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认定盗窃罪和诈骗罪
律师解答: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p><p>1、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因此,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p><p>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务,故意犯罪。<p><p>三、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诈骗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然后诈骗罪的共犯诈骗了大量的公私财务。<p>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p><p>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求:<p><p>(1)主要要件<p><p>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在两人以上。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p><p>1、两个以上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所有犯罪分子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p><p>2、两个以上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单位共同犯罪。<p><p>3、负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中通常被称为自然人和单位共同犯罪。<p><p>(二)客观要件<p><p>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所有犯罪分子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是指所有犯罪分子为追求相同的危害社会结果,完成相同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配合的犯罪行为。当危害结果发生时,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分为三种情况:<p><p>1、共同行动,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行动,即所有共同犯罪人都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甲乙双方共同杀害丙方,共同不作为,即所有共同犯罪人都未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构成的共同犯罪,如儿子媳妇共同抛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是行为,有人是不作为。比如铁路维修工A和B提前合谋破坏铁路设施,B实施破坏行为时,A假装睡着,不履行职责。<p><p>2、共同直接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犯罪分子没有分工,直接实施犯罪。<p><p>三、有共同的分工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教唆、实施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行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p><p>(3)主观要件<p><p>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所有共同犯罪分子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所有共同犯罪分子通过意思联系认识到自己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决心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的心理状态。其特点是:<p><p>1、共同认知因素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犯罪,而是与他人合作犯罪;第二,他们不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结果,还意识到其他共同犯罪分子的行为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第三,所有共同犯罪分子都预见了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p><p>二、共同的意志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的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的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其他人还看了:
★ 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警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当事人该怎么办该赔偿
★ 我辞职后社保还可以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