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寻觅咖啡里的独家风情 呷一杯老总咖啡

时间:2022-06-30 17:33:19 热闻 我要投稿

有些咖啡老饕来海南旅游,会逛一逛澄迈福山、万宁兴隆等地,坐在颇具南洋风情的咖啡馆里,怡然品尝着慕名已久的海南咖啡,喝完后还不忘大包小包塞进行李箱里,作为特产礼品带回家乡,向亲朋好友分享“海南的味道”。海南咖啡产业的繁荣和咖啡文化的兴盛,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大城市的咖啡潮流是经过西式文化洗礼的工业产物,那么海南的咖啡就是从市井生活中脱胎而成的人生百味。罗布斯塔种咖啡的香和苦,远在都市潮流之外,深入海南人的寻常生活之中。

“侨”这颗咖啡豆

1898年海南农民邝世连从马来西亚带回咖啡种子栽在文昌老家

有人说,海南的诱人,不只在于它的美景,还在于那股混合着木炭与果香的咖啡香气。

海南咖啡的种植多以罗布斯塔种咖啡为主,俗称“中粒种”的罗布斯塔种咖啡属于“少数派”,与之对应的是“小粒种”阿拉比卡种咖啡,从种植环境上讲,虽然南北纬25度之间被称为“咖啡带”,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咖啡。但因为罗布斯塔种咖啡更不耐寒,所以只能种植在最温暖、最潮湿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而海南岛,则正是这一品种的理想种植地。

海南岛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均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处于“咖啡带”的黄金地点。此外,海南岛因为全新世的火山活动,很多地方覆盖着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沃土壤。在那疏松、肥沃、富于有机质的土壤里,根系发达的咖啡树可以尽情舒展。当然,海南的阳光过于强烈是种植咖啡的不利因素,但只需在咖啡树附近种植一些橡胶等更高大的植物,就可以起到遮凉蔽阴的效果。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咖啡在海南也开始慢慢“落地”与“生根”。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1898年。文昌农民邝世连从马来西亚带回了咖啡树的种子。这些种子被栽在他的文昌老家,但只种活了12株。

1908年,侨商曾汪源从马来西亚带回咖啡种子,在儋州那大开荒种植约15万株咖啡。然而,1916年,这些咖啡因霜害大量死亡。

1930年代,国内“振兴实业”“实业救国”呼声高涨,澄迈“福山咖啡”引种人陈显彰认为实业是让中国走向富强繁荣的一条道路,便怀抱满腔热情,带着家人从印尼回国投资发展。1935年,陈显彰在福山种植咖啡,海南从此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并有了咖啡产业商业化的尝试。1942年,丰产的海南咖啡远销广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福山咖啡”享誉岛内外。

1950年代初,一批归国华侨来到万宁太阳河畔的兴隆墟,他们拓荒种植,建起了兴隆农场。兴隆的海拔、纬度和气候,为咖啡的落户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由此,咖啡成为兴隆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历史上,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回来的华侨有1万多人。正是他们把喝咖啡的传统和制作、冲泡咖啡的手艺带到兴隆,生产出后来声名远扬的兴隆咖啡。

1960年,周恩来总理喝过兴隆咖啡后赞叹不已。从此,这一来自南洋的舶来品便深深打上海南烙印。

在海南省咖啡行业专家陈德新所著《福山咖啡》一书中关于中国咖啡早期引种历史的考证,也印证了海南咖啡的华侨情缘。

源自西洋的咖啡文化,被英国人带到了东南亚,尔后又经第一批下南洋的海南人流转至海南。一颗咖啡豆漂洋过海落地文昌,咖啡文化也因此在海南扎根,老百姓不仅认识了咖啡,还将喝咖啡纳入了生活习惯,成为独特的海南文化现象。

“啡”入百姓家

海南东部文昌、琼海、万宁一带,人们喝咖啡就像喝茶一样随意

在中国,有两个地方盛产咖啡,一个是云南,一个是海南。在海南,有两个以咖啡出名的地方,一个是澄迈福山,一个是万宁兴隆。

福山和兴隆,一北一南,种出的咖啡口味有什么不同吗?海南咖啡协会会长、澄迈福山咖啡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世炳认为,澄迈的福山、万宁的兴隆等地,都是罗布斯塔种咖啡的“天堂”。除了海南,我国另一个盛产咖啡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是相对较冷的高海拔地区,所以适合阿拉比卡种咖啡的生长。

徐世炳认为咖啡风味见仁见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相比较而言,海南的罗布斯塔种咖啡没有焦味和酸味,苦味偏重,咖啡因含量略高。云南的阿拉比卡种咖啡口味清淡一些,咖啡因含量也低一些。

对此,徐世炳笑谈,有业内人士打过一个比喻,海南咖啡就像男人,比较醇厚;云南咖啡像女人,比较淡雅。若将二者按照合适比例搭配在一起,就能调制出口味特别的咖啡。

在海南,咖啡可绝不是“小资”群体的专利,更多时候,它是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休闲方式。早在民国时期,在深受南洋文化影响的海南岛,咖啡就已经十分时兴。如果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咖啡带着浓郁富贵之气,那么在海南,咖啡早已是寻常百姓的日常饮品,海南咖啡不仅有浓重的乡土情结,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海南种植咖啡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或许因为是原产地,被打上时尚、奢侈等标签的咖啡文化,在海南却被演绎得平常而朴素。海南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一带,洗脚上田的农民、捕鱼归来的渔夫,喝咖啡就像喝茶一样随意而自然。也许,这与海南的老爸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海南人的一天往往也从老爸茶店里的一杯“歌碧欧”开始。

“那些跑船的船员、橡胶林里的割胶工、农场里的工人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段去咖啡馆。他们是熟客,总坐在老位子上,不需要招呼,店堂小妹很快就为他们端上了咖啡配面包的经典早餐。一杯咖啡喝完,他们往往还会意犹未尽地再来一杯。”徐世炳说,他的父亲徐秀义老先生就是这样将福山咖啡发展壮大的,创业初期,就靠着手工加工的咖啡粉,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福山咖啡。

兴隆有“到兴隆不喝兴隆咖啡,就等于没到过兴隆”的说法。兴隆咖啡是焙炒咖啡,这是在东南亚传统焙炒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几代咖啡人不断的锤炼和提高,最终形成的独特焙炒技术。

据万宁兴隆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春光介绍,兴隆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回味悠长,有很多消费者喜欢。爱喝咖啡,是绝大多数兴隆人的习惯。在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兴隆,拥有超过200家各式装修风格的咖啡馆。在兴隆人眼中,咖啡就如同每天要吃的大米一样。据悉,兴隆人均年消费咖啡超过180杯。

“醇”后又添香

福山民间用炭火铁锅手工翻炒咖啡豆,然后拿石磨舂磨成粉

走进海南咖啡的种植园,你就会注意到,咖啡花有种近似茉莉花的清香气味和洁白雅致的外表。一棵咖啡幼树从种子萌芽到开出第一朵花,大约需要3年时间。而从开花到结果,则要生长4个月左右。咖啡果子从青到黄,最后却以深红色浆果谢幕。

海南的咖啡树花期几乎是不间断的,因此,结果的时间也不统一。但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密集采果的时间,集中采果期约半月一次。福山的咖啡农最喜欢春节前后的阳光,这时采下来的咖啡果,能及时晒干果肉中的水分。

咖啡自采摘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变成可供冲煮的咖啡粉。咖啡的内部构造是非常善于吸取外界精华的,福山咖啡铺在地上晒干时,会吸取大地的泥土的气息。为让咖啡继续失水,咖啡农会把它们典藏起来——海南话称作“醇”。福山咖啡农把这道工艺视作自家秘密。

咖啡在“醇”时要定期翻动,以保证通风透气和除湿,避免霉味的产生。“醇”后的咖啡,能减少口感上的涩味。而下一步脱皮工序的成功与否,则会影响咖啡的酸度。

咖啡的苦味除了来自咖啡因,更多的则源自碳化了的咖啡豆。咖啡豆烘焙的程度不同,咖啡的味道也便有浓淡之分。福山民间炒咖啡多用古法,就是用炭火铁锅手工翻炒咖啡豆,然后拿石磨或石杵人工舂磨成粉。

所以,咖啡老饕会关注咖啡生豆的品质。因为咖啡豆的差异从源头决定了咖啡在口感上的不同。正是福山咖啡含有的泥土味道,“醇”后又添陈香,不酸不涩的口感,让福山咖啡爱好者们念念不忘。

“咖啡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喝咖啡人的不同喜好。”在徐世炳看来,只有坚持传统的直火烘焙,才能真正焙制出风味稳定、经久不变的好咖啡豆。也正是这份坚持,成就了福山咖啡的独特口感,也成就了海南咖啡独特的焙炒技艺。

至今,澄迈福山当地农民还保留着传统手工炒制咖啡的方法,福山仍有许多老年人坚持在自家亲自煮咖啡饮用,福山的许多小茶馆也在卖咖啡。走在福山街头,到处弥漫着咖啡香。

不管是福山咖啡还是兴隆咖啡,他们都是海南咖啡文化的代表。其制作过程和喝法大同小异,成了海南独有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也将在海南继续传承下去。

老总咖啡

退役创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不同于其他咖啡企业,将产品定位于小资情调、休闲消遣、诗与远方,老总咖啡对自身的定位一直都很低调朴实,这可能源于其创办人的退役军人身份。老总咖啡的创始人,于2000年入伍,2002年退出现役,短短的两年军旅生涯教会了他很多,其中,忠诚实朴、坚韧守雌则是对其影响最深的几点品质。

退役后,他怀揣着个人梦想进行创业,期间他接触过很多行业,直到接触了咖啡行业并进行深入了解后,他才有了创办企业的念头。他创办的汇瑞来公司是一家以海南咖啡为主的企业,从咖啡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体化,公司旗下品牌有“老总咖啡”和“汇瑞来”。

自品牌创办以来,“老总咖啡”就牢记着前辈的谆谆教导,秉承着军人的坚韧不拔,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海南本土的咖啡加工技术,着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品牌结合传统咖啡和现代咖啡的烘焙技术,开发创新咖啡冲泡技术,以新产品袋泡原味咖啡解决了原味咖啡冲煮过滤的便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