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传递寒气之后,任正非靠什么过冬?

时间:2022-10-04 19:00:46 热闻 我要投稿

8月23日,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提道:“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疫情之下,所有的企业都感觉到了逼人的寒冷,这股寒气已经实实在在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与其抱怨、哀叹,我们不如来问一些更有建设性的问题:未来三年,企业能够靠什么过冬?通过解析华为的故事,我们能不能摸透华为的制胜方法论,也拿到这场寒冬的“通关密码”?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一书揭开了包括华为在内的、古今中外众多卓越组织持续打胜仗的底层逻辑。

在这本书中,正和岛总编辑陈为通过多年对华为的观察和分析,用两个词概括了任正非的商业密码:“力出一孔”和“一桶浆糊”。

01

力出一孔:

要打上下一心的攻坚战

1.一根筋,一条路

“力出一孔”来自商鞅对变法的论述,意思是民众看到农耕与作战是最有利可图的,便会专务农战,不作他想,全国上下所有的力气将会用在同一个地方。

商鞅的“力出一孔”就是通过变法把整个秦国变成一座农场和军营。

任正非也讲究“力出一孔”。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及,“一个人如果专心只做一件事是一定会成功的”。

华为能走到今天,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坚持“一根筋,一条路”,几十年来只在一个窄窄的面上发力,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持续压强投入。

这就是“力出一孔”。

 

2.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上下一盘棋,劲往一处使,那就要靠利益的指引。

在前两日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也提到了“盲目扩张的业务要收缩”以及“今年各个业务的奖金一定要拉开差距,‍‍绝不允许平均,逼迫大家实现抢粮食的短期目标”。

任正非是人性大师。他一直有效防范组织的腐化、僵化与贪婪,却又成功地通过“饥饿感”让十几万员工保持着激情、欲望与奋斗精神,保持着激扬的战斗力与创造力。

任正非为华为重点人才团队拟定的口号是: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

学者杨鹏说:“即便到今天,一个没有名利意识的人,一个不自觉进行名利制度安排的人,当不了好的管理者。管理者,首先要能迅速洞悉人性深层的永恒的名利冲动,明白唯有满足这种基础性的名利冲动,才能调动出持续的积极性,将个人追名逐利的动力与组织利益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这几乎就是对任正非的描摹与解读。

3.善用人性,因势利导

学者杨鹏也说过,真正的领导者不能有道德洁癖,“真实的完整的人性理论,是能理解人性的多层性和丰富性的。真正厉害的人,是上层动机总控,同时多层动机、多层动能统一起来的人。厉害的国家,是上层动机总控,同时多层动机、多层动能统一起来的国家”。

成功的变法与改革,无不是唤醒、激发与满足人们对于财富、声望、权力与价值感、成就感的渴望,无不是对人性的发现、解放与引导。

《史记》的《货殖列传》一篇是专讲商人的。司马迁说,虽然前人谆谆告诫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希望大家清心寡欲,但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是喜欢听好听的,看好看的,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贪图享受,追求威风,这是永久不变的人性啊。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这点上就有了高下之分:最糟糕的是放纵自己,与民争利;稍好一点的会订立规则,用规章制度来限制人们的欲望;再高明一点的懂得教育大家,要节制欲望;更厉害的则是借着有利的形势而加以引导;最高层级的领导者则晓得“人欲即天理”,他们会顺从人们的欲望,并将之导向正确的方向。

勃发的人性从来是历史前行的原力。国家如此,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02

一桶浆糊:

向一切先进理念学习

1.做上下黏合的浆糊

任正非的自我评价是:“我既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我就提了一桶‘糨糊’,把 18 万员工黏结在一起,让他们努力冲锋。”

这是谦虚吗?对于任正非的“糨糊”一词该如何理解?

任正非后来也对这句话进行了清晰的解释:他提的这桶糨糊,就是形成十几万团结一心的黏合剂。有了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的注入,偌大的华为才能够形成凝聚力和团队感,力往一处使,才有了今天这么强大的华为。

任正非表示:“其实这桶糨糊,在西方就是胶水,这黏结人与组织的胶水本质就是哲学。”

这桶糨糊里有什么?其成分是什么?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里,任正非提到了两个关键点。

①分担责任,分享利益。

“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我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

②善待团队,人尽其用。

“在时代面前,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从事组织建设成了我后来的追求,如何组织起千军万马,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难题……”

正是兼容并包的“糨糊”哲学,解决了组织凝聚力这个天大的难题。“糨糊”表现为华为的企业文化与理念,而源于任正非的精神乳汁与思想养料。

2.做博采众长的糨糊

任正非的“一桶糨糊”从何而来?

在多年近身观察华为的田涛看来,华为的文化与机制恰恰不是“中学为体”,而是“非驴非马,亦中亦西”,但更主要的是向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制度学习,本质上是西式构造。这正是华为独具优势、遥遥领先的密码。

任正非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成功案例的盲目照搬,而是酿造出了一桶充满智慧结晶的“糨糊”。通过对任正非自身创业经历的深度观测,结合他身边的人群对他的描述,可以看到任正非的学习具有非常清晰的“从广博到精深”的路径。

①不拘一格,博采众长。

任正非最早的管理启蒙起源于一组介绍西点军校的文章,后来IBM 和合益集团对华为的流程和组织再造起了突出作用,即便在孟晚舟事件发生后,他也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向美国学习。

他向英国学习,“英国光荣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我更赞成英国光荣革命。英国光荣革命就像扁鹊长兄治病一样无声无息,英国就改革完了”。他认为企业要从中学习保持冷静和理性,善于妥协,追求发展和进步。

他向日本学习,惊叹于日本人的奋斗和工匠精神,称赞他们是勤劳和善于精工的民族,遇到了困难会集体忍耐,“度过寒冬”。

他向微软、苹果、亚马逊学习,向丰田、索尼学习,他向解放军学习,向美军学习,向衡水中学学习,他向黄大年学习,向李小文学习,向阿甘学习,他向蛭形轮虫学习,向薇甘菊学习……

②先理解,再超越

任正非的学习力是惊人的。《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华夏基石咨询公司创始人彭剑锋说,任正非不是在“学习”,他简直就是在“血洗”。你的角度和思想他总能很快掌握,而且马上比你阐述得更为深刻。

思想上的博采众长与行为上的极致专注,形成一个看似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任正非与华为。

而这矛盾与悖论里,正凝结着一个强者的核心特质与秘密。

03

结语

21世纪的中国商界,已经不再是依靠传统商业逻辑就能够打下一片领土的时代。

如今,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危机更加复杂,不仅是市场的、技术的、产品的、组织的方方面面,更是来自理念层面、价值观层面的深刻挑战。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不仅有对华为商业理念的深度解析,还总结了元气森林、泡泡马特等新生代企业普遍具备的特质;也记录了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企业家如何把企业经营为全世界通行的象征符号。

优秀的商业理念,才是古今中西的企业走向卓越的原动力。相信本书对于这些一流的商业理念的挖掘和解读,一定能为当下的企业家们提供极为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