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穴 【位 置】相当于传统腧穴阳池穴。《针负甲乙经》中载:在手腕上陷者中。 【取 法】伸臂反掌。在腕手背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取之(图3-3)。 【作用】具有散风清热、扶正邪的作用。 【主治】急急性睾丸炎、慢性睾丸炎、附睾炎。 【治法】取睾丸炎穴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直刺0.5~0.8寸,行捻转手法,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期间加用艾卷重灸15分钟。急性期5次为1个疗程,慢性病以10次为1个疗程。轻症取一侧穴位,重症可取两侧穴位。 【注释】睾丸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后而引起的睾丸或附睾的急、慢性炎症。病人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疼痛。急性期为灼热样痛、胀痛,并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慢性睾丸炎多数病人无明显睾丸肿大,亦无自发性疼痛,但触诊时,可发现患侧睾丸较对侧为硬或轻度肿胀,以及有不同程度的触痛。祖国医学认为,睾丸炎属于“偏坠”“疝气”的范畴。多因湿热下注,阻塞脉道所致。而阳池穴为三焦经之原穴,原穴是元气所过和留止部位,亦是调理上、中、下三焦的重要腧穴之一,具有疏通经气、清热利湿、通利水道和扶正祛邪的作用,故对治疗睾丸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如《难经·六十五难》中云:“五脏六腑有病者,皆取其原也。”由此表明,原穴治疗原经之患是从古代医学家的实践经验而来。作者临床验证,阳池穴治疗睾丸炎屡用屡见效,少者3~5次,多者8~12次,多数可以治愈。
【病 例】张某,男,19岁,大学生。因右侧睾丸肿痛1周,于1985年8月24日就诊。检查:体温36.4℃心率每分钟84次,右侧睾丸肿大如乒乓球状,阴囊表面光滑,触之睾丸有压痛,附睾亦有触痛。输精管中下段亦有轻度压痛,脉细数,舌质略红,无苔。诊断为急性睾丸炎,遂取睾丸炎穴针刺,先行平补平泻针法,再行泻法,留针30分钟,接着用艾灸15分钟。针灸1次后,病人自诉睾丸肿痛好转,治疗3次后睾丸已消肿,治疗6次后睾丸恢复正常,但睾丸处仍有轻度触压痛,继续治疗1次而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阳痿穴 【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阴包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取法】正坐屈膝。在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收肌与缝匠肌之间取之(图3-4)。 【作用具有疏肝调血、壮阳利湿的作用。 【主治】功能性阳痿、遗精。 【治法】取仰卧位。阳痿穴常规消毒后,用3寸毫针迅速刺人2寸,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以针感传至会阴处或生殖器处为佳。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阳痿病人多伴有气虚之证,故可配合艾灸关元穴10~15分钟,疗效更佳。
【注释】 阳痿是指男性在进行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硬度不足以插人阴道,或勃起不能持续足够的时间以维持正常性交的病症。中医认为,正常的房事须具备四至:即和至、肌至、筋至、气至,四者缺一即可导致阳痿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肾、肝、心、牌的功能失调有关。过去医治阳痿常以补肾壮阳为法则来指导选穴用药,结果非常不满意。近年来作者大胆探索阳痿的病因病理,认为肝失疏泄是造成阳痿的主要原因,故一举突破了传统的补肾壮阳法,而创用补肝壮阳法(即调肝壮阳法)。在针刺治疗中独选阴包穴,该穴属于肝经之穴,具有疏肝调血、通经化瘀的作用。而从病位归经上看,阴茎又属于足厥阴肝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阴包穴治疗阳痿确有良效。 【病例】胡某,男,31岁,工人。1998年5月20日就诊。主诉结婚6年,近4年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检查:五官正常,面色萎黄,舌尖略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为阳痿,取左侧阳痿穴针刺,行捻转手法,以泻为主,同时配合艾灸关元穴15分钟。仅治疗1次病人就有性欲,但不能勃起。治疗4次后,阴茎已能勃起,但时间很短。治疗6次后,阴茎已能随意勃起,但硬度稍差,只能持续3~4分钟。治疗8次后,病人性生活已能持续15分钟以上,临床治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关注查看
关注平台之后回复数字查看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