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芒种青年创作季」:校企联手,能够盘活多少短视频人才?

时间:2022-06-08 11:20:40 热文 我要投稿

「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

这是描述中国人才分布的一句笑谈,说的是,互联网核心人才聚集在中关村,传媒核心人才聚集在马栏山。

为业界公认的,马栏山是长视频核心人才的摇篮。这里有全中国最密集、最领先、最稳定的长视频人才,双平台融合后,湖南广电公布的影视综团队数量高达77支(48支综艺制作团队,29支影视制作团队)。

多年之前,笔者采访过湖南广电,他们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在真刀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更是在薪火相传中,师傅带徒弟、兄姐带弟妹家族式的传承中,不断承继来的。

然而,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格局,会被改变吗?

除了芒果体系内部的「家族式传承」,会不会有全新的路径呢?

人才如何孵化?

显然,芒果人找到了——

除了内部机制的「家族式传承」,还可以内外联手的「校企间共培」。

因为长期关注芒果系的动向,又与传媒大学有很深的渊源,1号很早就留意到了芒果TV大芒计划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举办的「芒种青年创作季」。

这个「芒种青年创作季」,分为两大赛道——

一个赛道,叫做「芒种毕业作品扶持单元」。

这是一个专门面向影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赛道,以「短片成品」为参选形式。

芒果TV从全国各大高校共征片303部,其中,入围60部。在这60部中,选出50部作品,每部获得2万扶持基金,共计100万元;选出20部作品,举办「线上展映」,以「朝歌」「向野」「她」「错综」「归处」「生民录」等6个主题单元展出;同时,这些进入「线上展映」的作品,还会获得「大咖交流」的机会,得到名师名家对毕业作品的深入指点。

对于站在毕业与就业分水线上的应届毕业生们,这既是一次提前的试炼,让他们校园时代最后的成果提前地走向了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一堂最后的大课,在他们正式「出师」前,接受老师们对还是「学生作品」的创作,最后一番教诲。

另一个赛道,叫做「青年短片创投会」。

这是一个广泛面对全体青年影视人的赛道,以「短片剧本」为参选形式。

这条赛道走得是「WIP创投模式」(WORK IN PROGRESS)——

首先,通过「全国征集」,从全国144个短片剧本项目中,经过初评、复评的整体评估,筛选15部作品进入「创投会」。

接着,进行「线上路演」,导演进行项目阐述,评审进行点评提问,双方进行互动交流,最终,8支团队获得总计45万的创作资金扶持;

最后,开办「线上展映」,在创投会结束后,获奖团队就要将剧本拍成作品,最终,芒果TV也将为这批作品设计专属页面,进行站内发布。

而这样的模式,1号认为,就是最名副其实的「产学研」:

研,是创投会前,青年影视人自主研发短片项目;

学,是创投会中,青年影视人向学界、业界大咖学习;

产,是创投会后,青年影视人拿到资金扶持,把研发的项目、学习的经验,转化为实践的生产。

著名的电影学者、影评家、剧作家 焦雄屏

由此,两个赛道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校企人才合作的完整图谱——

既精准给了应届毕业生这样一个特殊人群机会,也泛式地给了全体青年影视人机会,不论你是在读的、应届的,还是毕业的,只要你是有才的、敢拼的、有梦想的;

既给了业已完成的成型作品机会,也给了仍在前端的雏形作品机会;

既能立竿见影地直接挖掘人才,也能在WIP过程中孵化人才,给他们指导,给他们资源,给他们平台,让他们能逐渐成长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个对口承接校园端人才,面面俱到的人才挖掘与孵化体系了,让出于每一个年龄阶段、创作阶段、发展阶段的年轻人,都能得到无差别的机会。

校企如何联手?

对于这样一次校企合作,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对其寄望甚高。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说,「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发现我们年轻人那些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优秀制作,为我们影视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非常得力的支持和帮助」;

芒果TV影视中心副总经理戴玲说,「希望青年创作者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不忘初心,关注时代议题、感知时代情绪,拍摄出更多优秀的影像作品」。

校企双方,都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携手,让产学研一体化走向合作深水区。

事实上,这样一次合作契机,也并非一蹴而就的。

我们往往以为,产学研对学界、对业界都大有裨益,定然是一拍即合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怎样无缝地融合,怎样合适地落地,怎样确实地创造价值,并非那么简单。

所以,在正式开始运作「芒种青年创作季」之前,芒果TV与中国传媒大学,先是走过了一年左右的磨合期,时间的量变带来了合作的质变,双方协同了意识、打通了流程、清晰了分工,于是形成了合力。

对于中传,主要作用于「前端」,充分发挥其在学界的号召力,进行「组织工作」——

虽然这是「芒种青年创作季」的第一季,但是,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影视院校的合作网络。

自2021年面向全国开展征片以来,委会已与全国 27个省(区、市)86所院校达成深度合作。目前,已有全国范围内71所学校合作举办线下展映活动,共展映151场。

而「芒种青年创作季」能够这么顺利地打入校园、打入年轻影视人群体,离不开中国传媒大学在我国影视传播学界的领军地位,才能形成有效的组织、召集、运作。

对于芒果,主要作用于「后端」,充分发挥其为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转化工作」——

大芒在这次校企合作中的重要性,不仅是真金白银地拿出了总计150万的资金,扶持青年短片创作,更在于它让两个赛道的作品,真正有了一个从研到学到产的落地。

它让优秀的毕业作品,有了即时的转化,在毕业季中,就给他们办上了「毕业展」;

它让优秀的创投作品,有了延时的转化,在作品孵化后,有一个成果展示的舞台。

不只是短线的转化,也有中线的转化,甚至还有长线的转化。

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实打实的转化工作。

而在「中端」,则是芒果+中传,双方协力完成,包括了评选,包括了交流。

于是,双方各自邀请了强大的阵容予以支持。

大芒这边,邀请了著名的电影学者、影评家、剧作家焦雄屏,著名导演杨文军等业界大咖;

中传这边,邀请了著名学者胡智锋、高雄杰、杨乘虎等学界大拿。

著名导演 杨文军

而这样一次业界大咖与学界大拿的聚集,其实也是一次以人才为中心的产学研对话机会,去探讨一个自前端到后端的人才一体化输送体系,尤其对于今年行业不明朗、就业不乐观的境况之下,去做这样一件大事,是非常有意义的。

也让人们看到,中传之所以为传媒名校,芒果之所以为主流媒体,在变局之下的社会担当。

战略如何升级?

芒果,最擅长的,就是「走一步,看三步」。

这次与中传合作的一步,就有紧随其后的三步——

第一步,人才输送。

这是最肉眼可见的战略布局。

就像开篇所说,面对短视频的崛起,面对「轻内容」的流行,如果还想保持「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区域分布,还想成为短视频、轻内容时代的人才中心,就必须有所作为。

依托校企合作,大芒直接把优质人才汲取的根系,扎到了最前端,在给人才提供创作机会、展示机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向芒果生态输送了新鲜血液,为大芒微剧和轻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旺盛生命力的人才基础——

只要这个校企合作是常年举办的,那么人才输送也将是源源不断的。

第二步,内容升级。

目前,大芒短剧,以青春、甜宠为主。

但是,分析此次入围作品,以「创投会单元」为例,社会题材6部、科幻题材3部、家庭题材2部,其余,则是犯罪、悬疑、校园、青春各1部。我们发现,受到大芒关注的,是一些更有深度的、更加超前的、更加多元的题材。

而这,也让1号联想到了芒果剧场这几年的发展:

起步阶段,也是以青春、甜宠为主;而从这两年起,已经开始往现实主义转型,推出了「高稀缺、高品质、高创新」的芒果季风剧场。

那么,极有可能,大芒短剧也会沿袭这样一条发展路线——

在以青春、甜宠为存量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进行短剧高端化升级。

与此同时,大芒板块目前分为了短剧与轻综艺两大核心板块,而在这次赛道规划上,一种征集题材是剧情片,另一种则是纪录片。1号认为,一种可能是纪录片的人才可能会成为轻综艺的供给,尤其是纪实题材轻综艺;另一种可能随着人才流入,未来也可能规划「轻纪录」的新板块。

第三步,IP孵化。

虽然本次征集是以「短片」为原点的,但却未必以「短片」为终点。

短片,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作为长片的Demo,作为IP的试炼场。

事实上,我们在此次征集中,看到了不少有「短转长」开发潜力的好故事,比如已经在芒果TV线上展映的,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作品《新年快乐》,就很有「季风剧」的味道;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万丈光芒》,也很适合扩展成一部网络大电影。

1号结语

长期关注1号的读者朋友们,一定知道我们的定位,是「中国产学研先锋新媒体」;一定知道我们的志向,是为推动传媒业的产学研,略尽一些绵力。

说易行难,二者之间,多年以来,仍有一堵无形的墙。所以,躬行者少之,成事者少之。

正是因为理解,所以,1号更加认为,这样一次来自国家主流媒体与顶级传媒学府的产学研实践,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支持与传播的。

只有这样的事被看到,只有这样的利被理解,才有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合作会被推动。

在1号的读者中,有不少的学生,有很多年轻人,我们建议,不要错过任何一次能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妨提前准备,来年,继续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