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货物进出口总额34500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虽然从数据来看,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呈下降趋势,但是,降幅已比上月收窄了4.4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低迷状态。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幅度恢复。因此,与4月份相比,整个经济都呈现恢复态势。只要国际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6月份的经济运行状况会有比较明显的改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够得到较大缓解。
事实也是,从近几个月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呈现全球性覆盖状态。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遭受通货膨胀的强大冲击和影响。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也给国内市场价格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上游原材料价格面临强大的上涨压力,并给下游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导致中小微企业运行越来越难,困难越来越多。
从国内环境来看,疫情多点爆发,导致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严重不畅,工业、商贸业、旅游业、交通业等普遍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消费市场严重低迷,社会消费品总额下降幅度很大。消费市场不畅,对原本就承受很大成本上涨压力、经营十分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企业运行更加困难,停产歇业的概率也明显提高。也正因为如此,经济运行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就成了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应当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出台,与4月份相比,5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有了一定改善,经济运行已经呈现出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制造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有了明显的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7%,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虽然综合指数仍然在50%以下,没有进入活跃区,但是,不难看出,数据都比上月有明显反弹。特别是小型企业,也反弹了1.1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相当不错的。
可以预料,随着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经济运行将逐月恢复,预计到7月份将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政策措施如何发挥作用,保护市场主体都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必须重点抓好的一项工作,且必须持续抓、持久抓、持之以恒地抓。因为,只有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稳定经济的增长、稳定就业、稳定民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必须作为重中之重,一着不让地抓好抓出成效。
从政策层面来看,还是要重点解决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财政政策层面的工作已经非常到位,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等,都用到了最佳状态。需要做好的,就是如何把融资问题做好。此时的市场主体,是最需要金融部门雪中送炭的时刻。如果金融部门能够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资金支持,市场主体就可以在将来给金融机构“涌泉相报”。
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是要解决好市场主体、特别是制造业的用工问题。一方面,就业难显而易见,一方面,招工难也显而易见,如何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资源配置、资金扶持等,让资方与劳方能够更加协调,是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否则,会带来很大的社会矛盾,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压力。
从市场层面来看,就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不仅来自于消费性需求,也来自于生产性需求。对地方来说,不能只满足于发消费券,更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方面的问题,把消费券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建立政府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帮助市场主体,保护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从而达到提升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的目的。同时,要稳定价格,遏制各种可能存在的炒作和投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当然,企业也要加强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状况,生产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消费者的选择。要学会引导市场消费、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