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论金代介休窑及相关问题

时间:2022-11-02 03:01:55 热博 我要投稿

论金代介休窑及相关问题

《华夏考古》2013年04期

董健丽

(故宫博物院,北京市100009)

关键词∶介休窑;白瓷珠;白釉划黄花;白釉紫彩

摘要∶山西介休客是山西著名的瓷客之一。本文结合故宫所藏的百余片金代介休害过桥本,城镇客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十二世纪初,金利用十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辽代和北宋,与南宋对峙百余年,统治淮河以北大半个中国。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很快恢复了占领区社会经济,成为一个雄踞北方,势力强大的王朝。同时金代的陶瓷生产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山西介休洪山窑就颇具代表性。

介休洪山窑位于山西中部,创烧于唐代,历经北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在金代出现空前繁荣。《介休县志八卷》卷二“东乡,西窑子头,化家窑、赵家记载∶窑、南头窑、磨沟窑、洪山村。”叫《介休县志·物产》记载∶“……磁器,出师屯、磨沟、洪山等村。”

一、金代介休窑烧造种类

从故宫采集的金代介休窑标本看,该窑有白釉、白釉印花、白釉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紫花、白釉划黄花、黑釉、黑釉印花、酱釉、酱釉印花、茶叶末釉印花、黄釉印花、铁锈红釉印花、孔雀绿釉、白釉划绘黑花、白釉紫彩、白釉酱彩、白地黑(褐)彩、白釉褐彩印花等十多种。其中白釉、黑釉和白釉黑(褐)彩最多,白釉划花、白釉印花、黑釉印花、黄釉印花也不少,而酱釉印花、铁锈红釉印花、茶叶末釉印花、白釉添黄花、白釉褐彩印花和孔雀绿釉的器物较少。器物品种有碗、杯、盘、碟、钵、壶、罐、缸、盆、瓶和枕等日用器,香熏、贡器和炉等宗教用器,瓷塑玩具以及瓷珠子等首饰品。下面依据釉色品种分类介绍。

白釉器共305件。分粗瓷、普通瓷和细白瓷三种。粗白瓷采集47件,以碗为主。普通白瓷采集194件,主要是碗、碟、盘、盒、罐等日用器。细胎白瓷采集64件,有碗、罐、香熏、珠子等,现对其介绍如下。

碗类5件。均撇口,胎上或挂化妆土,或直接上釉,釉色洁白或呈暖白色,足有宽圈足、圈足和窄圈足等。器内用三叉形窑具,采用支烧方法烧制。(彩版一O,1)

盘类2件。折沿,矮圈足,盘心平。高足盘类 2件。胎细白,釉色洁白滋润,略泛青,高足较矮。有圆口和花口两种。(彩版一O,2)

瓶类 3件。有的施黑釉,有的涩胎无釉,釉色洁白,耳呈管状,短颈,颈上有凸弦纹。

罐类4件。有唇口和直口,短颈,弧腹。白釉或光滑细腻,或釉面凹凸不平。盖类 5件。细白胎,盖有圆口和花口两种。(彩版一O,3)

壶类 1件。胎质杂,挂化妆土,小唇口,圆短流,斜按于肩上。(彩版一O,4)

盒类2件。细白胎,盖面平坦,釉色洁白。

香熏类1件。细白胎,圆盖,盖面隆起,器身有两层镂空堆塑。(彩版一O,5)

白釉珠子 釉色洁白,珠子圆润而光滑。

白釉刻花碗类 1件。外壁刻两层菊瓣纹,刀法犀利,莲瓣隆起,有浅浮雕效果。(彩版一O,6)

白釉印花 采集24件。有盘、器盖和器座等,多印花卉纹。

盘类 2件。白釉发黄,印繁密的花卉纹,盘心涩圈,刮釉叠烧。其中1件印水草纹,另1件印花叶纹。(彩版一一,1、2)

器盖类 2件。圆形,盖面印花瓣纹和团菊纹。

器座类 1件。周身印菊瓣纹,纹饰略突起上旋,有动感。(彩版一一,3)

白釉划花 采集8件。主要器物有碗、罐、盆、枕。主要纹饰有缠枝花纹、牡丹纹和莲瓣纹等。

碗类 1件。口微撇,弧腹,窄圈足,胎体轻薄,施暖白釉,釉色莹润而光亮。外底无釉,口曲,器身刻四条直线。

盘类 1件。盘内划缠枝纹,露褐色胎。

罐类 1件。划水波纹和花瓣纹,花瓣之间填篦划纹,花纹部位露深褐色胎。

白釉划花 枕类  2件。单线划缠枝莲花,枝叶卷曲似海浪,白釉与褐色胎对比明显。(彩版一一,4)单线划牡丹花,露褐色胎。

珍珠地划花 枕类  1件。双线划大枝蔓纹,空地戳印黑色珍珠地。(彩版一一,5)

白釉划黄花盆类 1件。先勾划出牡丹花轮廓,填以黄褐色。(彩版一一,6)

黑釉 采集83件。主要器物有碗、醋碟、瓶、罐、灯、缸、壶、枕、器盖。施釉均匀,釉色光亮。采用了支烧、叠烧和覆烧等烧成工艺。

碗类 胎坚致较细,釉色漆黑,内壁有六角形露胎。(彩版一二,1)

壶类 短颈,小流,通体施黑釉,釉层均匀,釉色光亮。

黑釉白口边 采集49件,主要器物有碗、缸、罐、炉。

碗类 1件。撇口,内外腹施黑釉,口边施一周白釉。(彩版一二,2)

外黑里白釉 在碗的外壁施黑釉,内壁则为白釉。

黑釉印花 采集35件,主要有碗、盘。纹样有牡丹、菊花、婴戏和游鱼等。采用刮圈叠烧和覆烧工艺。

盘类 1件。敞口,圈足,外壁挂黑釉至器底,内底涩圈,内印团花,外印缠枝花,花纹处呈铁锈红色。(彩版一二,3)

酱釉 采集15件。主要器物有碗、盘、炉、罐、盖、供器等。釉色多样,有的为黄褐,有的为酱红色,涩圈叠烧。

贡器类 1件。口边有凸棱,露黄色胎,器内外施酱釉,釉中有黑色,釉光亮凝厚。

酱釉印花 釉色均匀,印大朵牡丹花。(彩版一二,4)

酱釉白口边采集7件,有碗和缸。器身施酱釉,口边施白釉。

黄釉印花 采集27件,主要器物有碗、盘。釉色有黄釉、青黄釉和棕黄釉。器内壁有缠枝花、婴戏荡舟纹(彩版一二,6)等,涩圈叠烧。

碗类 1件。釉色棕黄,口边呈深褐色,内壁印缠枝牡丹,用大花叶纹衬托花朵,筋脉清晰,做工精致。

盘类 1件。黄褐色釉,盘内涩圈内印团菊纹,盘壁主题纹饰为婴戏荡舟纹。

铁锈红釉印花 盘类1件。盘内有涩圈,其内印团菊花一朵,盘壁印缠枝花叶一周,色彩浓艳漂亮。(彩版一二,7)

茶叶末釉 采集9件。主要器物有碗、小洗、瓶、盖和壶等。

茶叶末釉印花 采集2件。印缠枝花纹。

青釉印花 采集碗类11件。器内均有涩圈,印花卉纹。

孔雀绿釉雕塑粗瓷胎,釉色为孔雀绿和黄褐两色。器身雕塑乳丁和莲花纹。(彩版一二,5)

白釉绘划黑花器 采集5件,有盆和枕,所见纹饰有牡丹纹和鱼纹。

盆类 2件。白地绘黑牡丹,并划叶筋。黑釉略发褐色,白釉色泽洁白。(彩版一三,1)白地绘黑鲤鱼,并划出鱼鳞,黑釉略发褐色,白釉泛黄色。

白釉紫彩碗类2件。碗内白釉上绘紫色团菊。唇口,碗内绘酱色卷草纹,酱色中露白色。(彩版一三,3)

白地黑(褐)彩采集271件。主要器物有碗、高足杯、盘、盆、缸、罐、梅瓶、盖、钵、枕等。纹饰有草花纹、云鹤纹、松鹤纹、卷枝纹、梅花纹、花草纹和用文字做装饰等,以草花纹和文字装饰为主。

碗类5件。或为宽圈足,土黄色胎,碗内白釉褐彩绘团菊纹,碗壁草花纹。或为碗心有三个月牙形支痕。宽圈足,撇口,碗外施白釉不到底,内绘三组褐色草花纹,褐色发铁锈红。或者碗内绘花草纹,釉色浓黑。(彩版一三,5)或者碗内边饰黑彩开光花卉纹,开光之间绘网格纹。又或在碗内用绘较弯曲线条,以分隔盘内花卉图案。或碗内黑彩书写双“喜”字,两边用褐彩草花纹相衬托。(彩版一三,2)或于盘内写满黑彩草书。

盘类2件。折沿,浅腹。口沿绘草花纹,盘内绘多重花瓣,有四片花叶。褐色较浅淡。盘内满绘花卉纹,线条很细,花瓣内留白。褐彩浅淡。(彩版一三,6)

高足杯类 1件。有一周黑色装饰纹,其上画纤细白色曲线纹。(彩版一三,4)

白釉褐彩印花 碗类 4件。在白釉褐彩碗内又使用了印花装饰。另件碗心周围绘褐彩卷云纹,并印花卉纹。(彩版一三,7)二、介休窑产品独特之处

介休窑除了生产碗、盘、罐、枕等日常生活用器外,还生产雕工精美的香熏、白瓷珠介休窑烧造的釉色品种除定窑和磁州窑等北方窑口常见的白釉刻划花、白釉印花、珍珠地划花和白地黑彩外,还烧造了大量的黑釉印花,此外还有罕见的酱釉印花、铁锈红釉印花、白釉褐彩印花、白釉填黄花和内黑外白地黑花等新品种。在装烧工艺上介休窑也有独特之处。

(一)烧造北方其他窑较罕见的器物白瓷珠∶在匣钵中发现了数枚如珍珠般的白瓷珠,其釉色洁白,圆润而精致。

白釉香熏胎体轻薄,釉色洁白,采用镂雕手法,工艺精湛,造型秀美。

(二)烧造北方窑较少见的釉色品种黑釉印花∶此类品种,数量很大。其特点是印纹高低起伏,形成深浅不同的色调,花纹凸起的边沿,多呈铁锈红,少数呈现淡黄色,铁锈红和黑色对比鲜明,别有情趣。

白釉褐彩印花在同一件器物上,既有白釉褐彩,又有白釉印花。在同一器物上采用两种装饰方法,很有独创性。

白釉填黄花∶在挂化妆土的坯体上划出花纹后,填以黄色,并在花叶上划出筋脉。

铁锈红釉印花∶该器的烧造方法和花纹与黄釉印花、白釉印花和黑釉印花一样,但色彩特别浓艳,非常罕见。

白釉紫彩白釉上绘紫色团花,色较浅。

(三)装烧工艺较北方其他窑口先进介休窑除常见的芒口覆烧、刮圈叠烧和支烧等传统烧造方法外,还采用极小的支钉烧造器物,通常在碗和盘类制品中,一个匣钵中叠装2~4件器物,大部分是在底足上粘3个很小的支钉,也有粘4个或5个支钉,支钉尖十分尖细,在器物的内底留下很小的钉痕。这表明介休窑在合理利用窑内空间的装烧方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比定窑覆烧工艺高明很多。

(四)装饰花纹较独特

介休窑的装饰手法有胎上划花、刻花、印花、填色、绘划黑花和釉下绘黑花(褐花)。装饰题材有缠枝牡丹、团菊纹、草花纹、云鹤纹、松鹤纹、卷枝纹、梅花纹、花草纹、婴戏纹、鱼纹和用文字装饰器物等。其中的草花纹描绘得自然奔放,婴戏荡舟既有写实的特征又适当夸张,表现了民间瓷窑的基本特色。代表介休窑装饰特征的有划花、印花、白地绘划黑花、白地绘黑花、珍珠地划花等。

印花的方法介休窑运用的最为普遍,被广泛用在白釉、黄釉、黑釉、酱釉和茶叶末釉器物上。所印纹样有团菊、莲瓣、蕉叶、牡丹和婴戏荡舟纹。婴戏荡舟纹刻画的是两个裸体孩童颈带项圈,一个前倾,一个后仰,驾驶小舟。小舟在水中荡漾,孩子在舟内摇晃,构图完美,栩栩如生,为介休窑所独创。

釉下绘黑花是介休窑主要装饰方法,这一品种的黑花多为褐色,褐色的色调变化较多,有深浅咖啡色和黑褐色,纹饰部分凸起,可见彩绘时用料较多。另一类是在一件器物上施二种不同的颜色釉,常见的是在器物的内壁施白釉黑花,外壁施白釉。这种装饰手法见于磁州观台窑北宋末金初地层出土物口。介休窑的装饰手段不仅限于这一种,还有一种外壁为白地黑花,内壁施黑釉的。三、介休窑与周边窑口的关系(一)与中原诸窑口的关系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北方窑址标本看,金元时期任何一个瓷窑除烧本窑特有品种外,几乎都烧制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当阳峪窑和登封窑的产品。模仿名窑既能适应当时需要,同时对瓷窑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很有意义。争相模仿的结果就形成了窑系。介休窑也不例外,除烧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外,也仿烧上述著名窑口的产品。

介休窑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美,线条清晰。与定窑不同之处是,有的构图如婴戏牡丹纹,不讲究均衡对称④。介休窑无疑受磁州窑的影响很大,介休窑金代白地黑(褐)花主要绘团菊纹、草花纹、梅花纹和用文字装饰器物等,而尤以草花纹装饰为主。而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很少有团菊纹、梅花纹,草花纹多绘在罐、枕、器盖上。介休窑珍珠地为黑色,大小不一,排列较随意,而登封窑珍珠地排列得很整齐,显然介休窑受登封窑影响。烧制白釉划花的窑口有河北磁州观台窑、河南鹤壁市鹤壁集、禹州扒村、山东淄博磁村等窑。介休窑的白釉划花除划莲瓣纹与磁州窑类似外,还有很多创新纹样,如海浪一般的缠枝莲纹等,用多线条勾划纹样,纹样极具动感,白釉与发红的胎对比,更显得妩媚动人,是对磁州窑白地划花纹的发展。黄釉印花是北方地区许多窑场都生产的特色瓷器品种,见于金代陕西铜川黄堡窑、陕西甸邑窑、河北磁州观台窑和山东淄博磁村窑等。这些窑的纹饰有花卉、游鱼纹、凤鸟纹等,而介休窑的黄釉印花器,除了上述各窑常见的花卉纹外,还有该窑仅见的婴戏荡舟纹。黑釉六角形露胎碗在器内底见六角形露胎,该花纹最早见于陕西耀州窑唐代器物,以后多见于河南宝丰窑、登封窑、河北磁州观台窑等宋金代产品,介休窑在六角形内无纹饰,而磁州观台窑则在六角露胎上用黑釉画旋转向心纹,各角画三叶草纹【。可见介休窑这个品种较磁州窑简单。

(二)与本省其他窑口的关系介休窑与本省各瓷窑之间也是互为影响。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采集的标本看,山西境内已发现14个金代瓷窑,这里仅就介休窑与霍州窑和榆次窑之间的影响做一些探索。介休窑的白地黑花“用”字碗、白地黑花高足杯、白釉黑花盘等,与霍州窑的同类品种在花纹上几乎完全一致,如白地黑花高足杯,其装烧工艺都是在一个匣钵中叠装2~4件碗盘,大部分是在底足上粘3个很小的支钉,也有粘4个或5个支钉,支钉尖十分尖细,在器物的内底留下很小的支钉痕。此外介休窑与榆次窑也有很多相同的产品,但在做工、纹样和产量上是有区别的。两窑都烧造白釉印花、黄釉印花、黑釉印花、白地褐彩等品种,从烧造水平和产量看,介休窑优于榆次窑,应为介休窑影响榆次窑。榆次窑地烧造的黑釉印花数量甚少,花纹繁密而纤细,花纹略呈紫色介休窑生产的这类产品,数量特别大,20世纪70年代在窑址中发现了整窑烧造的黑釉印花产品,其花纹线条较榆次窑清晰,立体感强,花纹呈铁锈红色或黄白色。榆次窑的白地褐花草花纹上的草花纹线条粗细不均匀,呈黄褐色介休窑所绘草花纹线条粗细一致,产量大,是主流产品。

介休窑与两窑产品有相似之处,是因为当时此二窑在金代与介休接壤,相距不远,制瓷上互相交流和影响在情理之中。

四、结语

金代介休窑的陶瓷生产,在瓷器的种类、釉色、装饰等方面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创烧了很多有特色的新产品,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介休窑在金代成为山西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瓷窑,它是中国陶瓷上一朵瑰丽的花朵,应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