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贾载明:邱姓人与孔子

时间:2022-11-02 07:33:25 热文 我要投稿

邱姓人与孔子

(丘逢甲)

“邱”姓原来不姓“邱”而姓“丘”,同音不同字。传说最早的丘姓源于帮周武王打天下的那个名扬历史的人物姜子牙。因为助武王推翻腐朽的商纣王有功,被封于现在的山东省淄博一带。封国的名称叫齐国,都城建在一个叫“营丘”的地方(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后代中有的以地为氏,称为丘氏,是为丘姓正宗。

那个地名为何名“丘”,是因为四面都有河流绕过,中间却凸起一片旱地,所以叫“营丘”。看来丘姓是依据地名而定,本质上是象征地理的形态特征。

邱姓为什么和孔子搭上了关系,因为孔子姓孔名“丘”,也就是孔子的名与邱姓人的姓撞了车。古时避讳姓名和皇帝的名同字,孔子是圣人,连皇帝也要跪拜,所以更加要避讳了。但改名容易,改姓却难。孔子还没有被尊为圣人的时候,丘姓就有了。我在先,你在后,为什么要改。所以丘姓人一直坚持这个姓。

但到了清朝,雍正皇帝为体现自己尊孔的虔诚和决心,不仅有一系列尊孔的措施,连避讳方面的事也考虑到了。看来丘姓是姓不成了。雍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725年,颁发诏谕指示: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这样,雍正让后来的丘姓就这么多了一支“耳朵”。

丘姓人在现在全国前一百名大姓中排列第77位,占总人口的0.27%。丘姓人的素质比较优秀,多出学者、文士,壮士。可能是受到姜子牙的影响吧。最早的大名人要算左丘明了,也与孔子有瓜葛呢!传说左丘明曾经和孔子一起研究过历史,“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左丘明帮了孔子所著《春秋》传播的大忙。《春秋》记述的历史太简单了,于是左丘明写出《左传》,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对阅读孔子的《春秋》很有帮助。《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真是了不起呀!看来,孔子和左丘明关系很好,情投意和,知识渊博,品德高尚。他俩好恶也一样,也就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接近。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意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过头的谦卑恭敬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这种人可耻。心底藏着对某人的怨恨,表面却要去和那人友好,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这种人可耻。”大家看,他俩的品行多好!

读者注意,左丘明不姓“左”而姓“丘”。因其世代为左史官,人们尊称他为“左丘明”。

近现代的大名人,一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烈士邱少云,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燃烧弹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壮烈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年仅22岁。另一个是诗人、伟大的爱国人士邱逢甲,他生于1864年,1912逝世,中国台湾人,原籍广东梅县蕉岭。中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乡民训练,以备战守。《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三次刺血上书,要求“拒倭守土”,后为义军统领,抗战20昼夜,兵败后逃至原籍广东今蕉岭县。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谘议局议长。中华民国成立后赴南京,被举为参议院议员。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传世。

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愤的爱国激情,风格上受杜甫、陆游诸家的影响:“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愁云极目昼成阴,飞鸟犹知恋故林。破碎山河收战气,飘零身世损春心。”“天涯梦断少书还,梦人虚无缥缈间。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等。现在的广东省蕉岭县淡定村丘逢甲故居挂有一联:“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南腾天马,北渡仙桥,林泉皆胜境,同藏出处尽随心。”表明了此地丘姓人艰苦创业,品性高洁的追求。

也就是这个邱逢甲,又和孔子搭上了关系。他倡议“邱”姓恢复“丘”姓。时代不同了,不应该有什么避讳了。他首先将自己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全国其它很多地方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所以“邱”姓人多而“丘”姓人少。但不论是有“耳朵”的“丘”还是没有“耳朵”的“丘”,其姓氏起源都相同。

我看不恢复原姓也无妨,虽有“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说,但改已经成为事实。从字的文化意义看,“丘”比“邱”复杂,有“土丘、沙丘、丘陵、丘壑”;“坟墓”;“一丘田”等多种解释,“邱”仅有“不好”和“土丘”(与丘同)两种解释。象征意义都不是很好。但从书法形态看,“邱”比“丘”要丰富多彩一些,不象“丘”显得很孤立、单薄。所以我说“邱”姓,不恢复原来的姓也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