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酸黄瓜
距离AIGC在国内引发风暴已经过去近半年时间,但很显然,余波是“不止不休”的。
聚焦到文娱行业,面对可以生成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内容的AI,各个链条上的从业者们人人自危也蠢蠢欲动,尤其是后期、动画等与技术强相关的细分行业。
其中较为标志性的是两个月前来自光线传媒的一条消息。3月22日,光线传媒官宣将把晋江小说《去你的岛》改编为动画电影,不仅释出了AI制作的首张电影海报,同时表示,会深度使用AI进行这部电影的开发与制作。百纳千成、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华策影视等上市公司也在发文拥抱。
再放眼海外,这种步伐又更领先一些。Netflix于1月底发布了由AI参与制作的动画短片《犬与少年》,影视幕后团队Corridor Crew也在2月发布了用Stable Diffusion完成的动画短片《剪刀、石头、布》。
《犬与少年》的AI背景生成过程 | 来源:Netflix
而在这些实践背后,除了对新技术的探索欲,AIGC技术吸引行业关注的关键是什么?同时我们也想知道,在影视后期和动画领域,AIGC技术的普及程度如何?它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最近,娱乐资本论与行业内多家影视后期和动画公司进行了对话,大部分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拥抱AIGC。
行业头部后期公司天工异彩对AIGC技术的运用已经覆盖全流程,还在酝酿推出将AIGC全面接入工作流的工具;动画公司若森正在用自己IP的形象训练AI工具,为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做准备;数家IP公司宣布要用AI制作动态漫,直接进去产业链下游……几乎每家公司都针对AIGC成立了相应的部门或团队,提升效率、解决产能之外,从业者也在尝试用AIGC技术产生更深远的改变。
另外我们也将于上海电影节期间(6月12日)联手界面新闻举办《AIGC浪潮下的文娱科创新视野》,并同步发布包含文娱公司AI转型在内的“AIGC 50”榜单以及《AIGC实用操作白皮书》,百度、华为、昆仑万维、商汤等科技领军企业和AIGC创新企业,将与郭帆、陆川、上影集团、华强方特等影视、营销、动漫、游戏领域的知名从业者展开对话。请感兴趣的朋友扫码咨询。
后期、动画,都在用AIGC做什么?
在走访、接触过后小娱发现,在影视后期和动画领域中,有不少公司对AIGC的关注以及实际应用比这次热潮要早,而近期的技术发展,在让他们看到优化空间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入局者。
成立于2006年的天工异彩是一家全流程影视科技制作公司,迄今为止已经服务过500余部影视项目。天工异彩副总裁周辉告诉小娱,作为科技驱动型影视公司,天工最早关注AIGC技术在内容生成上的运用可以追溯到2016、2017年左右,在业务上有明显进展则是在2020年。
具体到制作上,天工对AIGC技术的应用在剪辑、调光、场景特效和生物毛发等环节均有体现,按照阶段划分,已经覆盖了从前期、中期到后期的整个流程。
比如前期,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剧本拆解,但重点关注的并非内容而是视效,天工采用语言模型自主开发了相关软件,分析都有哪些数字资产和特效镜头工作量,已经在每个项目中投入使用,“最近因为ChatGPT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在计划升级。”
再比如中后期制作环节,从最初只是在角色动力学解算、动态数字绘景的生成上有尝试,到如今,合成和一些二维环节是AI的重度用户,而深度图、AI抠像、延时视频效果等则是每天都在用。此外,如果项目涉及海外发行,可以直接改变角色口型的AI视觉翻译技术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而最近语言大模型和文生图模型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SOTA模型,上述技术都在趋于成熟,但在核心三维环节的视觉特效制作上,还没有出现完全替代性的技术。
再看动画领域,各公司对AIGC技术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
有的持观望态度,某家动画公司的运营总监向河豚君表示,能清楚地看到到这次热潮带来的冲击,行业的技术门槛在降低,但现阶段还是打算以观望为主,因为很现实的一点是,AIGC技术的引入必然涉及人力、物力的重新调整,考虑到今年的经济环境,更关键的是让项目顺利完成并上线。
有的已经投入使用,据百纳千成的2022年年报,在制作《雄狮少年》的过程中,团队就已经在数字角色、场景、动画表演等方面尝试使用AIGC技术,而筹备《雄狮少年 2》《逐日少年》《铸剑少年》等作品时,计划将AIGC 技术应用于更多的环节,比如辅助人物形象开发、动画分镜制作、概念设计、场景及动作生成、声音合成、宣传物料等。
动画IP《画江湖之不良人》背后的若森也很关注AIGC技术,但其副总裁杨磊告诉小娱,还没有将其实际应用在生产环节,因为若森的动画以原创精品为主,AIGC技术还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创作的要求,比如公司内部曾有同事尝试用AI工具输出大纲和梗概,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目前的感觉就是好看但没灵魂,原创最重要的还是灵魂。”
也因此, 若森的思路是未来寻求将AIGC应用于衍生品,“我们会把现有素材一点点投喂给工具,慢慢训练它,去实现我们想要的设计风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原来生产衍生品时用于外部设计师的成本就可以节省下来了。
从影视后期到动画,结合各个从业者的感受来看,AIGC技术带来的变化主要在于两点。
首先是提升效率,周辉提到,在中后期的部分制作环节里,原来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
而值得强调的是,就影视特效而言,不存在什么实质性难点需要通过AIGC技术去解决,其主要作用在于优化生产力,“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少有实现不了的特效,只要导演能想到确定的画面和运动,怕就怕导演和客户反复修改。这个时候,AIGC技术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因为生成足够快,迭代成本大大降低。”
在动画方面也是类似道理,仍以《雄狮少年》为例,决赛画面中的1800多个观众是基于 4 个基础人物模型由 AI 自动生成的。而在AIGC技术的帮助下,这部电影的制片效率得以大幅提升,150 人的动画团队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制片工作。
其次,AIGC技术缩短了不同水准从业者之间的差距,“各个公司的优势与长处不一样,可能有的公司画师水平一般,那AIGC的辅助可以弥补这个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来看,当AIGC技术与行业有了更深度的融合后,也势必会对大家在赛道上的站位产生影响。
降本增效、能力固化,如何拥抱AIGC?
在提升效率、拉齐水准等变化背后,AIGC技术还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或者说,大家主动拥抱AIGC技术的诉求是什么?
成立于2021年的星图比特,基于自研的生成式和判别式融合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定制服务,接触、服务的对象来自不同的行业,其中也包括文娱行业。星图比特创始人、《一本书读懂AIGC》作者张炯告诉小娱,大家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降本增效,文娱公司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人力成本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就一定有保障,AIGC技术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对增效的加持。
其二是能力固化,这也是张炯认为更加重要的一点,文娱行业中有大量内容公司,内容的质量和产量决定其营收,而这两点取决于创作者,人员流动、缺乏灵感都会造成不稳定性,但AIGC技术的自学习能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无论是给内容创作者提供灵感还是内容的校对,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往更深层次说,这次的AIGC热潮在本质上是技术变革,而每一次技术革命背后都存在着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张炯打了个比方,“就像电脑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更新、迭代,也会产生新的流量,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各种软件、app和服务都会应运而生。”
也因此,拥抱AIGC的企业势必将目光放得长远,打开AIGC的方式也不仅限于将市面上的已知工具接入工作流,而是在进行更自主性和根本性的尝试。
据周辉分享,天工异彩就在酝酿一个技术更迭和演变计划,这次的AIGC热潮加速了这项计划的进程,即开发并推广名为“天工神针”的系统。
此前,基于传统分工协作的工作方式,天工曾推出过“大禹”流程管理系统,但AIGC的出现意味着,行业会步入反分工协作、反精细化,同时也更加尊重超级个体的时代,与之相对应,超级流程、超级应用也会随之出现,神针即这样的存在,“我们围绕虚拟制片、虚拟视效打造了一套系统,会把前面说的剧本拆解等各个环节都包括进去,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全面接入AIGC的计划。”
现阶段,神针系统现在还是第一个版本,其开发进度已经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会先在内部试用和普及。但除了优化流程,这个系统还存在不小的想象空间,比如推广到全行业。
在周辉看来,这套系统的使用不必局限团队的类型或规模,“我们希望所有视频内容团队都能够享受到电影技术,过去这些技术是掌握在头部公司的,一般公司要做这个事情都有一定的门槛,但AIGC 技术会实现这种可能。”
而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天工异彩会从单一的技术服务者变成更广阔空间的图形图像学生产工具的提供者,业务方向和商业模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无独有偶,米粒影业的思路也是打造工具。米粒影业CEO张青告诉小娱,公司成立了一个叫“米粒AI实验室”的部门,专门负责与AI有关的业务。
据了解,这个部门由程序员构成,目前的规划是通过制作一条完全AI制作、没有动画从业者参与的片子,搭建一条完整的产线流程,“把从建模、美术设计到动画制作上的一系列工具都整合在一起。”
天工异彩后期作品
与天工异彩不同,新产品的出现不会影响米粒影业的商业模式,因为它更多还是提供给内部使用,而非卖给同行,“我觉得还是To C更有价值,To B我兴趣不大,如果内部觉得它特别好用,可能会开放给用户,或者社会上的一些创作者来进行内容共创,”
但引发商业上的变化,无疑可以视作一种更终极的目标,动画公司君艺心背后的不可能科技(掌阅科技子公司)同样看重AIGC技术,其创始人王良告诉小娱,除了在动画生产的前期流程上投入使用,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服务于公司的阅读平台,其主要规划是通过AIGC技术为平台上的小说建构场景、人物形象,让用户和内容更好地实现交互,以此影响社区氛围、拉动付费意愿。
同时,从业者们告诉小娱,对于AIGC技术的运用和进一步开发,涉猎动画业务的平台也动作频频,比如一直在该领域发力明显的腾讯视频,“据我所知,他们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也有外部合作方一起,已经开始做AI动画了,想做中国第一部全AI流程动画。”
据分析,这背后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是通过“第一部全AI流程的动画”产生行业标杆效应,另一方面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解决产能问题,有利于消化平台的海量IP。
如此看来,可以肯定的是,拥抱AIGC是当下和未来不变的发展趋势,而这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正如周辉所说的那样,“AIGC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对于传统的企业经营者并不友好,决策速度、资源配置速度和执行速度必须都得跟上,即使一段时间领先,很快就会有新的技术或者方案替代出现。”
对于个体从业者,他认为AIGC的门槛在于思维、意识和脑筋的开放程度,在影视后期工作中,传统的DDC软件技术学习门槛反而更高、培训周期更长,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向着精细化分工协作靠拢的,但AIGC技术会促进和放大个人的能力,而非进行限制。
“未来每个人都会是超级个体,拉着团队一起去拥抱新的技术变革、一起成长,先用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