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对羊圈里进来的狼负责?
最近,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小游戏火爆网络,号称“通关率不到0.1%”,让玩家反复挑战、观看广告。“羊了个羊”虽好玩,但游戏潜在风险也随之而来。
9月28日,“女子为玩羊了个羊看广告被骗9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
一女子为获取道具,观看了贷款广告,有资金需求的她便按指引下载并注册了一款贷款APP。
她见贷款APP显示有余额,为了提现就按照客服指引累计转账9万元,之后意识到被骗。
谁该对此负责?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王小月、红星新闻记者罗梦婕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羊,对此该负责;微信,同样要负责。诈骗案之中,没有无辜者。
羊了个羊的成功,很偶然。
但它的成功,倒是给出了一个休闲小游戏的爆火方法论:玩法体验要有差异性,哪怕三消这种规定动作,也要有意外之惊,如通过率0.1%。
但复制者“死”。
此类难度玩法,一招鲜,不能吃遍天下,只是这个脑洞可以开启游戏设计人员更多奇思妙想的脑洞。
同时,小游戏的热度哪怕爆款,也只是十天半个月,此前诸如神经猫、大西瓜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其设计初衷就是一旦爆款就赚快钱、一旦平凡就用超长时间线的长尾获利。
但在成功之中,也要看到问题,即监管漏洞。
事实上,问题不止是在羊了个羊身上。
游戏里的广告问题属于“顽疾”,目前行业里对于其的监管还不完善。
在内含诸多小游戏的微信小程序里,最令玩家唾弃,以及最容易受骗的正是游戏里不得不看的小广告。
有玩家就对表示,为了获得游戏里的道具,他不得不花时间看广告,但常常因此误点进其他链接,“有时候因为广告的诱导,还被‘骗’着去买了一些没用的小玩意儿。”
据市场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微信游戏小程序报告》显示,每5名小程序用户当中,就有4名是小游戏玩家。这意味着小游戏为游戏行业带来的流量红利十分惊人。
然而,在小游戏疯狂吸金的背后,往往存在套路用户的争议,特别是令无数用户厌恶的广告套路。
小游戏嵌入广告来自各种“接口”。
如平台选单、广告联盟推送或自行承接。
对于平台也好,游戏制作者也罢,都需要对相关广告的资质进行审核,对广告抵达的内容是否有问题、消费者是否有投诉,及时回应和处置。
对于一些可能带来投资理财风险的广告,要主动添加醒目提示,对于出现明确诈骗内容的广告,应该果断关停和诉诸法律责任。
游戏里一旦广告泛滥,不仅会给用户带来糟糕的体验,还容易因一些虚假广告出现诈骗行为,
嵌入广告存在一定诱导消费的行为,玩家应仔细甄别。
小程序平台、游戏厂商的监管责任,不能缺位,否则就会伤害到用户,也会伤害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品牌美誉度。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