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行,每天都在与陌生而新鲜的景物不期而遇,这都是一种邂逅吧。邂逅总是带着意料之外的收获和喜悦,正如接下来金界寺给我的感觉。多数人出外游玩总是要提前做些功课的,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别人的游记攻略,关注一下当地的美食,列出必去的热门打卡地等等,然后就是满怀期待着出发的日子。
前些年每次出门前,我也会认认真真的做好功课,这样做无非是担心被坑、被骗、被套路,前些年旅游市场野蛮发展时期,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次去井冈山,同行的团友问了一下售卖的野生药材,店家直接给打成粉了,50元一克,你要不要吧?!最后只好掏钱买教训。或者是担心吃不上饭、住不上店、赶不上车,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特别是节日出行,如果没有提前约定好,那还真有可能把好好的旅程变为人在囧途。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旅游市场日益规范,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旅游景点已经很少见了。而携程、艺龙、途牛、大众点评、马蜂窝、电子地图导航等等手机APP的推出,使旅游出行的便利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当然需不需要做功课也和你的出行方式有关系,如果是跟团游或者像我们这次结伴出行,就要省很多事了,大小事务有导游或领队,你只要准备好钱就可以了。
也正是因为旅游出行的便捷,近几年我基本不做什么旅游攻略了。同时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旅行的认识、心理定位都有所转变,心态也日趋平和了,一次旅行就是要自由自在、率性而行,何必把自己束缚在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中呢?或者是看着别人的游记,计划自己的旅程,那不就成了走别人的路,重复别人的故事了吗?这样信马由缰、随遇而安的游玩真的挺好,每个景点、每处风景都是见所未见的新鲜、现场直播的真实、直达心灵的冲击,而不是从网上查来的,照片上见过的,别人那听来的。
金界寺,不是我要游你,而是因为你恰巧在这里。
走过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月亮门,眼前出现一座吊桥,让人眼前一亮,这金界寺还是蛮大的。
记得有一部老电影叫《清凉寺的钟声》,五台山古称清凉山,那这里可以叫清凉山金界寺的钟声吧。
一个雕砌精美的门楼,上书“上师塔院”。当时拍下这张照片只是觉得这门好看,却不知其真意。好奇心驱使下,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从金界寺——上师塔院——能海上师——清定上师、清海上师,一路查找下来,真是感慨颇多。
金界寺依山而建,整体建筑是由从下而上三进院落组成。由于我们是从山上下来,所以首先进入的是第三进院,也就是“上师塔院”。其形制像是藏经阁,建筑物是两层阁楼,面阔五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顶。前面安放三座汉白玉舍利塔,分别安卧着能海上师与他的高足弟子清定上师与清海上师。三塔中间为能海上师之汉白玉舍利塔,1981年建成,1994年改建。
这个建筑其实是能海上师纪念堂。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能海上师,他是朱德元帅的老师,建国初期的佛教协会副会长,西藏和平解放功臣,五台山现代佛教香火传承重要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去搜索一下,这里我就不搬运了。
第二进院现在是文殊殿。庑殿顶装饰华丽,顶部的几条龙在屋顶上很是显眼,而且顶脊正中安放一座13级密檐式八角宝塔。
宝顶上的造型独特,与常见的吉祥瑞兽不同,本人建筑知识浅薄,对此不明就里。
寺内建筑都是近些年所修建,历史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几进院落层层递进,虽然规模不甚宏大,但也错落有致。
建筑上的龙形装饰
看着上面满是龙形装饰,原本以为这是一座御碑,看了碑文大概是对捐款修缮信众的基数。其实,从进入金界寺以来,多次在建筑上发现龙纹,对此很是奇怪,难道这还是一处皇家寺庙?
唐朝,烟雨中的寺院布于山中,金界寺便是华严宗的道场。《清凉山志》记述的宋代名相张商英在这里屡见神物,发愿重修寺宇。到了清代,爱新觉罗氏们崇佛护法,将金界寺辟为皇家道场,康熙皇帝十六子赢禄许愿祈福,在宋元建筑的基础上加以扩建重修。挖掘出的碑石中记载,金界寺在清朝一度更名洗心堂,占地面积之大,在五台山寺庙丛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见着一只精神的小狸猫,很有精气神。
这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啊
又见到一只奶牛猫
狸花猫找它玩来了
逗弄它们,想拍个正脸,就是不为所动。
金界寺山门不大,装饰华美,“上师塔院”、“金界寺”匾额金光灿灿。
金界寺山门前广场,看着沙堆,看来还在建设之中。这也是五台山普遍现象,到处可见大兴土木的景象。
回看金界寺的历史让人叹喟,网上的一段总结很到位:五台山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王弘法、名公外护与高僧行止的历史。金界寺也不例外,除了宋太祖拈香礼佛、张商英弘法建寺,清康熙亲往朝礼以外,更有名僧大德行旅与住锡的描叙。无论是明成化年间的清玉禅师还是清康熙时期的立禅和尚,他们都用僧家独特的修为书写了为后人所仰慕的人物篇章。历史运行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又一代凡圣同仰的大德走进这里,这便是我国现当代著名高僧能海上师。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撰铭文:“承文殊教,振锡清凉,显密双弘,遥遵法王,佛履冰结,智匀金刚,作和平使,为释宗光,五顶巍巍,三峨苍苍,法塔崇岳,德音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