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政蜀丞相,治水秦太守”。前不久去了四川都江堰,当时忧愁苦恼,甚难排解。我是历世甚深的人了,遇到一些人事却还是会执着,后来明白是夙缘所至,世间男女贪嗔痴慢,受种种苦,多不自由。
诸法因缘生灭,比如两块木头高速摩擦生火,生火之后将两块木头燃尽,只剩下灰,灰随风散去。男女情爱,亦复如是,缘生聚,缘灭散。聚时无悲,散后无喜,或为正道。
”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都江堰有个灌口城隍庙,“城隍”耳熟能详,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但我却是第一次见到庙。
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所以这种护城的壕沟就叫“隍”。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城隍庙几重檐隔,依山而上,看得出来历史很悠久了。此地是避暑胜地,站在山门处眺望远处的城市,有古今交错之感。
马王殿中供奉的是马王爷,道教中称“灵官马元帅”。
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如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辅吏,协调诸司,监察诸案后,方陈报于城隍。
这些神衹曾深入人心,塑造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大多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佛家认为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在内的十善业是善道之因。
偏离“十善业”则会在来生丧失继续以人类身份存在的资格并感受包括地狱在内的痛苦。
大多数当代人并不认为存在来生,也不认为自己这一生的行为和其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尽可能地去享受生活和快乐成为首要目标,但物质世界的快乐需要金钱支撑,因此围绕金钱开展争夺并为之付出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的努力变成重要的事。
如果道德仅仅只是一种无关痛痒的高尚选择,而不像古代中国人认为的那样不仅影响着今生的幸福并是来世美好人生的基础,道德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神道设教”的积极意义在于,人们因为内心有所敬畏,作恶的剧烈程度减轻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昌明。但科技很多时候在道德层面是无能为力的,一些对古人有用的传统文化如今也很难让当代人接受。
如何让传统文化当中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部分以鲜活的姿态发挥出正面的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
过去,城隍信仰在历代帝王的推崇下遍及中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两座建筑雄伟堂皇的城隍庙,总之,城隍神原是城镇的守护神,后来渐由守护神演变成对应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
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请求城隍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
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中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显示了当时官吏们对城隍的敬重和与城隍互相依赖的关系。
最后,以城隍老爷前的对联来收尾吧:不涉阶级须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 ,无分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
文图:大行子
编辑:陈希
编审:陈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