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喝酒喜欢一口闷?难怪醉得快,牢记4个喝酒口诀,酒局再多也不慌

白酒在人们的生活中一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感情的“垃圾站”,是人们发泄情绪时的“工具人”,除此之外,它还是拉进人与人距离的“桥梁”。

虽然白酒在我们生活中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真的会喝酒吗?以前古时候,人们喝酒讲究小口慢酌,细细品味,但是现代人喝酒逐渐归于豪迈,享受“感情深一口闷”的快感,但是这样喝酒真的是正确的吗?

有很多人发现喝酒喜欢一口闷的人很容易喝醉,上头喝醉得非常快,这是因为快速摄入酒精对身体造成了负担,那我们该如何避免醉酒的情况发生呢?牢记这4个喝酒口诀,以后酒局再多也不慌。

第一点:喝酒前吃点东西,不要空腹喝酒

现在出门参加酒局,喝酒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但是有些人的饮酒习惯并不好,为了展示自己的酒量,直接就空腹喝酒,什么也不吃,一场酒局下来,肚子里装的几乎只有酒,这样不仅容易对肠胃造成刺激,而且还极易上头,导致喝多在酒局上失态。

所以大家尽量不要空腹喝酒,在喝酒之前,尽量吃一些东西,而且要吃一些热乎的,尽量不要吃凉东西,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酒精对身体的刺激,不容易喝醉。

第二点:喝酒途中,多喝两杯水

经常参加酒局的人可能会注意到,真正酒量大,千杯不醉会喝酒的人,身边总是放有一杯水,而且在喝酒时总是时不时地端起来抿两口,这是为什么?这杯水有什么作用呢?其实也是为了防止喝醉,在酒局上失态的“工具”之一。

众所周知,酒精进入身体之后,会被身体自动吸收消化一部分,但是一旦超过量,就会在身体里沉积,那我们就要通过其它的方式,比如汗液,尿液等将酒精排除体外,而喝酒时多喝2杯水就是这个作用,酒精不在身体里沉积,自然也就不会喝醉了。

第三点:喝酒时要细细品味,不喝急酒

现在很多人做什么都讲究“速度”,连喝酒都讲究“快”,有酒就喝,而且一口闷,喝得非常的急切,这样喝急酒其实是最容易上头,很容易喝醉。

喝急酒,身体没有一个缓存的空间,就会导致酒精直接进入肠胃,喝醉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白酒的口感要细细品味有所收获,喝得过快的话,就尝不出白酒本身的风味了。

第四点:注意白酒质量,只喝纯粮酒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白酒的质量,很多时候人们喝酒感觉上头,并不是因为你的酒量不好,而是因为买的是酒精勾兑酒,酒精勾兑出来的酒,不仅口感十分的辛辣,而且很容易上头,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辨别。

有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仔细观察瓶身,看配料表,是否是有纯粮和水,第二看执行标准号是否有勾兑酒“20822”和“20821”这两个数字,第三看白酒等级,尽量选择优级和一级的酒来喝。

所以人们喝醉易醉,除了喝酒方法不得当以外,主要还跟酒选的不对有关,所以我们平时喝酒一定要注意,不管是自己在家自饮,还是跟朋友小酌,都一定要仔细辨别,选择酒质上乘,口感极佳的纯粮好酒,就像下面这2款,是在酒桌上经常能看见的2款纯粮佳酿,酒质极佳,好喝实惠,实乃酒中珍品。

第一款:汉台祝公酒

酱香型白酒这些年非常的火热,受到无数酒友的喜爱,而这款汉台祝公酒便是百姓心中比较喜欢的一款“口粮酒”,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此酒,但是此酒的来头可不小。

此酒来自贵州核心酱酒产区的汉台酒业,此酒厂的建厂时间比茅台还要久远,早在清朝时期便已经开始酿酒,并在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后来酒厂为了顺应时代,同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改制成为了专业酿酒集团,如今酒厂不仅是贵州的老字号企业,而且所酿的酒口碑也很好,酒质和口感都很上乘。

这款汉台祝公酒便是其中销量最好的一款“口粮酒”,选用贵州当地最适合酿酒的红缨子高粱,并且搭配传统大曲坤沙“12987”的酿造工艺进行酿制,全程大大小小需要165道工序才能成功。

为了让此酒的酒味更加纯正,酒体更加老熟,此酒还经过了6年时间的陈放,一开瓶酱香便飘满房间,让人食欲大开,入口酒香在嘴中爆开,醇厚香甜,入喉柔顺细腻,不辣嗓子,喝完以后不上头,实乃酒中佳品。

第二款:黄盖玻汾

此酒产自古诗“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山西杏花村,此地酿酒历史悠久,而且所酿的酒一直颇负盛名,其中最有名的便属“汾酒”,而这款黄盖玻汾便是产自汾酒旗下主打中低端市场的一款“口粮酒”,但是酒质和口感十分的稳定,又被称为“夺命53”。

此酒是一款典型的清香型白酒,选用当地优质的高粱和大麦为酿造原料,此酒在酿造工艺上独树一帜,选用“清蒸二次清”和地缸发酵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此酒的酒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口感独特醇厚。

53度的黄盖玻汾是汾酒厂一系列中低端市场中最好喝的一款,开瓶酒香四溢,入口醇厚,蜜香味很重,绵柔甘爽,整体喝起来比较甘润爽口,清新雅致,让人沉醉不已。

搜索建议:
热评

 上大学与不上大学有什么区别?

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人生之路天差地别!或许,你考上大学,此生不一定大富大贵,但是你必须相信: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你的现状要艰辛数倍,这一点毋庸置疑。曾经有一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