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浙东唐诗之路

时间:2022-04-11 15:20:45 热文 我要投稿

唐诗之路,一般指“浙东唐诗之路”,据《“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从杭州、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温岭、温州和新昌向东经奉化、宁波、舟山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遗迹众多,有450多位唐代诗人倘徉并写下大量相关诗篇的一条文化线路。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可知,“浙东唐诗之路”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按规定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由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1年,在南京举办的“唐宋诗词国际研讨会”上,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在天姥山下蜿蜒的剡溪曾经是一条“唐诗之路”,如今它已经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论点并不为主流学者所接受。但竺岳兵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他组建了“唐诗之路研究社”,孜孜不倦地探索考证着唐代诗人同剡溪的关系。节目中走访了浙江新昌,拨开“唐诗之路”的神秘面纱。

浙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七千年到一万年,浙东的先人们已能建造土木结构的房屋、种植水稻、豢养猪狗……自晋代起,这里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在这里滋生;以沃洲为核心区域的佛教“般若学”的兴起,标志着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佛教“天台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流行鼎盛时期的到来;生活在越剡的王羲之书法艺术,被后人推崇为“书圣”,在中国书艺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以天姥山为创作题材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包括饮茶、弈棋、音乐、园林、造纸等在内的名士文化,对后人的影响至今不衰。

到了唐代,“千岩万壑”的浙东山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唐代诗人十分向往的精神乐园,有400多位诗人来到在这里,除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据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社长竺岳兵考证,最早来到新昌游历的唐朝诗人是被李白称为“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白居易曾经三次长时间漫游浙东山水。在这里写下《沃州山禅院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州、天姥为眉目。”《唐诗三百首》共有77位作者,其中有51位,是浙江人和游寓浙江并留有诗篇的人。

1993年7月18日至22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专门在新昌县举行了“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会议肯定了“唐诗之路”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行文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此后,在新昌县共举行了多次大小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中会议规模最大的,有1994年11月22日至26日,有120位学者参加的、以研讨“浙东唐诗之路”为重点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最多的,有1999年5月21日至24日,在我县举办的“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还有来自美、日、加、俄、德、澳、韩八个国家的代表,浙东人文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获得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肯定和赞许,“天姥即王母”的观点,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被写进了《会议纪要》予以肯定。千百种新闻媒体报道浙东唐诗之路的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进展情况。人们已普遍有一个共识: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2007年,新昌县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 2008年5月,上虞市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

“唐诗之路”已经为当代社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光明日报》的题为《一项文学研究带动一方产业》,对此作了专题调查报道,其它诸多媒体文章也都说明:“唐诗之路”对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优化区域环境、增强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节选)

第八条 “浙东唐诗之路”属哪类遗产

“浙东唐诗之路” 应该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线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如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征等;国外的如日本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西班牙与法国的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巡礼道路。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从杭州、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温岭、温州和新昌向东经奉化、宁波、舟山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遗迹众多,有450多位唐代诗人倘徉并写下大量相关诗篇的一条文化线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可知:“浙东唐诗之路” 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按规定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由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九条 “浙东唐诗之路”怎样申报世界遗产?

一、捆绑式申报:捆绑式申报又可叫做一揽子申报,就是把七大文化底蕴和由此派生的各种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申报,其包容如下:

1.以中国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发祥地。

2.以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为代表的佛教中国化时期佛学修行者的中心地。(见说明1)

3.在中国佛教盛行时期,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诞生地。

4.以天姥山(天姥即王母)为中心的道教巩固充实时期的中心地。

5.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6.以元嘉年间天姥山山水画为标志的中国山水画的源头。(见说明2)

7.以谢安为中心的士文化的中心地。

8、由上述七大文化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场所。

说明:

1.依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任继愈《中国佛教史》、日本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

2.山水画的源头:(根据《唐文拾遗》、《全唐文》、《容斋随笔》《太平御览》等文献记述,“唐诗之路”某山水画的源头

二、当前亟务:从第四条“申报世界遗产的流程” 可以看出,如果计划二、三年内争取申报成功,那么,当前必须编撰申报文件,争取在2012年 3 月31 日前列入国家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就是说,先把“号”挂了,细工作接着做。

为此,要健全落实2007年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努力促成浙江省政府成立“浙江省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 。同时,健全落实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组(详见下面第十条),先把编撰申报文件开展起来。

第十条 申报世界遗产的主要工作

上条说的“先把号挂了,细工作接着做”的细工作如下:

1、遗产文字描述:历史状况、文献资料,保存状况、现状描述。

2、遗产图表描述:不同范围内容和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图和平面图。

3、遗产影像描述:幻灯片、光盘、影片资料。

4、遗产的真实性、遗产的恢复、线性遗产的缩形展示、有关本遗产研究成果的论著和相关机构的资料的整理。

5、组织对“浙东唐诗之路” 文化底蕴山水画等的学术论证。

6、编撰提议列入名录的理由:符合哪些规定的标准、并提供最终的评估报告。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对提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评估,对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区则共同评估,决定是否符合标准和真实性条件。

7、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立、保护措施、保管过程、开放计划。体现在有完整的保护统划,这个保护规划要有保护范围,还有一个叫缓冲区。在保护范围内基本上不允许作任何改变。除了要有完整保护规划外,还要有具体的保护法规。要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保护资金怎么落实,保护存在什么压力等详细计划。

一般情况:

新昌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成立的新昌县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之后不久,浙东唐诗之路所经之地各市、县,纷纷要求申报世界遗产。

2008年5月,嵊州市人民政府、上虞市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嵊州市开展全民“我爱背唐诗电视擂台赛”,上虞市摄制完成《唐诗之路》电视片,以诗人、书画家、摄影师、新闻家为主体,开展了“重走唐诗之路” 活动。

2010年夏,宁波市报业集团与宁波市环保局主办的、由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参加的每年一届的“山·江·海环保故乡行”活动,以唐诗之路为主题,和读者一起寻访宁波境内的这条“唐诗之路”。

台州市以台州大学为中心,开展《“唐诗之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等,对“唐诗之路”进行数十项课题研究,还开展了“唐诗之路”天台山的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台州利用“唐诗之路”,以雕塑、碑亭等形式美化公路、建起公园。

舟山市则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了“海上唐诗之路” 一词,对“唐诗之路”进行研究;

去年11月31日,一个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温州市道德文化学会一行150人考察“唐诗之路”。说明沿线各地对于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是高涨的。如果浙江省政府出面加以组织领导,定能大获成功。   旅游景点定位文化遗产有两大方面:

一、物质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与蒙古国联合申办的蒙古长调。

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

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现场,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如兴共同为“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摄影:汤华生

陕甘浙三省签约“诗路一号产品”,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摄影:汤华生

2018年11月22日,“共建大花园 共享美生活”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在新昌县召开,共寻诗路文脉,共谋产业发展,共话文化兴盛。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邓葳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唐诗之路”沿线各市、县(区)相关负责人,文旅业界专家、文化学者、投资机构以及全国媒体等参加会议。

新昌县委书记李宁在会上致欢迎辞。他说,新昌是山区小县,但工业实力雄厚,科技创新领先,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底蕴更是源远流长。新昌学者竺岳兵先生首先提出“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概念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其作为提升新昌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特别是将唐诗文化元素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以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鼓山唐诗公园为纽带、唐诗风情镇村为节点的唐诗文化全域旅游格局。未来,新昌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研究新高地”、“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样板地”、“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全省大花园建设和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活动安排,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介绍了汇聚全国各地30多位“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学者思想结晶的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整体情况。

陈尚君说,回顾从“浙东唐诗之路”提出到现在为止,根据新昌的文化建设以及与学术界长期友好的来往,确定了竺岳兵先生提出的“浙东唐诗之路”所具有的范围确定性、形态多样性、文化继承性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专家们还讨论确认,天姥山就是在剡中,在新昌,并认为剡溪、沃洲、新昌、天姥是追求个人自由,热爱自然山川,个人和自然完美融合的文化集中体现,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同时,研讨会认为,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和精华地,文化底蕴深厚,前期工作成果丰厚,需要继续保持发挥这一优势,利用好研究平台,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专家的力量来新昌做“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共同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使新昌成为全省诗路建设战略中的重要智力支持。

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强调:“要以唐诗为着力点,做好唐诗文化这个品牌的物化;以唐诗之路为发力点,做好转化的文章;唐和诗结合起来是文化自信的概念,做好深化的文章,要从个别诗人生活情趣和情怀中解放出来,走向绿水青山,走向人民大众,走向火热的改革发展。唐诗之路要从一个文化符号转化成区域的形象、品牌,从一种文化情怀转化为发展动力,诗路品牌的打造既要落地聚焦,又要开放共享,不能排他。”

如今,“唐诗之路”构建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也为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提供了新的课题。此次会议将促进浙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擦亮浙江大花园建设的特色名片,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来浙江穿越浩瀚诗篇、领略唐诗之美,使唐诗接近现实、走向世界,共同续写“唐诗之路”未来发展的传奇篇章。

当天的会议,还举行了浙江“唐诗之路”主题文旅项目路演对接活动。新昌县重点推介了芭蕉山居文旅项目,并听取了与会文旅业界专家、文化学者和投资机构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