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我、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汉名)带兵进攻淮北重镇山阳(即,今江苏),
许有壬(1286~1364)文学家。字可用,彰德汤阴(今属河南)人。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他的著作有《至正集》、《圭塘小稿》等。《至正集》系其一生诗词文章之汇编,许氏逝世前由门生集录编定,身后历经数百年之周折,方得以付梓刊印,凡81卷。《圭塘小稿》为许有壬自辑,后由其弟许有孚(字可行)重加编次,乃《至正集》“不具录者也”,即《至正集》所未收入的诗文。另有《圭塘欸乃集》,是数人诗作的结集,非许有壬一人之诗集,为许氏与其弟许有孚、子许桢、宾客马煕(字明初)吟咏唱和之作。
征君墓碣铭(元朝秦斌)许有壬拜撰的《征君墓碣茗》
许有壬
征君(征君,就是被朝廷征召但不去的隐士,算是一种身份,名誉。对没有考功名或中功名的尊称,比他父亲“处士”高一些。)讳斌,字文甫,姓秦氏,家黄之麻(征君名叫斌,字文甫,姓秦,家在黄州麻城县)。祖父以下族姓蕃盛,开田数万(自祖辈以来人丁兴旺,开垦田地数万亩)。拟於封君(相当于王侯所封田地)。宋季,淮蠕值南北兵队避地於江南,寓武昌城中(金国攻打南宋(1129-1161),淮地是金国跟南宋战斗前线,淮河沿岸南来北往军队调动频繁,于是他们家避开原地到江南去,居住到武昌城里)。---少游公孙子秦通是1141年武举,1160年前后40岁左右。
曾祖希仁、祖橚皆隐而不仕,父震龙以处士称於时(曾祖父秦希仁、祖父秦橚都甘做平民而不为官,父亲秦震龙当时以“处士”出名)。
君生元至元乙亥(即1275年)正月十四日(秦斌生于元朝至元乙亥年正月14日)。幼颖异不群,尤好学(他幼年时就聪明异常,不同常人,特别喜欢学习)。稍长,善理生,通时变(稍长大一些,就擅于经营生计,能够与时俱进)。
请於处士,曰(有一天,秦斌向父亲请示说):“圣朝久混一,法今【令】定,官府清,田里晏然如平时(元朝统一已经很久了,法令已经制定,官府比较清明,乡下现在跟和平年代一样平静)。请归复疆亩,以毋忘祖德,庶有原乎(请你老人家带领我们回到老家农村吧,这样也算是不忘祖宗恩德,称得上有根有源啊)!”
处士喜曰(父亲大喜,说):“汝能如是,乃吾志也(你能够这样想,正合我心意)!”遂还旧闾(于是回到老家宅邸)。偕侄朝卿(即秦梦弼)、陈修,先畴累年而后定(和侄子秦朝卿、秦陈修这些年轻人,修葺家园核查田亩,几年后才安定下来)。
处士卒,即能奋拨【发】早立,人无敢欺(父亲逝世后,秦斌很快就能奋发图强并早日立业,没有人敢欺负)。既有积首,建义祠以祀先及同宗之无后者(有了一定积蓄后,就建立公益祠堂,祭祀祖先,祭祀没有后人的宗亲)。访【仿】文正公家法,置义田,以亲其九族,月皆有养(仿照范文正(范仲淹)一样治家,购买田地,其产出以做公用,把宗族当作亲人对待,每家每月都有供养)。储谷於新安仓,以俟官府租庸之用(把稻谷储藏在新盖的仓库里面,以备官府征收田赋)。又创义塾於闾门之外,以训族之子弟(又在家附近创办学堂,以作公用,使得宗族子弟得到培养教育)。制义田以供其廪膳与春秋祭礼,余则以为婚姻丧葬之资(规划并管理公益田地来供养这些学生以及春秋两季的祭祀礼物,剩余的用作宗族人员婚嫁、安葬开支)。筑书堂於门内之侧,匾曰“义力”,岁聘名师以训其子侄(在自家院内一侧盖书房,上有一匾,写有:“义力”两字,(义:宗义,仁义;力,勤奋。)每年聘请名师教育他的孩子和侄子)。长幼大小咸得其所闻者,莫不敬之(长辈晚辈及年长年幼凡是听说秦斌所作所为的,没有不尊敬的)。
母持家甚严,君事之尤喜,养志至大(母亲管理家务非常严厉,她非常高兴的是秦斌的孝顺之心非同一般)。庚戌(即1310年)作新居,奉而迁焉,温清适宜,甘旨(甘和旨都是美好的意思)毕备(庚戌年有了新居处,就恭奉母亲迁移过去,新家温暖清静,非常合适,好东西一应俱全)。母年八十,邻党堂曰“寿乐”,而共记之(母亲八十大寿,同乡的人在寿堂上献一匾,上书“寿乐”(即有福有乐之意),使得大家共同纪念这些福事)。越四年,考终,君哀毁见颜貌,人不能堪(过了四年,母亲逝世,秦斌悲痛不已,面容憔悴,其他人看了都不忍心)。葬之日,远近咸集,执绋者数百人,感而堕泪(安葬那天,远近的人都来了,吊丧的有几百人,都被秦斌感动而流泪)。
初,处士卒时,二弟一妹(这个说法存疑?该是一兄一弟一妹。)皆幼,君友爱务至,每服必亲衣之,每食必亲食之,冠笄(冠,表示男孩成人;笄,表示女孩成人)婚娶躬任其事,无少难色(当初,父亲逝世时,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很年幼,秦斌对他们友善疼爱周全备至,每天都亲自帮他们穿衣,每餐都亲自喂他们吃饭,弟弟妹妹长大后结婚出嫁都由他亲自操办,一点不露出为难的样子)。兄瑶甫(即秦武)卒,无子,以季子梦祥后之,一女为择胥,厚奁具嫁之,与女弟等(兄长秦武死时没有儿子,秦斌就把自己最小的儿子秦梦祥过继过去,并为兄长的女儿找好人家,备好丰厚的嫁妆,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操办婚事)。弟良甫(即秦赋)卒,亦无子,以次子梦松继之(弟弟秦赋死时,也没有儿子,秦斌就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秦梦松过继过去)。弟妇许氏继卒,三女未嫁,又为治具如兄之女,弗以为难(接着,弟弟的媳妇许氏也去世了,有三个女儿没有出嫁,秦斌又为她们和大哥的女儿一样准备嫁妆,没有让人觉得他很为难)。
平时好交游士大夫(交,交际;游,来往;士大夫,绅士,有一定功名的人),道东西者必过其门,君送迎不倦(平时喜欢
与读书人来往,路上来往的人都一定去他家里,秦斌迎接欢送丝毫不倦)。所居对三角山,麟洲(即龙仁夫)先生爱其嶙峋苍翠,因以“三山”为君号,且为说以况其德,名自是益彰(所居的地方正对着三角山,寓居名人龙仁夫先生喜欢三角山的嶙峋和苍翠,就以“三山”为秦斌的号来称呼他,并且写一篇文章以描述秦斌的品德,从此秦斌的名声更是显扬)。
乡里皆慕其为人,风俗为之一变。(当地人都仰慕秦斌的为人,当地社会风俗也因此大有改变)。孝友闻於朝,朝征以学士,不就,隐洛阳(秦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事迹被朝廷知道了,朝廷就征召他去京城并赐学士衔,但他不愿意当这个官,于是在洛阳隐居起来)。旋归里(不久后回归故里)。
娶卢氏,先君八年卒,辛已(即1341年)冬,葬三角山之阳,坐丁向癸,命书其右,曰:“吾他日后处焉,无相远也。”(秦斌娶了姓卢的女子为妻,卢氏比他早逝世八年,辛巳年冬天,安葬在三角山的南边,坟墓由丁向朝癸向,秦斌让人在墓碑右边写上自己的名字,对人说:“这也是我过世后安身的地方,不能与她离得太远了”。
丁亥(及1347年)夏,君感重疾,卒(丁亥年夏天,秦斌感染重病,后逝世)。子从治命,将以十二月甲申合葬於卢氏茔,来请铭(他的儿子按照遗训,于十二月甲申日将他与卢氏合葬,并在其父亲一过世就来请我为他写铭文以纪念)。
呜呼!君义士也,又能孝於亲,友於弟,睦族而厚邻,尊贤而尚友,孔子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君其有焉!於法应铭(哎呀,秦斌真是义士啊!能孝顺亲人,友爱弟妹,与宗族和睦相处,对待邻里很厚道,尊敬贤人,礼待朋友,孔子说“即使只有十家人的小地方,也会有忠信诚实的人”,秦斌就是这样的人啊!按照惯例应该作墓志铭)。
乃叙而铭,曰(于是就记述他的事迹并作铭,铭文为:
“呜呼!隐君,允如义士!孝友之实,称於君子(“哎!秦斌作为隐士,的确是个义士啊!孝敬友爱实实在在,足称得上君子)。三山苍苍,源远而长;积厚流光,后人庆扬(三山苍苍,源远而长,积累的功业深厚,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宽广,后人也会发扬光大)!”
元至正丁亥(即1347年)夏五既望翰林院学士承旨兼修国史知经筵事(给皇帝讲过儒经的)许有壬拜撰并书(元朝至正丁亥年夏5月16日,翰林院学士承旨兼修国史知经筵事许有壬拜谒秦君撰写铭文并书写碑上)。
注:1、上文来自红安家谱,斌乃我罗山秦氏五世祖。
2、墓碣铭:刻在石块上放在墓里面但铭文流传出来,常为作者的作品保存。
3、许有壬情况参见4、麟洲(即龙仁夫)情况参见
上海陈行,红安,崇明,洞庭秦氏世系时间对比。
崇明:1观(1049)—2湛—3宗(通1119)进(1113)--4秦庆----5秦栋---6秦梁---7秦庚(1250)---8秦玉(1292)----9秦约(1315)南宋(1127-1279年)
上海:1观(1049)—2湛—3进(1113)通(1119)—4世忠(字伯庆1150)—5迁(1181)—6知柔(1233)—7良显—8良佐—9世傑
红安接观公孙秦通:1观(1049)—2湛—3秦通(1119)---4秦执中---5希仁---6秦橚----7秦震龙---8秦斌(1275)。
红安接洞庭秦通:1观---2湛---3烈---4师古--5宗迈--6秦通(1229武举)--7秦执中---8希仁---9秦橚----10震龙--11秦斌(1275)。即使秦通29岁参加考试(一般22岁左右),那么最早也是1201年出生,75岁的秦通有第六代秦斌?而且秦斌并不是长房长孙,根本不符合自然规律。
洞庭秦氏记载:宗迈公第三子通,字子明登绍定己丑(1229年)武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官湖北,徙居黄安(今红安),为红安秦氏始迁祖.洞庭通公跟红安通公不是同一个人,时间上相差80年以上。
南宋(1127-12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