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梦清
四川高温天气仍在持续,8月21日四川启动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响应。
这一天原本是四川上一轮限电停产的终点,没想到电力供应依然紧张,限电停产的期限延长到本月25日。
此前上海因向四川要电来保障特斯拉供应商的生产,在网上被怼:“四川老百姓都没有电用了,还要保障特斯拉是什么道理。”
上海市最后回应说,不是要与民争电,只是希望等四川工业用电恢复的时候,函件中提及的企业会被优先考虑恢复。
今年7月份以来,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电力输出大省四川也出现了电力短缺。不仅工厂停产,局部地区的生活用电也受到了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中国也陷入了电荒,从9月到10月,全国有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东三省地区甚至发生了无预警的拉闸限电,导致居民受困电梯、交通信号失灵等。
实际上不止是中国,这两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电力不足,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核电发展上走在前头的欧美国家。
去年冬天,英、德、法等欧洲国家因为电力短缺以及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电价飙升;今年夏天受到俄乌冲突,叠加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欧美国家的电价再次表彰。
日前欧洲能源交易所的德国明年交付的基准电力价格涨到了每兆瓦时502欧元,较去年同期大约增长了500%。
这不禁令人疑惑,为什么新能源发展了这么多年,全球还是在缺电?
水电第一大省告急
先来看看今年这波电荒闹得最凶的四川省,缺电主要原因是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导致水力发电不足。
作为中国水力发电的第一大省,四川超过80%的电力都来自水力发电。说到这里,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错愕,四川竟然在绿色能源发电上走在了国内前头。
实际上,地处西南的四川在水电方面的资源可谓是得天独厚,境内共有2816条河流,因此也有千河之省的美称。按照人民网的报道, 全国每100度水电中,有28度电来自四川。
在往年6-10月的丰水期,四川的水电富余,不仅能供应本省,还能外送,保障千里之外华东地区的用电需求。2021年四川水利发电向外输送了1300多亿度电,这一年的发电量,就足够合肥用3年多。
但近几个月以来,四川省遭遇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一连30多天没有下雨。
7月份的大渡河、岷江等省内主要河流来水,相比多年历史均值普遍下降40%以上,就连四川乐山大佛都露出了全部真身。水位的急剧下降让导致四川水力发电相比往年下降超过5成。
再加上近一两个月来大范围、高强度、持续的高温热浪天气,四川的居民用电量也在蹭蹭上涨。
据统计,进入7月份以来,四川用电负荷接连6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5910万千瓦。新一轮高温天气再次来临,最大用电负荷预计将超过6000万千瓦。
尽管四川人民目前正遭遇较大的缺电困境,不过随着即将到来的雨水天气,四川的电力供应将逐步恢复。
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近些年随着四川经济的稳步增长,四川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四川的电力或将出现缺口。
有数据推测,到2025年成都地区最大供电缺口将达到500万千瓦,重庆市最大供电缺口将达到约850万千瓦。
这意味着,四川或将从电力输出大省转变为购电户。
全靠火电顶上
四川今年这波缺电还是受到极端天气等偶发因素的影响,但中国在去年遭遇的那场影响范围更广的缺电危机,其主要原因则在于缺煤。
这些年,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同时也出于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战略考量,中国有意调控煤碳在电力及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煤炭产能加速退出。
但短时间内国内对于煤炭的需求还非常旺盛。2021年以来,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问题导致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流转受阻,同时叠加国内经济复苏,以及迎峰度夏的需求,煤炭的价格持续上涨。
比如中国沿海电煤的采购价格指数5500大卡规格品报收于1528元/吨,而动力煤期货在去年10更是一度冲高至1982元/吨。
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但电力价格却不能跟着涨。
电力是中国经济民生的重要保障,供给平稳非常关键,所以价格上不能完全市场化。中国的电力采购部分还是采用政府定价,由电网对火电公司统购统销。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一边是成本涨上了天的煤炭,一边是不能赚钱的电力。可想而知发多亏多,发电厂积极性也并不高,这进一步导致了电力短缺。
去年多省市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全国批复核增产能煤矿200处,原煤产量迅速回升。很快煤价也从历史高位回落,及时化解了国内电力短缺的危机。而今年四川水力发电受到影响的危急时刻,也是靠火力发电顶上。
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电力结构还是离不开煤炭烧的火电。
从煤炭的产量来看,中国是富煤国家,2021年中国原煤总产量占到全球煤炭产量的59.31%。但与此同时,中国的耗煤量也很大,2021年消耗了52.4亿吨的标准煤。
没办法,我们国家缺石油缺天然气,一次能源的消耗还是以国内还富裕的煤炭为主。
但另一方面,中国煤炭储产比却很低,也就是说中国的煤炭不禁挖。美国作为全球煤炭储量最高的国家,煤炭还能挖390年,俄罗斯高达369年,而中国仅有37年。
新能源为什么靠不住?
近两年出现的电力短缺,也说明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还不足以挑起大梁。
从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来看,无论风电还是光电,都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从发电量上来看,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已经足够全英国或全伊朗使用了。
而中国风电在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6256亿千瓦时,新增的风机装机量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而累计风电的装机总量也达到了全球40%以上。
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中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还不到30%。
换句话说, 新能源电力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绿电的增长赶不上电力消耗的增长速度。
2012-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从1.01万亿千瓦时增长到了2.48万亿千瓦时,但无奈全社会的用电量增长更快,期间共增长了3.35亿千瓦时。
同时,中国优质风光资源位于西部、北部地区,但电力消费主力在东南沿海(胡焕庸线以东占86.5%),目前电力大规模的直接输送还存在难题,国内储能技术暂时也远未成熟,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也导致了部分地区弃光弃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应也是看天吃饭。水电怕旱灾,风电怕没风,就连太阳能发电也怕高温,温度过高会导致光伏电站运转更差。当外界气温超过摄氏25度时,光伏发电板的发电量会显著下降。
从全球来看,就算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较高的欧洲国家,也会受到电力短缺的影响。
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35%以上。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净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占比已超50%,其中风能供应了德国27%的电力。
但今年以来欧洲发生的高温无风天气也让这些发电的大风车“无用武之地”,加之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供应受阻,为了应对电力短缺的危机,德国甚至通过了一项允许煤电重返市场的法令。
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人类与自然仿佛互相开了一个玩笑,尽管这一点也不好笑。
那么发展核电呢?
也有人想到靠核电,这总比风电、光电、水电靠谱多了吧,最起码不用靠天吃饭。
在欧盟国家中,法国搞核电的积极性很高。
上世纪70年代全球遭遇能源危机,让没煤没气的法国憋足了劲头搞核电。到目前为止,法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核电国,共拥有58座核反应堆,其核电占到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核电站的建设也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因为核电站的运行和冷却都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大多数核电站都要建立在沿海地区或者湖边,另一方面还要远离建地震带,最后还要考虑到是否拥有铀矿资源与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搞核电大跃进的法国,就是从美国买技术,从非洲挖矿,最后将核电所产生的废料运送到非洲挖坑深埋。
受2011年福岛核事故影响,中国在新建核电机组项目上有过几年的停滞,直到2015年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问世,可以防御九级地震的双层保护壳,才开始陆续上马核电项目。
根据在建进度,2021年我国投产4台核电机组、2022年预计投产2台,2023年无机组投产,2024年仅投产1台,2025年预计投产4-6台。
整个十四五期间核电投产机组只有11-13台,几乎只有十三五期间投产21台核电机组一半的投入产能,只能提供约1000亿千瓦时/年发电增量,还不及四川向外输送的电量。
此外,核电的使用也会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比如法国的电力公司日前也曾被迫宣布削减部分核电厂的发电量,因为核电厂附近的河水的温度太高了,难以起到冷却作用。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对电力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电力供应紧张将成为常态。
出于平衡经济环境的综合考量,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连体面的电力供应都无法实现,绿电的意义或许要重新定义。
毕竟当真正缺电的时候,谁还会在意是火电、水电,还是风电、光电呢?
参考资料:
1.远川科技评论《今年限电,有什么不一样》
2.九边《电力那么紧缺,为什么不大力发展核电》
3.知乎《中国的光伏产能如此强大,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比例却并不高?》
4. 中新经纬《水电外送量全国第一,这个大省为何还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