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5日,重庆市上空就会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虽然早已是和平年代,但是这样的警报声却依然在提醒着大家:勿忘历史。
1941年6月5日,重庆发生了“六五”隧道惨案,这是重庆遭受大轰炸过程中,最为惨重的一次。为了躲避空袭,大量市民躲进了防空洞中,但是由于躲避的人数远远超过防空洞的正常容纳数量,在拥挤和惶恐不安中,大家开始涌向洞口。
而入口处的执勤人员只是考虑到了外界空袭的危险性,却忽视了内部出现的严重问题,在人群不断地推搡、踩踏中,最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关于重庆历史上的大轰炸,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很多详细的解析以及数据都可以从官方渠道获取,这里就不再展开。这一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事件中的另外一个主角——防空洞。
防空洞,从名字上就很容易理解,它是为了防备敌人空袭而挖掘的洞穴。在重庆,防空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存在,虽然已经不再作为防空之用,但是它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与重庆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重庆防空洞,有一个未经确认的传言,说它曾是重庆最早的地铁雏形。
当初,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到德国参观学习,被地铁这一交通方式所触动,回国后就决定要在重庆修建地铁。不过,因为实际的施工和经费问题,就只是开凿了一些分布于城市当中的洞穴,并未建成地铁。
到了抗战时期,这些遗留下来的洞穴才得以被利用,因为考虑到战时的需要,还对防空洞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了扩大。可以看作是一种巧合,但是当初挖掘的这些洞穴的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的防空洞还是实现了它最初的设想——地铁,不过重庆人更习惯叫它轻轨。
重庆在修建轨道交通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原来的防空洞。如果有比较合适的防空洞,应该就直接加以利用,而更多的防空洞则成为了连接地表与轨道交通之间的通道。
每天搭乘轨道交通出行,可能大家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环境,但是却不会将它与防空洞联系在一起。而会让大家意识到这是曾经的防空洞,应该就是非常具有重庆特色的夏季人防工程。
因为这些防空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质,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会被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市民的避暑之地。在这里,会准备上桌椅、书刊、饮用水,就算是呆上一天也没什么问题。
很多独立的防空洞,更是被开发出了全新的商业价值。这其中就包括了洞子火锅、加油站、酒窖等等。而这些商业化的利用,也赋予了防空洞一种新的时代意义,它与战争已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重庆大轰炸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但是每年的防空警报还是在不断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从为了修建地铁而生,再到成为战争时期的庇护所,最终还是完成最初的设定,成为重庆人的日常陪伴,这就是重庆的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