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三进士呵!”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海南岛历史上记载了一件大事:云庵村的林杰、卜宅村的曾鹏、何村的何其义先后科考中了进士,他们就像夜空升起的三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他们所在的村庄,村民们奔走相告。琼州府为了表彰三名进士,修建了一条古官道。
用修路的方式鞭策后学,无疑是最朴实的方法。422年后的今天,这条古官道只剩下了100多米,其所在的遵谭镇东谭村面貌已发生了沧桑巨变。借着乡村振兴的利好,东谭村依托珠崖文化、蔡氏文化、红色文化、羊山文化等资源,农文旅深度融合,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颜值”越发迷人,和美乡村新形象提升。眼下正值春天赏花好时节,古村落展新姿,绽放的花海,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东谭村委会卜创村,三角梅映衬着通往珠崖古井长长的石阶。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康登淋 摄
01
古村多才子 五里三进士
走在东谭村委会湧潭村,古官道、古牌坊、蔡氏古墓群、百年老宅、蔡家大院……处处透露出令人震撼的厚重历史文化。“我们村是海南蔡氏的发祥地,从南宋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东谭村委会湧潭村村民小组组长蔡甫雅言语中有着自豪,该村先后有18位学子高中进士,20多人在古代为官。2012年海口将“五里三进士”官道、蔡氏古墓群、蔡家大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举人屋,你看门口还保留着上马石,有走马上任、官运亨通的意思。”走过清朝举人蔡藩的故居,蔡甫雅介绍道。在蔡家大院内,依然保留着火山岩筑墙、木头架柱搭梁、屋顶为瓦片的平房院落,记录着蔡氏先人厚重的历史。院内还有村民在此居住,洗衣、做饭,烟火气满满,见到有人来访,友善地微笑问好。
与蔡家大院相邻的十七流古屋,建于1283年。何为十七流?原来,这指的是十七根椽子,古代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到这么多。在该老宅内,一座大水缸惹人注意。“过去在羊山地区,水缸是财富的象征,女儿家要嫁人,先要看看男方家里的水缸多不多。”蔡甫雅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不嫁金、不嫁银,数数檐前缸多就成亲”的民谣。
漫步“五里三进士”官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林木,不禁让人遥想当年进士骑马戴红花衣锦还乡,鼓乐齐鸣、欢声雷动的热闹场景。多年寒窗苦熬,历尽艰辛,终于如愿以偿。
为传承祖辈的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湧潭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每年都对考上大学的本村子女进行奖励。在村内的关岳庙内,同时供奉着岳飞和关公。“这两位都是忠心耿耿的仁义之士,彰显了蔡氏家族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蔡甫雅说。
在这座庙的外墙上,张贴着2022年捐资助学芳名榜,一个个爱心人士的名字,传递着温润人心、向上向善的力量。据了解,求学在外的学子们不忘初心反哺家乡,会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为村里的儿童辅导功课。
越深入了解湧潭村,越能感受到村里的优良风气。作为标榜功德的特色建筑,村内不时可见到古老沧桑的牌坊,其中,贞寿坊为了纪念莫氏教子有方而立,是古代琼州府四座贞寿牌坊之一。一侧简介上书,清代年间湧潭村蔡子荷娶妻莫氏生下五子,长子蔡十朋在莫母严教下考中贡生,出任福建仁化县令。莫氏为人贤淑,教子有方。子孝母慈,当时在琼州广为传颂。因之感动了琼州府和两广总督,特奏明圣上。皇帝下旨,琼州府在湧潭村立牌坊,正面“贞寿”,背面“熙朝人瑞”,以彪炳古今。
02
千年古迹多 珠崖古韵长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郡”和“儋耳郡”因此成了本岛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行政区划名称。作为西汉珠崖郡遗址所在地,东谭村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现存有珠崖古庙、珠崖古井、珠崖神岭、古城墙、瞭望台、马棚、靶场等。2008年,东谭村荣登海南十大文化名村榜首。2012年,东谭村又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审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从湧潭村驾车出来,没几分钟就到了东谭村委会卜创村,整洁宽敞的村道上,两旁的绿树与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相映成景。
在卜创村村口,一座六神庙在周围古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红墙青砖古韵流长。六神庙,又称灵山祠,原名珠崖神庙,庙门的数块石碑上记载着清代以来重修庙宇的事迹和功德名录。庙内除了供奉六神侯王,还供奉着汉代的两伏波将军: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
距离神庙大约百米的地方,是植被环绕的珠崖古井,人工凿穿厚厚的岩石层,在距离地面十多米的地方找到水源。据说是汉代伏波将军带兵到此驻扎时所建。在水塔外墙上,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壁画引人注目,画上群山连绵起伏,伏波将军骑着骏马、驰骋沙场的勃勃英姿,让人如临其境。
东谭村委会湧潭村古官道旁保留的上马石。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康登淋 摄
传说在西汉武帝年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大军南下,平定了南越叛乱,大军行军到此地时,人困马疲,而此地遍地黑石头,严重缺水,将军便设坛烧香恳求天赐甘泉。只听雷声轰响,天陷一坑,泉水涌出,全军顿时齐跃高呼。路博德将军认为是天意,决定在此处安营扎寨。
“古井的来源如今无从考证,但是确实造福了周边村民。”东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元杨介绍,珠崖古井因井深水量充沛,水质天然甘甜,成为周围村庄的主要饮水源,过去常出现村民夜晚高举火把,排队挑水的盛况。目前东谭村的百岁老人有4人,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40多人,村民们亲切地称珠崖古井为“养生井”。
03
人居环境靓 古村迎蝶变
如今,勤劳智慧的东谭村儿女,不断继承和发展古村优秀传统,保护好厚重的文化遗存。同时,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崭新的面貌,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行走卜创村,一处农宅外墙上贴有《美丽卜创村规民约》。美化环境、热情好客、弘扬正气……村规民约对村风民俗、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内容都作了具体要求。在一旁的空地上,地面干净整洁、壁画色彩鲜艳、绿植生机勃勃。
“过去,村路两边都是杂草,鸡鸭鹅粪便到处都是,村民垃圾乱丢,能变成今天这样干净整洁,是因为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王元杨介绍,通过党员带头宣传、带头行动、带头维护,主动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生活垃圾等,做到自家门口干净整洁,为群众树标杆、作榜样,群众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转变。
市民游客在东谭村农业生态旅游采摘园的向日葵花田内打卡拍照。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康登淋 摄
在东谭村内,一处“积分制兑换点”十分醒目,兑换点列有积分兑换清单,如10积分兑换食用油、6积分兑换10斤大米等。“东谭村是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试点之一,农户通过日常开展活动获得的积分,可以免费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受到村民的广泛支持,真正做到村务事变成家务事。”东谭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韦国庆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承载着历史印记和农耕文明的很多老物件、老农具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卜创村,村内不时可以看到用作展示的古石器。“这是村民捐赠的老物件,都是我们羊山文化的载体。”王元杨介绍,石臼、石磨等物件装饰了村庄,留住了美丽乡愁。
东谭村农业生态旅游采摘园内,向日葵向阳而生,茁壮生长。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康登淋 摄
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借助产业的发展,这个古老村庄实现了蝶变。
在东谭村农业生态旅游采摘园,向日葵、波斯菊、油菜花等各色花竞相绽放。游客踏春而来,置身花海之中,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影,勾勒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据了解,东谭村围绕“花海经济”打造田园风光,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特色产业不仅富了乡村美了面貌,也让我们实现了就近就业。”村民方吕颜负责采摘园的管护,谈起现在的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珠崖文化、蔡氏文化、红色文化、羊山文化,这些都是鲜活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让乡土文化有‘根’可寻。”王元杨说道。
来源:海口日报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