽车与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中的翘楚,为汽车与发动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产品。众多革命性的创新使马勒成功地成为其客户的可靠的伙伴和全球20大供应商之一。马勒在赛车运动中的成功,不管是F1方程式还是勒芒拉力赛,都是马勒技术领先地位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了马勒的零部件。马勒从最初的一个小规模的检测车间,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全球性企业以及技术先驱。

林德集团(The Linde Group):林德公司由卡尔·冯林德创建于1879年,按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集团。林德叉车属于凯傲集团下的林德物料搬运(Linde Material Handling)部门,是世界上唯一将静压传动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工业车辆的制造商。林德叉车较早进入中国,1993年在厦门建设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叉车高端市场领导者。

道依茨公司(Deutz AG):道依茨(Deutz AG)是德国科隆的一家发动机生产商,创立于1864年。是现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世界领先的发动机独立制造厂商。其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四冲程内燃机发明者尼古拉斯·奥托。其儿子吉斯坦·奥托创建了著名的宝马汽车公司!作为全系列发动机专家,道依茨提供功率范围从25KW到520KW的水冷和风冷发动机。

利勃海尔(Liebherr):利勃海尔(Liebherr)公司总部设在瑞士,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德国企业的身份。它由汉斯·利布赫尔于1949年创建于德国的伊莱尔河畔基尔希多夫。利勃海尔还是空中客车公司的主要供应商。Liebherr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建筑机械制造商之一。利勃海尔所生产的LR系列桁架臂履带吊最大起重量已达到3000吨(LR 13000),LTR系列伸缩臂履带吊最大起重量也已达到了1200吨(LTR 11200)。

舒勒集团(Schuler):舒勒集团(Schuler)于1839年创立,并于1852年生产出第一台板材成型机。在其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多项发明和第一。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压力机制造商。如今已成为成形设备领域的技术先驱以及全球市场领航者。面向整个金属成形工艺以及轻量化车身结构领域提供最为先进的压力机、自动化设备、模具、工艺技术以及相关服务。舒勒同时还是造币技术的市场领跑者,并为航空航天、铁路和大口径钢管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舒勒制造了全世界最快的冲压线,生产率高达每分钟 23 冲次,被著名的 Harbour Report 评为全世界生产率最高的冲压线。

埃马克集团(EMAG Group):埃马克集团英文EMAG Group,公司成立于1867年。埃马克已成为世界上CNC倒立车机床举足轻重的制造商。

哈默股份公司(Hermle AG):哈默公司已成为德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机床制造商之一。哈默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全世界有超过20,000台Hermle制造的万能铣床和加工中心在使用。主要用户是医疗技术,光学工业,航空,汽车工业和赛车的供应商。

欧宝汽车(Opel):欧宝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继而还建立了长达45米的德国第一条流水生产线。到1928年,欧宝的产品已占了德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2017年,欧宝被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收购,成为集团旗下第四个品牌。

赛威传动(SEW-Eurodrive):德国SEW-传动设备公司成立于1931年,是专业生产电动机、减速机和变频控制设备的跨国性国际集团,在全世界拥有员工12000多名,其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动力传输领域举世闻名,被誉为世界传动领域先驱。

伍尔特集团(Würth-Gruppe):伍尔特集团处于全球装配和紧固件业务市场的领导地位。伍尔特集团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0多家公司。

西马克集团(SMS):西马克集团由全球多家从事钢铁和有色金属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公司组成,为用户在冶金工艺链方面的诸多需求提供出色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冶金行业的发展设立标杆。

四、日本(世界工业机器人王国)

日本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智能制造强国之一。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尤其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曾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却在日本得到了产业化规模发展,当前日本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应用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不但素有机器人王国的美誉,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2014年之前也是世界最大的应用国和消费国(目前被中国连续取代)。

日本机器人制造领域拥有许多世界级巨头:

发那科(FANUC):FANUC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FANUC制造的多关节机器人位居行业首位。由它制造出来的汽车焊接专用机器人质量精良,深受各大汽车生产公司青睐,仅这一种类机器人的销售额就已超过1400亿日元。因此,发那科被称为促使日本机器人技术摘得世界第一桂冠的助推力。

安川电机(Yaskawa):安川电机成立于1915年,安川电机在全球多个领域技术水平都首屈一指。安川电机制造出来的日本首个全电动式工业用机器人——MOTOMAN依然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汽车、电机等行业。

川崎重工业:川崎重工业起家于明治维新时代,是日本的重工业公司,非常擅长制造半导体清洁型工业机器人,已经拥有四十多年的制造经验。川崎机器人在物流生产线上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器人产品,在饮料、食品、肥料、太阳能、炼瓦等各种领域中都有非常可观的销量。

不二越(NACHI):不二越公司成立于1928年,它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在汽车制造业也相当活跃。其产品应用的领域也十分广泛。

松下电器:松下集团最早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是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松下制造的机械手臂与手指之灵活,是精密仪器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高级助手。

日本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每一家都有独树一帜的特色,在同一个领域里,大家各自发展,又相互协调。而支撑日本机器人制造事业的,是日本完整又先进、扎实的智能工业基础,尤其是半导体零部件与智能系统的研发能力。

日本工业制造偏重于高端制造业和精密制造领域,汽车及零配件、机床、机器人和电子电器已成为日本工业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尤其在数控精密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上独树一帜。日本机床品牌众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是最高,其中大部分机床巨头有近百年甚至超过百年的历史。

日本在智能制造产业上曾经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构建出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体系,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规划支撑,辅之以工业价值链计划,机器人新战略,互联工业战略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日本智能制造的国际领先地位。

日本正在朝着超智能社会——也就是社会5.0方向发展,以解决一些迫切性很强的社会问题,包括老龄化、人手不足、社会环境能源制约等。日本政府每年制定政策的时候,未来的投资计划和战略都包含社会5.0的内容,包括综合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社会5.0是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的下一步方向。而要实现社会5.0,产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方向,就把定位于互相连接的制造,也就是互联工业。

日本很早就抛弃已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转变为全力投入to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Economist》之前发布的Innovation Quality 国家创新质量报告中日本位列世界第三。日本在技术研发方面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1.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有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高达80%以上;

4. 日本的专利授权竟然高达80%。

日本曾经有11家企业获得英特尔PQS奖。全球任何企业要获得英特尔PQS奖,都需要在成本及质量方面获得80%以上的分数,并在改进计划方面也获得80%以上的分数才能获奖。2000年到2016年,日本每年至少一个拿诺贝奖,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日本的某些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日本今后将在5个重点领域寻求发展:1,无人驾驶・移动性服务;2,智能制造和机器人;3,生物与材料;4,工厂・基础设施安保。

搜索建议:
热评

 上班代步兼家用买什么车好?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上班买什么车好?兼顾家用。具体你的问题没有说你的预算,我就推荐家用普通版合资轿车给你!一,卡罗拉,卡罗拉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型,肯定有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