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陌生诗刊》推荐2010年十首精品诗歌

时间:2022-04-21 12:24:20 热博 我要投稿

《陌生诗刊》推荐2010年十首精品诗歌 版面设计/古筝

【古筝按:诗无达诂,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这里推荐的2010年10首精品诗歌,风格迥异,各有其长,并构成诗歌风格多样化的集中呈现,值得品味与欣赏。】

1)亲人/雷平阳(云南昭通)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古筝推荐语:  这首诗的结构形成层层包裹,犹如春笋被一层层剥下,从省到市,再从市到乡,这块辽阔的土地便在诗人的笔下越缩越小,犹如一只饱满的苹果,在手掌中一点点风干收束,最终只剩下一粒核心的果核,犹如一个人重要的心脏部位――土城乡。这个放至最后才被缓慢说出的土城乡便是诗人最热爱的故乡,这份浓厚的亲情真的需要如此缓慢细致的说出来。   在句式的技法上,诗人采用了自问自答的陈述句,并用后一句的反衬来肯定前一句,并为前一句做注脚。从结构上说,是从面到点,但从情感上来说,浓郁的感情正在这个逐渐缩小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这种写法简单、质朴、坦诚、诚挚,直抵读者的心灵,并引发强烈的共振。

好诗令人过目不忘,这是一首无需刻意背诵便能深深刻印在读者心中的经典诗歌。

2)离婚/商 震(北京)      第一次知道,破碎的声音   也是动听的乐曲   “嘭————哗啦啦”   是定音鼓敲响后   管弦乐与打击乐同时登场      一只外观很美的瓷瓶   从此处向彼处飞翔   像高台跳水运动员优雅的翻腾   瓶子落地,花放千姿      瓶子解脱了   不必为供参观端着严谨的仪表   不必遮盖内部的空虚   再也不用每天拂掉尘土   表面干净      瓶子是为完整而生   为稳固而活   破碎都缘于意外   而一次意外,可能是演习了多年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起飞   瓶子,就让瓷   这个古老的徽章   瞬间还原成尘土      古筝推荐语:

这首诗非常好看。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离婚”不是一个好词,它更多时则是“痛苦”和“马拉松战争”的代名词。中国自古有句老话就是“劝和不劝散”。可商震同志的这首《离婚》却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观念和视听的冲击。在这首诗里,“离婚”不仅不是痛苦,而是快乐,是一支美妙无比的乐曲,更像终于等到1949年解放了全中国,大快人心,那真是一种值得庆祝的“解放”。把离婚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全新的体验,也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瓶子解脱了/不必为供参观端着严谨的仪表/不必遮盖内部的空虚”。这是真实的声音,诗歌因为遵从内心的声音而将得到读者的尊重和喜爱。读诗,最忌人云亦云,食陈词滥调的残羹剩饭,没有新意,缺乏思想,即使用再多美丽的词汇层层堆积,也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这首诗好在其思想独特,新颖,对读者有多方的冲击力。以前曾读过加拿大华裔小说家张翎的小说《雁过藻溪》,里面把一对知识分子夫妻的婚姻比喻成从内部开始腐烂的苹果,男主角(没有第三者)等待离婚就像等待一张解放证书,甚至像囚徒等待假释。而读诗,我则是第一次读到怀着如此轻松喜悦的心情写离婚的,很新鲜。最后两小节,则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对纠结了前半生情感的另一种诠释,或补白或总结。

3)莫兰迪的瓶子/林馥娜(女,广东广州)      有的瓶子已倒下   灌满生活的泥水      有   的   笔   直   地站着,充塞虚无的傲气      还有一些不断掏空   不断补白的瓶子   以45度的倾斜   拒绝圆满的   空洞      而在时间的眼里,这些   不过是一群   既不丑陋,也不美丽的静物      古筝推荐语:

莫兰迪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油画家,并以微妙的“冥想”式静物画著称,一生画有数不尽各色各样的瓶子。据有关资料记载,莫兰迪的艺术只用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这首小诗便是女诗人观看莫兰迪的瓶子记下的内心瞬间的感触。诗人给这些形态各异的瓶子赋予了生活的含量,这含量包括生活的泥水、虚无的傲气等。无论“站着的”,“倾斜的”,“躺下的”,“被掏空”,或“被补白的”、或“拒绝圆满的”,这些高矮胖瘦的瓶子,均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性。在诗人眼中,他们或站立或倒下的姿态都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最后一节,是诗人远距离的观望这些瓶子,一声感叹,画家已逝,而这些瓶子“而在时间的眼里,这些/不过是一群/既不丑陋,也不美丽的静物”。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因其具有一种仿真的建筑美,第2节很像一只站立的瓶子,给人直观的视觉效果;其次,这首诗平静内敛,平淡中潜藏了别样的思想。当我们看多或热情似火,或情意绵绵,或艰涩,或口水的诗歌后,不妨读读这种冷抒情的诗,也是另一道风景。

4)像杜拉,遇见扬……/李云(女,山东章丘)      这时节,我不再执著于年轻美貌   和秋风扬起的头发   我已停止像芦花那样摆动了   可我还在爱着,我让手指在你眉间   轻轻划动,划动   像杜拉,遇见扬……      可我老了   比杜拉还老呢   我年迈,起皱,再也没有信心了   嗯昨夜,就在昨夜   我从那张契约里藏好自己,偷偷地哭了      这些日子,你照常来看我   前一次,你给我带来了鸭梨,你没说分梨的事   你只用白色床单裹住我   这一次,这一次你匆匆砍下我的手臂   我让它呈等待状   纷纷指向你身后的月亮      古筝推荐语:

人到中年后很多观念都已改变,年轻时我们在意事物的表象,在意它的形状和美丽。步入中年后,由于经过时间不断地挤压和磨砺后,无论曾经多么看重和孜孜以求的一切表象都变得轻飘飘了,这些只有一颗中年沧桑的心才能有这样的感悟:“这时节,我不再执著于年轻美貌/和秋风扬起的头发/我已停止像芦花那样摆动了/可我还在爱着,”这种沉潜的爱已变得深沉和无奈,一切都变成默默关注和难以平息的情愫。即使在遭遇生活的变故,也只会一个人躲在夜里偷偷饮泣,并学会坚强和裹紧自己,这就是中年的爱,苦痛,隐忍。读李云这首诗时,我的心一直在隐隐作痛,其中细节沉稳的叙述看似那样平静却让你读来无法平静:“前一次,你给我带来了鸭梨,你没说分梨的事/你只用白色床单裹住我”。以及后来使用的“树”这个喻体,非常冷静,又给人对爱至死不渝的感觉。“这一次,这一次你匆匆砍下我的手臂/我让它呈等待状、纷纷指向你身后的月亮”。无疑,李云的诗歌细腻而成熟,这首诗也能让你痛到心底。

5)没有多余的一个/樊 樊(女,甘肃陇南)      我文字世界的四角,已卷起了毛边   一种孜孜不倦的窥视,给了这些日子无上礼遇   被时光磨损的,一个四十岁女人的容颜   不在幻美的飞天衣袖里,也不是   颠扑不灭的画面中,一个不明自我的男孩   想要交付的一生      若是低烧的呓语,不跌向一个女人的肉身   我愿意保持天使的身份   像一些母亲和姐姐,从人间走过   在一场偶遇中,友好地点头、致意   但不是“琴儿,琴,丫头”   ——她不在这里,任凭怎样呼叫,也不会有回声      这是第四次,我温柔地更正   我的名字,叫樊樊。   樊樊是一件素白色的底衬   不多余地渗透、不溢出   一个自我统治的词条   她的妩媚与多情,简单与奢糜   馔养的十个圣女和荡妇   无一例外地   只贪恋一个怀抱      古筝推荐语:

樊樊诗歌的语言不仅个性化,且独特,这也使得她有意或无意间将自己从其他女诗人中区分出来,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像她温婉又固执的坚持:“这是第四次,我温柔地更正/我的名字,叫樊樊。”就像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个性也决定了一个人诗歌的风格,樊樊诗歌的语言是自由的,她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任性的飞翔。这首诗中有一些个性的句子让我过目不忘:“一个四十岁女人的容颜/不在幻美的飞天衣袖里,也不是颠扑不灭的画面中,”;“若是低烧的呓语,不跌向一个女人的肉身/我愿意保持天使的身份”。这是一个成熟的诗者成熟的思想在闪光,“樊樊是一件素白色的底衬/不多余地渗透、不溢出/一个自我统治的词条”。这就是樊樊。一个不仅会写诗,还能写诗评的樊樊,这首诗也像她的一幅自画像,给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妩媚又以自我为中心的活脱脱的别样的女诗人形象,她那样自信,又那样洒脱不拘。一首能让人记住的诗就是来自心底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不矫情,不虚饰,又有灵光闪现。

6)提心吊胆的爱你/车延高(湖北武汉)      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小时侯   为什么不给你穿漂亮的衣裳   为什么剪了你的小辫留个男孩发式   爸爸不是重男轻女   只是你从小就和你妈一样的漂亮   漂亮的女孩子是件瓷器   怕人不小心或存心碰了   一地碎片就是父母永远的心痛   所以给你朴素   把天生丽质藏起来   让周围的眼睛忽视你   爸爸妈妈忙,不能每时每刻照看你   就用最笨的办法,禾草盖珍珠   你听了一定笑,笑吧   我们当时就这么提心吊胆的爱你

古筝推荐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一首能打动我的诗。如果尚未为人父母是很难体会其中那份细腻复杂的呵护之情的,特别是父亲对女儿的那种深藏不露的爱。如果女孩子长得不漂亮又会担心她将来难以嫁出去,如果长得太漂亮则令做父亲的更担心,那真是提心吊胆的小心翼翼,一点不敢大意,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担忧。这首诗自然、质朴、真情、细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我们从中看到一个负责又细腻的父亲的形象,亲切,无奈,又固执的按照自己笨拙的方式保护着自己的女儿,那感觉就像一只老母鸡用翅膀庇护着自己的孩子,你无法不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感动。女诗人布兰迪亚娜说:“父母随时为我们尽心尽力――/给我们生命,将我们养育得比他们还大/然后悄悄地留在后面”。这种“提心吊胆的爱”是世上最纯净、最无私、最伟大、最无杂质的爱,这也是最感人的诗。在这种诚挚的真情面前,任何玩弄各种花哨技巧和所谓的各种主义,都会显得苍白且做作。

7)致命虚构/兰 雪(女,山东德州)      她先是画了一个男人   接着画了一个女人   男人和女人   一相遇,她就听到“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只一会儿   只一会儿,那块画布   就化为一小片儿   灰烬   风,轻轻一吹   就不见了   只有那支画笔   躺在虚构的边缘上,噙着一大滴墨   就像噙着一大滴泪水   欲语还休……      古筝推荐语:

兰雪的这首诗非常有趣,活生生的,且有声有色,前半部分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地笑出声。这是虚构吗?这难道不是日常生活真实的写照被艺术化的浓缩吗?自上帝创造了亚当,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夏娃,女人便是来自男人身体的一部分,又相对独立,但终难以离开男人。所以当“男人和女人/一相遇,她就听到“劈劈啪啪”的燃烧声”。《红楼梦》中曾形容男人和女人的相遇犹如“干柴烈火”,这火“只一会儿/只一会儿,那块画布/就化为一小片儿/灰烬”。如果这首诗仅到此结束,也就流于一笑而已,但诗人并非仅仅为博读者一笑,接下来场景转化,“风,轻轻一吹/就不见了”,一幅画转眼变成一地灰烬,又被风带走。“只有那支画笔/躺在虚构的边缘上,噙着一大滴墨/就像噙着一大滴泪水/欲语还休……”你从中读到什么?夜长梦短?一个女人的寂寞?寂寞和春夜让一个女人也像一幅画被自己的内火烧成一片灰烬。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手法,及细腻的心思和疼痛感值得品味和咀嚼。

8)悠仙美地/江 雪(江苏南京)      他们把茶馆开到紫金山顶,开在   天文台旁,仿佛他们随时能将一个人   安放到某个高处   在这个高度上,即使是细小的尘埃   平时你也必须仰望      我从未到过天文台,从望远镜里   仰望更远处空茫的宇宙,我只能回首   看今夜浮满一城的人间灯火   就像垂头辨识,自己体内那些暗弱的   意念,如何发出微光      但更多时候我是愚盲的   正如我来时,沿山路而随时弯曲的心绪   被越来越高的风裹进夜色   仿佛上帝赠予的点心,只灵光一闪   又被他大袖一挥,一一收走      而我慢慢啜饮的,就是这茶碗里   荡漾着的、愚盲的时光

古筝推荐语:

起句自然又清新,并在头两句就给读者眼前灿然一亮,让你的目光无法不被牵引着走进江雪为你营造的诗意中。“他们把茶馆开到紫金山顶,开在/天文台旁,仿佛他们随时能将一个人/安放到某个高处”。站在某个制高点,似乎我们的身高和身份便自然也被抬高。“即使是细小的尘埃/平时你也必须仰望”这便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位置的优越感”和“重要性”。这样深刻的道理,在不经意中就被诗人轻描淡写的提炼出来,犹如信手掂来的水到渠成。诗人是敏感的,笔触也是老辣的,仅一个位置的高度,就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身份问题给抛掷出来,令人惊叹。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好作品就在于有心人的深入挖掘。第2节诗人笔锋一转,让我们又折回低处的地面,面对低处的真实的自己。诗人是善思的,也是善感的,他并没有因身处山顶而把自己看得和山顶一样高,他的心绪却像山路一样弯曲低沉又是思索的。在这个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整座城市的茶馆里,诗人的所思所想就像泛着叶片的茶碗里的时光正缓慢流动。

9)源头/张作梗(江苏扬州)      一粒米的源头无疑是一座村庄,   尽管它像你一样,   而今在城市中流浪。      一滴泪的源头不是眼睛,而是心灵。      一缕风的源头也许是停歇在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上的一只蝴蝶,当它   煽动翅膀,   静谧的幼发拉底河掀起巨浪。      我们写下一个字。   我们已书写它几十年;但   从没探究它所从何来。   一个字的源头,或许比   我们的想象力更遥远,但一定比照临在   我们头上的阳光更亲近。      一座坟茔的源头不是躺在它里面的主人,   而是主人的生前。      一粒霉种的源头不是它自身的   腐烂,而是引起它霉变的环境。      我沉思我——作为一个“人”的源头,   星空浩荡,   人世汹涌,   我在纠结的血液中追溯我的   源头像追寻莫可预知的未来。

古筝推荐语:

张作梗无疑是深刻的,同时也是喜欢思考和善于推源溯流的诗人。从这首《源头》中我们看到一切事物皆有渊源,只是诗人似乎看得更远更透彻,从一粒米看到一座村庄,以及一粒米如何又似乎像一个农民漂泊在城市中无根的命运。一滴泪有源头,也许我们只会联想到眼睛是它的源头,而诗人则想得更深刻,“一滴泪的源头不是眼睛,而是心灵。”这世上,一切皆有源头,所不同的是,目光短浅的看得就浅近。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中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博的源头的思索,“作为一个"人’的源头”。这首诗,段落之间平行且又层层深入,给人多重启迪,更令我们掩卷沉思。另外,在诗歌技法上,这首诗结构精巧,语言质朴纯净,简练又有韧性,且深入浅出,漂亮的句子和深邃的哲理思索不乏其中,譬如:“一座坟茔的源头不是躺在它里面的主人,/而是主人的生前。”;“一粒霉种的源头不是它自身的/腐烂,而是引起它霉变的环境。”

10)笼中对/格 式(山东德州)      再说一遍,还是那个腔调   跟不说不一样,因为重复   会叫人迷惘。他正了正发皱的西装   他说,人民是一群鸟。在笼子里   呆久了,自然高呼笼子吉祥   笼子不是用来阻挡鸣叫的   你得让他,她,和你一起叫   叫得越欢实,鸟就越想不起天空的遗忘   你想想,我是天,那天下是什么   在天上飞与在天下叫,哪个更能让群鸟充满力量   当然,你不能跟着它们飞   它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雅忽俗   忽然是一只鸟,忽而是一对鸳鸯   它们在长江流域缔结太平天国,它们到了黄河   就义和成团,偶尔搞搞小刀会   远不如宋江借刀发迹,进京做了彩绘流氓   看到这一点,你就再说一遍   人民,只有人民,才能打造历史的笼子   先是我造笼子他们钻,然后他们自己做笼子   不蒸馒头争口气,他们那口气   一听就是蒸馒头的。你模仿他们的口气   再说一遍: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结果,鸟把林子当成了笼子

古筝推荐语:

格式的发声方式与众不同,叙述沉稳且老到,这首《笼中对》虽不长,但容量却很大,并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很显然,在这首诗中,我们听到的并非是森林中夜莺迷人的小合唱,而是一群有翅膀却无需飞翔的鸟类的声音,它们已遗忘天空和自由,(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明喻)以及对它们的生存状态的勾勒与描摹。另外,从语言构架上来看这首诗,短句与长句的交叠使用构成了一种特别的节律,犹如密集的鼓点与拉长的钟声此起彼伏地敲击,震撼着我们的神经。这首诗不仅切近生活,同时又像一张粗糲的砂纸,砂得读者的神经发痛,并如同让你对镜审视自身。对现实的批判和尖刻的揭示,构成了这首诗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

【古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芒种》2008年度诗人奖,“归来者诗群”代表诗人。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报》、《中国诗人》、《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文学界》、《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广西文学》、《黄河文学》、《江山文艺》、《芒种》、《太湖》、《红豆》、《知音》、《绿风》、《现代青年》、《西北军事文学》、《青春》、《风流一代》、《翠苑》、《楚苑》等各类省级报刊,并收录《2008中国诗歌年选》、《2007-2008中国诗歌选》、《2009中国诗歌选》、《诗选刊2009•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诗选刊2010·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女子诗报年鉴•2009年卷》、《大诗歌》等多种诗歌选本和年鉴。著有诗集《虚构的房子》(2007,吉林人民出版社)、《湿画布》(2009,中国文联出版社)、诗合集《南京五人诗选》、《五味子》、评论专著《古筝弹诗》、编著评论集《品筝集》,主编《陌生诗刊》。现居南京。】

==============================================

=================================================

《陌生》诗刊简介:     南京《陌生》诗刊创刊于2007年春季,主编:古筝;副主编:陈鱼观、应闻、江雪。   《陌生》诗刊为半年刊,一年2期,每期发行量1000册,国际通用大16开本,页码120页左右,纸张采用优质的轻质纸,由主编古筝亲自装帧设计排版,版式美观大方新颖创新,与众不同。   征稿范围面向所有写新诗的诗人,不分年龄段、所在地域和各种风格流派,旨在提倡诗歌百花齐放。我们倡导个性化写作,摒弃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力求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和创新。陌生诗刊从第7期始有意识的推出新人,并提出“把读者的范围延伸到未来,力图为永恒的读者写作。”   办刊理念:“陌生”出自于一个美学理念。陌生在各种形态上有计划的破坏惯常的思维和语言惯性,使一切构筑萌发出新意和神秘性,从而使读者感受到这本刊物的定位和品位。在当下诗坛人际关系烂熟和诗歌语言习惯性的表述中,我们需要陌生化的思维方式和陌生的语言,让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由于更多的出于建设性考虑,《陌生》诗刊从第三期《南京中青年诗人专刊》始,便坚定不移的走主题专刊道路。设想了许多新颖的主题,先后出版了《震灾诗歌专刊》、《归来者诗群专刊》、《华语当代诗人博客大展》、《60后诗人诗歌理论专刊》、《二十一世纪女性诗歌专刊》、《新世纪男子汉诗歌特刊》。由于连续办了这七期专刊,在诗歌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诗歌界人士感觉到这份民刊体现出和其他民刊不一样的地方。它不仅仅提供了发表诗歌的园地,也不是一本纯个人的,或者纯小圈子化的诗刊,而是介入了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历程和建设,对近些年诗歌的发展确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陌生诗刊》正是以其特立独行的办刊宗旨,通过每期标新立异的主题专刊,使得诗刊与同时代的诗刊相比,蕴含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气韵,让读者体会到其与众不同的审美概念和全新的理念。

=================================================

《陌生》诗刊第9期“新世纪男子汉诗歌特展”封面

《陌生》诗刊第8期“21世纪女性诗歌大展”封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