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深圳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是如何炼成的?减灾救灾防线里的平安力量

时间:2022-08-22 18:15:58 热闻 我要投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8年前,深圳一名女子在地铁站晕倒在地,近50分钟内无人对她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当救护车抵达时,已停止了呼吸。这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反思,对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代理人麦彩云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她曾想过,如果自己当时在现场,也只能帮忙打120,其他的做不了,因为不懂,也不会急救。

从那之后,麦彩云开始接触与学习急救知识。2019年,中国平安发起“平安守护者行动”,麦彩云毫不犹豫报了名,通过选拔成为第一批种子导师,还考取了AHA急救导师证书。

2022年4月,深圳市政府将“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列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7月正式启动培训。一个多月后,包括麦彩云在内,平安人寿等数十名保险代理人,经过防灾减灾等应急救护专业技能培训之后,正式成为首批深圳“应急第一响应人”。

深圳是全国率先普及“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的先行先试城市之一。“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是深圳全面建设深圳综合减灾社区一项重要举措,以鼓励广大市民成为应急后备力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突发意外等现场挺身而出“敢救、会救”,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8月18日,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指导,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办,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平安特别支持的“先行示范第一响应”——2022深圳“应急第一响应人”公益行动在深圳启动。中国平安及旗下平安产险、平安人寿等10多家深圳企业成为首批“第一响应”单位。

(2022深圳“应急第一响应人”公益行动启动仪式)

这是继中国平安于2019年发起“平安守护者行动”以来,又一次聚焦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普及教育的公益活动,彰显了平安的社会企业责任担当。

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出席启动仪式并在致辞中表示,平安产险在“平安守护者行动”统一指挥下,探索打造了“1+N”政企协作应急管理模式,未来也将持续探索创新行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贡献平安力量。

从“平安守护者”到“应急第一响应人”

从“平安守护者”,到成为深圳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之一,麦彩云的急救普及公益活动之路又向前迈了一步。

2019年,中国平安和深圳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安全义工联、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平安守护者行动”,目的在于培训掌握急救知识、熟悉公共安全知识的“安全义工”。麦彩云参加“平安守护者行动”后,还当上了种子导师,开始走上急救普及和投身公益活动之路。

(深圳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中国平安分会场)

这些年来,她走过全国45个城市,深圳数十家企业单位、商场、物业和社区。截至目前,参与救护员持证课71场,育成救护员数量2240人,开展急救普及66场普及人数2102人。

在这几年的授课中,麦彩云也经历过和看过身边有人因为急救技能而获救的真实案例。

2020年12月,深圳坂田,一名同事在上班途中倒在职场楼下,幸运的是,现场有一位学过急救的同事立刻给予施救,并有人在大堂拿来AED。一位“平安守护者行动”种子导师就在楼上办公,收到消息,立刻赶往楼下,在黄金四分钟内到达现场,给予患者有效的施救,在救护车13分钟后到达现场时,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很幸运我们的学员和导师都跑赢了。”麦彩云说道。

麦彩云也曾指导过客户进行急救。一天,她一位客户的小孩在吃龙眼时,不小心把核吞进去,卡在喉咙,当时小孩已经说不出话来。这位客户之前听过麦彩云讲的急救普及课,想起异物卡喉的处理方法,但是不大确定是否能正确处理,立刻给麦彩云打电话。

麦彩云在电话里给客户指导操作的动作,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小孩终于把卡在喉咙的龙眼核吐出来,之后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说幸好及时把龙眼冲击出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平安守护者行动”启动以来的典型案例之一,麦彩云也只是众多“平安守护者”之一。

平安代理人麦彩云正在讲授急救知识

平安人寿通过为代理人提供专业的安全急救技能培训,通过“平安守护者行动”种子导师计划开展守护者培训。仅2021年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守护者行动已培育平安守护者超2000人。同时走出深圳,向全国45个城市输出专业急救知识,让更多民众有机会学习到急救安全知识和技能。据了解,“平安守护者行动”已在全国各地累计举办进社区活动超3万场,覆盖160多个城市,线下触及超200万人次。

经过急救普及公益的这几年,麦彩云越来越意识到,急救更多的是针对某个人突发状况时的应对与处理,当发生一些大型的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仅有急救技能是不够的,例如踩踏事件、地震、突发火灾等等。“如果我也具备应急知识与技能,是不是也可以教更多的人在应对紧急事件时拥有应急救援的能力?从而减少事故中民众的伤害和财产损失。”麦彩云说。

2022年4月,深圳正式启动“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培训课程涵盖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应急避难与现场疏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等7大板块内容。经过多项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首批学员已完成线上理论课程和线下实操课程培训,并通过统一、严格的考核。麦彩云还经过考试和选拔,成为一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导师。

“在培训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人员实施救助的‘心肺复苏’操作,在实际学习、演练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每个环节和动作都要做到完全标准才能产生效果,救助者要进行长时间操作,对体能也是巨大的挑战。”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应急第一响应人”赵环宇说,第一批成员经过多项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初步掌握灾害紧急应对、异物卡喉处置、止血包扎、常见意外伤害处置等专业技能,同时还学习了专业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技能。

8月19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举行“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成立和授旗仪式,为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颁发证书并授旗。按照计划,深圳2022年将培训考核不少于1万名“应急第一响应人”,要求覆盖全市3995个小区、939栋一百米以上高楼、2717所学校(含幼儿园)。

麦彩云表示,“应急第一响应人”是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前先到达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现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辅助力量。通过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培训,提高了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这是筑牢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的基础性工程。

“希望大家多参加这个项目的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每个深圳人多一份安心。”麦彩云说。

减灾救灾防线里的平安力量

今年6月18日,成都街头一辆厢式货车遇事故起火,司机被卡驾驶室,生命危急。二十多名司机和路人合力营救,其中一名叫魏海峰的施救者,凭借过往救援经验,他很快提出了一些施救方式建议,最终成功与其他人在3分55秒里救出了被困司机,而他恰好是平安志愿者应急救援队的一员。

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群众往往是第一目击者,也是最能及时响应的人。

如何让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了新时期的重要社会课题。如果有施救者能用上平时所学的应急救护技能,第一时间有效响应,对于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公众安全,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城市安全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基础,关系城市的长治久安,关系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持续提升城市居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重要工作,而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而保险作为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保险保障机制,发挥着社会的“稳定器”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平安在应急响应、防灾减灾、守护城市安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史良洵表示,平安过去四年来在防灾减灾公益方面的行动实践,与“应急第一响应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自2019年启动“平安守护者行动”以来,中国平安整合全国驻地机构的保险风控、查勘、理赔等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一支有277名获得国家认证的应急救援员,第一时间,第一响应,积极参与各类重大事故灾害应急救援。

2021年,平安产险快速响应青海云南地震、河南山西暴雨等突发事件31起,组织应急救援队紧急奔赴灾区,全力参与救援工作,共发动超2万名员工志愿者累计开展超3900场“平安守护者行动”,覆盖人群超1000万。

平安产险还在2021年全面升级“平安守护者行动”,率先在深圳推出“1+3”公益防灾减灾体系(即为社区居民提供防灾减灾一揽子保险保障,提供“防灾科普”“风险排查”“应急演练”等三项防灾减灾公益服务),在深圳100个社区落地,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平安产险已在深圳、东莞、福建等地探索打造了防灾减灾样本。

今年5月,平安产险在江苏南京推出应急管理“1+N”政企协作模式,通过组建一支平安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提供“风险排查”“应急演练”“风险教育”“保险保障”等N项服务,进一步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尤程明说,平安产险将以“应急第一响应人”为契机,持续升级“平安守护者行动”,参与韧性城市共建,传承并发扬“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理念,用更专业的服务助力文明安全城市建设。同时,也将不断地参与到培育城市安全和应急文化的工作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普及应急、避险技能,强化“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救援”的理念,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未来,中国平安也将继续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积极支持防灾减灾工作,为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贡献平安的力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