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英国画家亨利·富塞利(1781)
鬼压床:睡眠瘫痪 OR 梦魇(incubus)
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鬼压床,在医学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关鬼压床,目前比较一致性的说法是,就是指医学上的睡眠瘫痪症(sleep paralysis)。
睡眠瘫痪症,是这样一种现象,涉及在睡眠开始或睡眠觉醒的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发生的,包括肢体、躯干和头部随意肌运动受到抑制(瘫痪);但眼睛和呼吸运动却能保持;同时对环境又存在感知的状态。
因此,睡眠瘫痪被认为是睡眠与觉醒转换阶段出现的一种运动和意识(感知)分离状态,有的学者将之归于睡眠障碍,有的则称之为异睡症(异常睡眠,像磨牙、说梦话之类)。
如果,睡眠瘫痪仅仅是包括以上三个基本要素的睡眠现象,也不会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如此高的兴趣。
这种现象真正引人入胜的并非上述三个要素,而是有的睡眠瘫痪还经常(不是全部)伴有复合性幻觉。
这种幻觉通常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魔鬼存在(也称为入侵者幻觉),胸部压迫(incubus 幻觉,经常与性相关的妖魔坐或趴在胸部,)和虚幻的运动感觉(内耳前庭运动幻觉,比如,在空中漂浮或飞行)。
而且,由于这些惊悚的幻觉又通常会产生出(极度)恐惧和痛苦的情绪反应。
正是这些幻觉的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反应,才引发世界上100多种文化纷纷给这种现象给出各自的解释,其中很多都涉及超自然(鬼神),巫术,恶魔攻击,乃至外星人入侵等。
在我国,鬼压床的说法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解释,而且,世界上其他很多文化中也同样有很多恶魔攻击或入侵的说法。
可见,恶魔攻击或入侵是鬼压床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
也可以因此说,并不是所有的睡眠瘫痪都可以叫鬼压床;
只有同时伴有至少入侵者幻觉和incubus 幻觉的睡眠瘫痪才符合鬼压床的描述。
而这在医学上,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状况,称为incubus现象。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睡眠瘫痪都是鬼压床,只有incubus现象才是真正的鬼压床。
医学上如何来解释鬼压床?
睡眠瘫痪的分离状态
我们知道,大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存在多种不同的途径。睡眠过程中,这些信息渠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睡眠的不同阶段抑制程度也具有很大差异。
比如,对外界的感知,在开始入睡时大脑与外界的联系受到轻微抑制,人处在迷迷糊糊状态,稍微强一点的刺激都有可能唤醒。随着睡眠加深,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隔断,到深睡眠阶段,意识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切断,只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才能唤醒。
同时,睡眠不同阶段,对身体的运动的抑制同样存在很大不同。
其中,REM睡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期间像心跳、呼吸会突然加快,脑电图上也呈现清醒状态的α波特征,而意识受抑制的程度也变得很低;同时,REM也是我们大多数梦发生的阶段,各种梦境栩栩如生,常伴有各种故事情节、强烈感知、不同情绪变化甚至各种动作行为。
如果这些动作行为都可以真实发生,而是连最奇幻的动作片都望尘莫及。
果真如此,我们的梦境将不仅生动,而且变得异常危险。
为了保证安全,身体此时启动了随意肌抑制程序。
研究已知,这种抑制主要是由脑桥和延髓腹内侧通过释放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来抑制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实现的。
这样,在REM睡眠阶段,无论梦境如何生动,动作如何激烈,受意识支配的骨骼肌都使不出一丝一毫的力气,呈现一种瘫痪状态,就像一个人被完全捆住还被强制观看惊悚片一样。
研究还发现,睡眠瘫痪通常发生在睡眠发生周期早期(25分钟内,美国睡眠医学会则定义为15分钟内)的REM阶段,也称SOREMP。
SOREMP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可以处在意识清醒的状态,可以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因此,有的人也认为这是睡眠周期中的一个独立阶段。
这就是睡眠瘫痪感知和运动状态分离的基本机制。
复合性幻觉
至于幻觉的产生,一般认为大脑顶叶对感觉输入的整合,特别是入侵者(鬼怪)幻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恐惧情绪
伴随的焦虑、恐惧情绪则是负责情绪和动机的杏仁核和边缘系统活跃的结果。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把传统文化中鬼压床的说法简单的解释成医学上的睡眠瘫痪症并不严谨。
严格来说,伴有入侵者幻觉和incubus 幻觉——鬼怪压迫胸部幻觉,以及强烈惊恐情绪反应的睡眠瘫痪症才符合鬼压床"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