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很复杂,所以我们就很自然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很复杂,我们不断地从社会个例上找方法,不断地为社会做加法,最终变成了我们不敢触碰的样子。抛开现象看本质,其实社交的本质很简单,它只有两种目的,抓住其本质,我们自然就可以更简单地应对。
我们的社交只有两种目的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交目的非常多,有亲情、爱情、友情,有为了拓展人脉,有为了达成合作,等等。归纳起来,就只有两类,一类是【 共情社交 】,另一类是【 功利社交 】。
1、共情社交
共情社交是一种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而做出的社交行为。共情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小时候,所产生的社交行为,都没有利益的瓜葛,都是源于对共情的需求而做出的共情社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凡事总喜欢与利益放在一起的人,共情社交也就自然会逐渐地减少;我们通常说的城府深的人,他们表现得心智成熟、能力强悍,有骄人的社会地位,自然他们的共情社交也很少。
但当我们处理消极、失落、无聊、想倾诉等这些状态时,我们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这时我们对社交的渴望又会变得强烈,此时所需要的就是共情社交。
2、功利社交
功利社交,是带着功利的目的,所做出的社交行为。
也许你在很小的时候,喜欢跟着书包里零售多的同学后面玩,你就已经产生了功利社交的行为了。
功利社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所以在社交对象的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
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交往的双方都是在做功利社交,所以就必须产生利益的交换,否则不能获利的一方就会拒绝参与这样的社交,社交就不成立。
所以很显然, 你在做功利社交之前,一定要先思考一个问题:我能用什么来交换我想要获得的利益。 不要想着能够没有付出的获取。
两种社交目的,在同一时刻不会共同存在
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是不同的两种社交目的,但 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对象上。 比如你一个闺蜜,你伤心的时候,可以肆意地向她倾诉,在你想让她帮你介绍个男朋友的时候,也会请她去吃顿大餐。
在同一时刻,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是互拆的,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对象上。 也就是说,对某一具体时刻而言,你的社交的目的一定是单纯的,要么是共情,要么是功利。
不同社交目的所做出的应对
在明白了社交的目的后,我们的社交将变得更加地简单。
如果是共情社交,我们只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需要。只要选择好社交对象,甚至是漂流瓶这类不定对象的,都可以。然后把我们的心理需要付诸实际,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再换一个对象,不需要太纠结于社交效果。
如果是功利社交,它的对象就需要筛选出来。选出对象后,先思考好,我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有些可能是当前的利益,有些只是为了未来可能需要的利益。弄清楚社交的目的后,再想好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交换,这种交换是否可以让对方满意。最后,把这些想法变成行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