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是阿瑞同学
冬日的雨天,又看到《知否》里孔嬷嬷教盛家三个女儿学规矩的这场戏。
再次被震撼到了,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这场群像戏虽然是为了给盛明兰的成长做铺垫的,但它也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一个人认真认错的能力决定了她的成长。
点茶品香难道盛祖母不会教给三个孙女吗?当然会,但是盛祖母请了孔嬷嬷来教,就很有意思了。
孔嬷嬷是一个在后宫里生存过的人,她除了会表面的功夫,更懂得立世的硬本领。
这层道理盛祖母懂,盛纮也懂,只不过盛纮在表面上迎合孔嬷嬷,内心深处却并没有多认可她,因为他在事后格外心疼墨兰,主动跟墨兰道歉,让她不必抄香约,只管睡觉。
而在这场戏里,真正在学道理的人只有盛明兰。
因为只有她在认认真真地琢磨事儿,在想着自己学到了新知识。
而后,盛明兰逐渐将这种新知延伸开来:
从管家到回宥阳帮淑兰姐姐离婚,从婚后管理澄园到还有余力帮沈皇后排忧解难,盛明兰的【能力】都是从这个名场面开始的。
所以说,这场戏早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了。
那么,为什么只有盛明兰能学到这个硬本领呢?
抛开祖母认为是明兰小时候吃过苦的缘故,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盛明兰的身上有一种强者特质。
这个特质表现在:她会认错。
商业周刊的创始人金惟纯先生说: 人生有一个捷径,这个捷径就是认错 ……真正的认错是热情的、有力量的,真正认错是欢喜的,真正认错是迫不及待想要去改变,想要有所不同的,这才是真的,叫作生惭愧心。
在孔嬷嬷说完几个兰的错处后,大家的反应是很不同的。
墨兰其实并没有觉得自己错了,所以她在否认,还找盛纮撒娇:爹爹,我没有。
而如兰虽然有些不服气,但她也认可孔嬷嬷说的事实,认了当下的错。
唯有盛明兰,她听到孔嬷嬷把她【没错也错、置身事外】的事实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所以盛明兰激动地说道:嬷嬷说得是,我该打。
人的成长是需要对比去看的。
盛家三姐妹第一次私闯前厅,明兰和如兰被罚跪,那一次明兰在表面上认错了,但在心底里,她也在暗暗埋怨盛纮的不公。
在祠堂罚跪的时候,她对如兰说:五姐姐你说了那么多,父亲可有信一个字……不管怎样,父亲都是要偏袒人家的,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盛明兰其实是觉得委屈的,她不说不代表委屈不存在,而现在孔嬷嬷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她错了。
所以,在这次教导事件中,盛明兰不仅获得了新知,还树立了在事情上磨炼的正确姿态:正确的思维方式。
这和盛纮的教导有着本质性的差别。
这次挨了打,盛明兰也很高兴。
她还专门对祖母说:跟着这样的嬷嬷,孙女就是每日挨打,也是心甘情愿。
这就是她的惭愧心。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 人并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影响,而是被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左右。
假如盛明兰也像墨兰那样,觉得孔嬷嬷就是欺负她弱小、没人保护,她大约也很难成长起来。
在事上磨练,我们真正需要磨的,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认识到过去的认知缺陷,然后去改变内心的看法。
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就是盛明兰能赢到最后的根本原因。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一件负面的事情,你积极地看待它和消极地看待它,对你的影响有着本质差别。
很多时候,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陷入到不好的情绪里。久而久之, 就很难建立积极的困难应对机制。
但是在社会上生存,大家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有的人可以很快从事儿上进步,有的人反而很怕事儿,就是这个原理。
我过去就属于很怕事儿的那一类人:怕与人交流、怕与人对视、怕被人看不起、怕自己不行……
总之,很多害怕、负面的情绪在影响着我。
从毕业开始,我才在工作中,不断建立对事情的正确认知,才意识到丢脸了不要紧,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就行,然后,才有了一点点进步。
最近看到变阳的张兰在坚持卖货,就特意去看了一下她的直播间,当我听到这个人躺在床上一边带货,还一边鼓励大家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
兰姐说: 不可怕,就是你要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不就一个小冒冒吗,一个小感冒怕什么呀……别太当回事儿,你觉得它可怕它就可怕,你觉得它不可怕它就不可怕……
可能有些人会说,她是公众人物,她当然要树立这么积极、正向的形象了。
这就是我之前的看法,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
因为从这段话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态度,所以,张兰的逆风翻盘,我觉得是有迹可循的。
而当我再看《知否》,看到孔嬷嬷教规矩这一幕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深刻、很深刻,不是看到墨兰和林噙霜被人摁住了命脉的深刻,而是自我成长的深刻。
因为我终于意识到,一个人能不断进步的根本:
是要学会在事儿上磨练,尤其在犯了错的时候不仅能虚心认错,更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自己做出改变。
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帮我点个赞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转发、点赞、点在看,都是爱-
往期精彩推荐:
作者介绍:
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我是阿瑞,一个写剧评的情感博主。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是阿瑞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