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调阳12支竹管
周易中蕴含着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如阳顺阴逆,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律吕调阳,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一个典型应用。
中国古代文化重人文、轻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记录含含混混的几笔带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具体的技术类的东西,属于不入流的东西。
如果需要有详细的图纸形状尺寸公差的东西,都是民间传承的小技。入不了大雅之堂。地动仪浑天仪这样的科技成果,现在复原都很困难。
古代文人,也不学这些科技类的东西。科技知识匮乏的惊人。以至于有“邹子吹律”之说。燕国天气寒冷。谷物不能生长。邹衍吹笛子,吹了几首曲子,土地变暖,谷物生长。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在邹衍到达之前,燕国历法应该是十分落后和混乱的。燕国地处河北辽宁一带,天气寒冷,一年中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比较短,农作物播种日期要算的十分准确。春天播种早了,种子都冻死在地里。播种晚了,没等成熟,一场霜雪下来,都拍到地里了。如果用圭表测绘节气,测个大概,至少要1整年的时间,如果要测绘的准确,可能要5-10年。而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等不了这么长时间,必须要当年落实。
邹衍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术数大师。对于天文历法测绘这些技术掌握的非常娴熟。
事态紧急,不得以,邹衍只能使用当时阴阳学的秘术“律吕调阳”,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燕国的历法调整过来,准确的测算出节气,制定了谷物播种、收割日期。燕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丰收。
律吕调阳,在中国文化里并不陌生,但能解释清楚的人不多。就像七日来复一样,背后有一整套天文历法科技。在古代少儿启蒙读物《千字文》中就有律吕调阳,千字文开头几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千字文》的开头格调很高,朗朗上口,而且简单易懂。但到“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句,就是个硬核桃。现在教千字文的老师都解释不太清楚。讲到这里,也是含含混混的带过去。我们以后再讲”闰余成岁”,要讲一大篇才能讲明白。今天主要讲律吕调阳。
我们先讲一下24节气。24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一个回归年/阳历年),等分成24份。
24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
24节气与太极图组合
24节气与太极图组合到一起,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现的就是天气冷暖,四季变化
24节气,地球公转位置
我们在伏羲太阳历讲过晷仪和圭表。
圭表投影原理
圭表复原实物
用圭表测中午12点的影子长度。可以大致判断出24节气
圭表宣传画
圭表刻度尺(文物)
圭表刻度
用圭表测绘,有一定的误差。
第一,影子可能会虚,不像现在的卡尺那样,能定位的很准。尤其是冬天,影子末端模模糊糊的。
第二,中午12点,影子很快就会稳开,或者根本不停,只是扫过,观测者要有经验。
第三,节气的到来(地球公转到24等分的位置)不一定是中午12点,有可能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圭表只能测中午12点的影子长度。在古代,不同的地点/国家(纬度)设制圭表,要通过很多年的观测,取一个大概值,大概刻度。
第四,如果碰上阴天,没影子,当天就测不了。
所以圭表测的数据,大概齐。误差一两天,或两三天吧。但对当年的农耕生产,也就足够用了。甚至还可推算出下一年的节气。对原始社会来说,能提前一年推算出节气,只差两三天,足够用了。可以说,圭表是保障中华先人创造出辉煌农耕文明的重要科学仪器。
设立圭表,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出大概数据,或至少要半年,冬至那天的影子,夏至那天的影子。中间均分。再不停的观测十年/二十年/百八十年的。冬至取最长影子,夏至取最短影子。时间越长,得出的数据越准。
一开始,可能只是竖一个木棍。没几年,风化了。选一根硬木,也不行,再后来,砌墙,立碑。能抗个百八十年的。原始人是不停改进圭表立柱的质量和规模,所以,我总觉得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圭表演变来的。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太阳鸟木雕也是用来测日影的
天安门前的华表
沈阳新乐遗址公园里复原的原始人图腾--太阳鸟雕像
按理说,这就行了吧。也挺准的,足够指导农业生产。
但中国古代历法,能把节气精确到刻(一分钟或十五分钟之内)。能把一年测算到365天零几个小时,靠圭表的影子是做不到。怎么做到的,用律吕调阳之法辅助圭表。
这里我要说一个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原始人,崇拜天,觉得天是至高无上的。但天是什么?天空空如也,有太阳月亮星星和几朵云。天的属性又是什么?天上的东西够不着摸不着,也不能拿下来看看。
天人合一,宇宙是一个整体。天上的东西,地上肯定有响应。
于是,原始人发明了两把量天尺,圭表和晷仪。果然如此,太阳不让看,看多了眼睛还疼。那么就找地上的形,终于发现了影子的用途。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滴天髓》里有这样的描述,(滴天髓是讲八字算命原理的书)甲木乙木。十天干中,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甲木是天上运舞不休的木之气,是阳木;乙木是天上的木气在地上凝结成的木之形,也就是地上长的花草树木。天上的木气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在地上凝结成的木之形,我们可以看到,并根据地上花草树木的特点,总结出木气的特点,木曰生发。木有生机勃勃向外延展的属性。
其它五行火土金水也是同理。
还有,易传里坤卦取象为柄。我一直搞不明白。坤为土,为女性,为卑微,这都可以理解。为柄是啥。柄就把手,刀把/勺子把/锅把。常秉义先生这样解释:坤取象为柄,是相对取象。相对于乾。乾为天,天高高在上,琢磨不透,把握不着,不可掌控。而坤与之相对,坤是可以把握控制的。所以坤取象为柄。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这回大家有更深的理解了吧。
原始人更是深信这一些。所以发明了圭表和晷仪,找到了上天在地上的形。但古人总觉得影子这个形态肤浅,还不太准确。肯定还有“形”与天相对应。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化都是天的旨意,就上天成的象,地面上肯定有更深刻的形。
地表除了影子,就没啥了,往地下找。古人坚信,天上天气转暖,阳气增加,地底下肯定有地气相随。所以就用一根竹竿往地下插,找地底下的阳气。
大家不要笑啊,真的是用一根中通的竹竿子插到地下找阳气。
邹子吹律,文言文中,律代表音乐笛子之类,而笛子也是竹子做的。而邹子是用中通的竹竿测试地气确定节气。古代文人科技知识匮,所以古文献里有“邹子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律吕调阳的技法如下:
准备12根由长到短的竹子(长度都是有要求的,不同的纬度长度不同),中间竹节打通,钉到地里。在地表露一小截。当然具体长度,地表留多少,都是无可考据。中国传统文献记录经传史集等,记载很详细。这种微末小技是不屑记录的。
露在地上的那一段,里面装入草灰,草灰重量要极轻的,收集芦苇杆内壁的薄膜,烧成灰轻轻的填到地表以上的竹筒里。冬至的时候,一阳初生,最长的那个竹杆会发出一声闷响,声音很轻,同时草灰也从竹筒轻轻喷出来。那一刻,就是冬至准确时间。
律吕调阳选择的地点,要有代表性,不能选在深山沟里,常年不见阳光,阴冷的,与周围的冷热不一样。也不能选在鹅卵石的河滩上,岩石的大山上,竹子插不进去。要选开阔的平原,土质疏松。竹子钉到地里之后,周围用幔帐围起来,别叫风把灰吹跑了。顶上能遮雨,别把灰淋成灰泥。但不能盖房子,不能取暖。支个炉子,点堆篝火,就会使这里的地下温度改变。
我还原一下当时律吕调阳的场景:
中午的时候掌管圭表的观测小组通报,这一两天,冬至要到了。大概是今天晚上到明天上午之间。律吕调阳观测小组马上行动起来,从下午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分成白班夜班两个小队。每队5个人,一个领队负责监督,一个捧着时钟(水漏或沙漏)负责报时间,一个眼神好的盯着冬至的那根竹筒看灰喷出,一个竖着耳朵听声。第1小队负责夜班,进入幔帐内,离一排竹筒2米远,席地而坐,各司其职。这几个人大气都不敢出,喘气大了,怕吧竹筒里的灰吹出来。大家都很紧张,静静等待上天的旨意。
突然,有个人这几天闹肚子,放了个pi,内本来是极静的,这一声响,幔帐内一阵骚动。抱着钟表负责报时的还以为地气发动了呢,马上报时:亥时三刻整,一阳复生。负责记录的马上开始记录时间。负责看灰的却懵了,灰怎么没喷出来。过了好一阵大家才缓过神来,是有人放了个pi。这给领队气的,破口大骂,平时怎么培训的,现在有pi也要憋着。我们是离天最近的人,你竟敢亵渎上天,拉出去杀了……
结果,隶属中央直辖/国家最高科研机构/最核心的一个天文科学家,就这样殉职了。
律吕调阳,我称之为秘术,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操作的。与圭表不同,圭表立个杆子就能测。而律吕调阳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者说有一定的神秘感。
秘术,在民间在江湖称为秘术。在国家在中央称为机密。在原始社会,许多技术都是国家机密。最典型的就是冶金、历法和推断国运的占卜之术。
周易研究或易学研究,有书房派和江湖派之分。
能拿出来,供大家随便看的,都是书房派的作品。书房派都是衣食无忧,有可靠生活来源,一般都是科举及第,在朝为官。
江湖派就靠着这些东西糊口。很多东西是不外传的。为了生存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噱头,三分真七分春,春就是花架子骗人唬人。掺糠加水的,外人真假难辩。他们的占卜经验和阴阳秘术(如律吕调阳的操作方法)都是不外传的。
阴阳秘术——律吕调阳有几点,我一直看不懂。
如冬至开始,阳光辐射开始增加,地气上升,上升到几米深,能是那么准吗。测冬至的竹竿一定能插到那个深度吗?不同纬度是不是深度不同呢?古人又是怎样掌握这个深度呢?
而从夏至以后,天气转冷,地表温度也开始降低,地气是不是下降呢。地气下降,草灰还能往外喷吗?
一共是12根竹竿,这是肯定的。圭表上是13个刻度。其中11组刻度在一个位置。测秋分的竹竿能不能测春分?12根竹竿是能把所有的节气全测出来吗?还是只测一半,只测节,或只测气(中气)。中间间隔的是推算出来的吗?或只侧地气上升时的上半年,下半年用来推算?
24节气现在我们都是合在一起称谓。其实节和气中区分开的。中气在设置闰月时,有非常重要应用。我们下节再讲。
24节气中,节和气(中气)的区
24节气,节和气的区分。气又叫中气。
总之,律吕调阳的具体操作方法,现在民间是失传。也没啥用了,人类有了卫星,这种古法也没有实用价值了。顶多进入非遗。
律吕调阳,除了测定节气,还在中国古代音乐上有重大贡献。
我对音乐一窍不通,音调音律啥的分不清,可能这一块说不太明白。
中国古代对律吕调阳的12根竹竿发出的声音起了名字。如黄钟,大吕,并把这些音调用在音乐里,或用来做调整音律的基准。我想,中国的古代音乐绝对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大自然的赐福。
下一篇: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巧妙的置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