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我,在德国谈男友后,爸爸让我火速回来,还用断绝父女关系来要挟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057位真人故事

“你这个死丫头,小小年纪就不学好。跟男同学有说有笑的,也不嫌丢人。看我今天不打死你!”突然一个人影窜到我的面前,接着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痛。

14岁的我被打得晕头转向,等回过神来,看到的是爸爸金刚怒目的面容。他一边劈头盖脸打我,一边扯着我回家,丝毫不顾忌路人的指指点点。

这情景成了我心灵上永远都抹不去的阴影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长大以后,我努力挣脱爸爸的束缚,追求想要的生活。

如今快30岁的我,宁愿在德国当一名幼师,谈一个德国男友,也不愿回温州老家嫁人,更不稀罕爸爸赠予的一套房。

(在德国蒙昭小镇)

我叫欧尼,90后,祖籍浙江温州。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很能吃苦,在我和弟弟幼儿时就去北京打拼了,后来在北京买了房。

我和弟弟在温州做了几年留守儿童,小学时来北京跟父母一起生活。

爸爸是个特别严厉的人,对我的学习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对我跟男同学的交往十分介意。 哪怕是有男同学跟我打电话问作业,他也会很警惕地竖着耳朵听。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上初中时,仅仅是因为看到放学时我和一个男同学并肩走,就怀疑有早恋迹象,直接冲过来当街对我一顿拳打脚踢。

当时,年仅14岁的我,在恐惧和疼痛中被他打到尿失禁。从此,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爸爸暴打的耻辱,也在我的心灵上“烙”下一道丑陋的疤痕。

(在西班牙马德里旅游)

他一路把我打回家,当时我甚至有从楼上跳下去的冲动,幸亏妈妈护着我。

那件事让我至今还有心理阴影的,只要有人突然朝我跑过来,我就会条件反射一般的浑身发抖。包括影视上那些男人打女人的画面,我都吓得不敢看。

其实爸爸不是不爱我,只是他的爱用错了方式。他也不是重男轻女,只是对我和弟弟的两性教育截然相反。

他经常警告我不许早恋,但是得知我弟弟有喜欢的女生,他就非常支持。甚至还替弟弟买好小礼物,让他送给喜欢的女生。

在他的观念中,恋爱中的男方就是占了女方的便宜,女方很吃亏。所以他觉得儿子谈了女朋友就是荣耀,女儿谈了男朋友就是耻辱。所以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我要洁身自爱,远离男生。

(在罗马旅游)

我也知道爸爸的严苛管束是想保护我,怕我受到伤害。但是这种扭曲的爱让我压抑到几乎窒息,迫切想要逃离。

16岁时,我到河北读高中,一两个月才坐火车回一次北京的家,终于可以离他远一点了。

高考时,我第一年考上了一所三本传媒学院,但是我没去。回户籍原地复读,艺考仍然失利,最终去了浙江杭州的一所专科院校,学的是旅游管理。

学习期间,我还兼职做导游。在节假日,本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我却晚上背导游词,白天带团四处奔波。有时会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坐得我头晕恶心。

(跟德语班的同学们相处愉快)

正是这段辛苦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专升本的打算。我为自己打气:你必须加油提升学历,否则就得一直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为了专升本,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三年专科之后,又考入浙江工商大学,读了两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大专到本科,我断断续续做过两三年的外语导游,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眼界有点狭窄了,就想着做国际旅游团的领队。

拿到领队证不难,但是我考虑没有任何国外生活的经验就领队出国,肯定很难。于是我决定先去国外体验一下再说。

(做幼师培训期间跟意大利同学合影)

本科毕业后,我计划去德国,朋友告诉我走“互惠生”的路会比较省钱。

所谓的互惠生,就是寄居在德国人家里,帮人家做家务,人家管吃管住。既省了房租饭费,每个月还有三百多欧元的工资。也就是说,互惠生等于是半工半读的留学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德国人家里生活,每天都有很多的语言交流,这样的环境对学德语非常有利。

(身后是德国柏林涂鸦墙)

这个德国家庭里,女主人对孩子的教育让我很受触动。

德国,父母对三四岁的小孩已经有性教育了。孩子12岁以后,父母也会很坦然地接受孩子有男女朋友的事实。他们会教孩子如何避孕,而不是以打骂手段去遏制早恋,惩罚孩子。

这让我又想起14岁时被爸爸当街暴打的情景。在国内,多少父母都像我爸一样,总以爱和保护的名义去“捆绑”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爱不是保护,而是伤害。他们越是想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越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要远走高飞。

其实我来德国之前,爸爸也不支持。在他看来,所谓的互惠生,不过是个住家保姆而已,算什么留学生!不过说归说,当我向他要留学费用时他也给了。

德国的第二年,爸爸不再反对我留学,还时常把“女儿是留学生”的事发到自己的账号上炫耀,这让我感觉他就是个矛盾体。

(做幼师期间,和土耳其同事合影)

他还警告我不许在国外谈恋爱,早点学成归来,在父母身边找个可靠的男生嫁了。

其实在国内刚读本科时,他对我谈恋爱也一直是防范的态度。经常套我的话,问我有没有谈男朋友。当我告诉他没有,他就会如释重负一般地说:“那我就放心了。”

那时我已24岁,他还在防止我被男生骗了,这样的“保护”让人哭笑不得,更让我想极力摆脱。

到了德国,他还心心念念把我拴在身边,这让我越来越不想回国,甚至想久居国外。

我来德国之前,申请的是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专业。当时计划读完后在德国做对外汉语老师,但是不巧遇到了疫情,语言班停课,语言考试停止,很多公证资料也没法办。而且对方说我专升本的学历申请不了这个专业。

(在法国看海)

这时我面临的是一道二选一的题:要么在德国重读本科再考研,要么入乡随俗接受当地职业培训,做带薪幼师

最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留学计划,进军更有把握的幼师行业。这个行业带薪培训三年,就可以拿到幼师执照。而且幼师和护士,是德国非常紧缺工种。

这时的我,读书的目的已不再是简单的提升学历,而是更实在地冲着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

而且在这个德国家庭的生活中,通过男主人的介绍,我也对德国幼师行业产生了兴趣。

他说在德国幼师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工资很稳定。中午有午休,节假日还多,平时也不加班。人际关系也很简单,都是和同事、孩子们相处。生病请假也有福利,幼儿园仍然会给幼师发65%的工资。

(吃德国大猪蹄)

唯一的缺点是,幼儿园的工作每天都是单一重复的,而且比较琐碎。

然后,我用了两个月时间弄完了申请资料,找到了实习的幼儿园。

德国幼师后,我更加意识到爸爸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我们幼儿园里的孩子有的才一岁多,我们却不能强迫他吃饭和睡午觉,而是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而我爸,却一直在干涉我的人生选择。

在做幼师培训期间,我每个月有了稳定的工资,也有了固定的朋友圈,一周五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只有双休日才有闲暇。 生活和工作渐入正轨后,我也开始考虑自己情感方面的事。

一个大龄女生,如果说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无欲无求,除非她不是个正常人。后来通过一个交友软件,我认识了现在的德国男友。

(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废旧机场)

交往中,我首先发现德国男友具备了很多中国男生身上的优点,比如说开车接送我,帮我开关车门,逛街帮我拎包,回来主动做饭等,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人。

但 我最欣赏他的是,他非常尊重女性,不大男子主义。 比如我做自媒体、在网络上写文章,包括我喜欢养猫,他都是持以支持的态度。在一些事情的选择上,他会尊重我的决定,而不是横加干涉或替我抉择。

这让我想起了爸爸,他不仅对我,包括对妈妈也是专制了二三十年。所以, 在择偶这方面,我可以在别的方面要求不高,但是对于伴侣的性格非常慎重,决不会找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

我觉得,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正爱你的男人是你的同行者、合作者,而不是你的统领者。如果一个男人打着爱的旗号控制你的行为和精神,那么这绝不是真爱。

(和朋友家的两个小孩)

男友不仅性格和我比较契合,他的经济实力也很棒。他是做IT的,18岁的时候,就不顾父母反对一个人去了加拿大打拼了七年。

他家的经济条件也不错,但是他不向父母要经济支持。他说用了父母的钱,在精神上就不太自由了。他的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深深地影响了我,也让我越来越欣赏他。

男友父母也很赞成我们在一起。对于儿女的婚恋,西方父母不会太干涉。他们会帮儿女做参谋,但最终的抉择权会交给儿女。但他们在经济上也不太扶持,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不遗余力地付出。他们的父(母)子(女)关系是平级的,子女甚至可以直呼父母名字。

我跟德国男友交往的事,最初我没告诉爸爸,因为我知道他肯定很反对。他一直想让我在温州老家找个当地人,甚至外省的都不行。

后来知道我选了个德国人,他急得只差没飞过来把我拽回去。但是山高皇帝远,他气得跳脚也无济于事。

为了把我弄回去,他诱惑我说,只要我回国,就会在温州老家为我买房子。同时又用“如果嫁到国外,就跟我断绝父女关系”来威胁我。

(朋友的这只小狗好可爱)

对于他的软硬兼施,我无动于衷。虽然我知道,他也是担心我嫁到国外有风险。但我有自己的判断力,同时,也做好了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的准备。

不过,现在爸爸已不再对我紧逼了。因为他早早就让弟弟结婚生子了,每天有两个孙子要带。对于一个老年人,也许含饴弄孙才是他感到最重要最开心的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会渐渐接受我的跨国恋。

目前,我的计划是幼师培训实习完,找一所离家近的幼儿园,工作一两年,然后怀孕生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上班女性如果怀孕了在家也有一年工资可以拿,孩子出生后仍然可以拿工资的65%。

德国的福利还是挺多的。 有孩子的家庭,政府每月补贴250欧元。孩子将来如果读大学,补贴金可以一直领到25岁。算下来折合人民币大概有50万元,这一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

(品尝泰国小吃)

德国的医疗方面也有福利,全民都有医疗社保,做手术不用掏钱。

我身边有个外国朋友得了白血病,有医保,他没有花钱。而且公司也不能开除他,生病期间照样拿工资。正是有这样的福利,才让经济条件一般的大病患者得以生存。

我不是为了贪图德国的福利,主要是我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因为距离和疫情,我四年都没有回国了,与父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他这两年性格也越来越平和,通过视频电话,我明显感受到父女交流中亲情的温馨。

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只是他的爱像夏天正午的烈日,让我感受不到舒适,只会感到灼痛,想要逃离。

(在奥地利维也纳青年旅社外)

闲暇时我也会想他,也打算毕业后回国去看他。其实远距离相处,对我们都好。 有些爱太近了是伤害,远了是牵挂。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孩子过多干涉,过分管束,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放手。

就像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诗中所写: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

【口述: 欧尼 】

【编辑: 陈萍 】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德国  德国词条  要挟  要挟词条  火速  火速词条  父女  父女词条  断绝  断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