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狄仁杰个人简介(狄仁杰简介)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出身官宦家庭,祖狄孝绪,贞观年间任过尚书左丞,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狄仁杰自幼好学,明经及第而入仕途。先任参军、法曹等地方官,后因为官正直,才华出众,被唐高宗赏识,擢升入朝为官,历任大理丞、侍御史、工部侍郎、尚书左丞、都督、侍中、中书令(宰相职)等。死后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赠司空,追封梁国公。

狄仁杰是武则天称帝时期的着名宰相,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智慧过人,才华出众,为官刚正,遇事果断,敢作敢为,且多谋划,出计为民,建策为国。他献策能服智慧聪颖、权谋超群的武则天,甚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狄仁杰有奇才。但他的才华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有三个小故事足以说明。其一,专心攻读。仁杰幼年时读书非常专心致志,亦很聪慧。有一次,他家有个门人犯了公案,县吏到他家调查了解,家里的人都殷勤地出去迎接,唯仁杰坚坐读书,不闻不接。县吏责备他无礼,仁杰回答说:书卷中的圣人甚多,我都忙不过应对,那里还有空时间顾及偶然到来的俗吏,你又何必责怪我呢!说得县吏哑口无言。其二,磨练基层。仁杰明经及第后,在地方上任不起眼的小官时间很长,但他毫无怨言,刚直用事,磨练自己。还曾遭人诬陷而坐牢。好在工部尚书阎立本明察秋毫,在审讯中不仅查明了他的冤情,还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赞他说: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于是荐授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其时,仁杰家住河阳(今河南孟县),在赴任路过太行山时,因怀念家人。伫立山头良久,对左右人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白云亲舍这一成语由此而出,并成了游子们万古思亲的名言!其三,义感同僚。狄仁杰在并州任法曹时,同僚郑崇质接到命令出使边远绝域,此时其老母病,急需照顾。仁杰知其难,便主动向上司蔺仁基请求代郑出使。蔺当时正与司马李孝廉闹矛盾,见狄仁杰如此讲义气,自愧自己不如,乃主动找李谈和,他向李说了狄的义举后,感叹说:吾等岂独无愧耶?,于是两人相好如初。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由于狄仁杰长期任职基层,政绩显着,被唐高宗任命为大理丞,是为六品的审判官,此时狄仁杰已四十七岁了,他到任之后,以其刚正不阿和卓越的才华,办案理狱,深得百姓的拥戴和高宗的赞叹。史载,他曾在一年之内断积案一万七千件,没有一个冤枉而申诉的。他执法严整,连皇帝交办的案件也要按法而行,决不徇私。

仪凤元年九月,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一棵柏树,按律应处以免职,但高宗要狄判斩,狄再次面奏说罪不当死。高宗火了,变脸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侍臣们都催狄仁杰赶快去执行。但狄毫不惧怕,他知道高宗是个心肠软,重德礼,能听善言的人,于是以其渊博的学识,论古比今连讽带捧,决心用自己的智慧说服高宗不要枉法。他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帝)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争,罪止弃市(停止处死弃尸街头)。魏文(帝)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何主?此巨所以不敢奉旨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高宗越听越觉得是理,非常佩服仁杰的忠智,立即免去善才的死罪。数日后,擢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还有一件事,亦令高宗对狄仁杰的才华深表钦佩。有一次,高宗出幸汾阳宫(今山西静乐县),以狄仁杰为随使,途经鮅女词,就要遭到大风雷电之灾。因此,并州长史李冲玄决定派数万民工另辟一条御道。狄仁杰深知这是妖言惑众,胡说八道。如果另开道路要浪费很多民力财力,还要耽误时间,于是他制止李冲玄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沥道,何鮅女之害耶?并照常通过。高宗知道了这件事,赞叹说:真大丈夫也!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故,武则天把准备继位的太子李显贬出京城,让不中用的儿子李旦当傀儡皇帝,自己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揽权掌政.这时侯,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宁州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民族关系复杂,狄仁杰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做和睦团结工作,深得各族人民拥护,称他为狄使君,为其树立了德政碑,狄仁杰因政绩显着开始受到武则天的注意。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任命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任内在处理原越王李贞(唐太宗子)兵变的善后事宜上与宰相张光辅发生矛盾。一是如何处理被迫跟随叛乱的六七百人及其连坐家属五千多人。张光辅认为都是叛逆者,统统杀掉。狄仁杰则认为他们是诖误者,是被迫胁从的,主张缓其狱。他为了把真实情况报给武则天,又不给张光辅等人留下为逆人申理的把柄,采取了上密表的办法。他在密表里说: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皆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部分接受了他的意见,将这批人改判发配丰州(今内蒙河套西北)。二是张光辅是平李贞叛乱的元帅,自恃有功,纵将士抢掠百姓,要求狄仁杰多给俸禄给养,狄不同意。光辅怒道:州将轻元帅耶?狄仁杰不买他的账,对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何意。仁杰慷慨陈词说: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铮,纵其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张光辅理屈不能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奏仁杰不逊,被贬官复州(今湖北酒阳)刺史。

其实,武则天对狄仁杰处理豫州的政策是赞许的,她出于权宜之计暂时贬仁杰的官。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狄仁杰即被任为宰相。当武则天告诉他:你在豫州时,办了许多好事。可是有人谗毁你,你想知道谗毁你的人吗?狄仁杰很聪明.他高风亮节地回答说: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感叹狄是一个奇异的人。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正月,武承嗣(则天之侄儿)怨恨狄仁杰刚直,指使人诬告其谋反。武则天半信半疑把案子交由来俊臣审理,但吩咐一定要查明真相,不准动刑。

来俊臣是历史上着名的酷吏,是搞逼供信的专家,他并不按武则天说的做,而是按他残酷的用刑和诱供的办法逼狄供认谋反罪。这后面自然有武承嗣的支持。

狄仁杰对来俊臣的为人了如指掌,决定以智谋对付他。来俊臣诱骗他说:凡罪犯初审认罪的一律不处死刑。狄仁杰明知是圈套,但他好汉不吃眼前亏,将计就计,痛快地认罪说: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没有料到狄仁杰这样容易上当,竟满招从,心中高兴,以为可结案交差,只等处死狄仁杰的时间了。于是将狄送回监中,放松了管束。狄仁杰利用看守不备,在被头上收写了申冤状,正寻思着怎样带出去,恰巧判官王德寿来找他,想诱骗狄在供词中牵连陷害自己的仇敌杨执柔,因为杨曾是狄的部下。狄灵机一动,以苦肉之计,不仅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反而骗得王为他捎出了申诉状。狄的申诉状很快到了武则天手上,她立即责问来俊臣为什么要用刑诱供,来当即否认,并说他对狄照顾得很好。武则天要派人去调查,来着了慌,马上让手下人注意安排好狄的衣饰吃住,并要王德寿伪造了一份狄的谢死表,上报武则天。武则天感到事有蹊跷,乃亲自召见狄仁杰。她问狄仁杰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说:

那时,我如果不承认,早被他们屈打死了。武又问为什么写谢死表。狄感到惊奇,回答说:臣无此表。武让侍者拿出来看,细辨是别人代写的。于是立即放出了狄仁杰。狄终于以智谋免死,但被贬官为彭泽令。

延载三处(公元696年)五月,营州(今辽宁锦州一带)地区的契丹族,因不堪边吏的虐待,起兵反抗,进军关内,围幽州(今北京市西),威逼冀州(今河北冀县。衡水地区),河北为之震动。在此危难之际,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任后,以其高深的谋划,果断地改变了前任刺史因害怕契丹人寇,尽驱百姓入城,死守防御的错误政策,而是让老百姓统统归田,加强农业生产,富民足库。他认为贼兵尚远,不能惊慌失措而误了生产;即便寇来,自当用兵当之,也不能只靠驱赶老百姓。由于他的富民防寇政策对头,契丹不敢入侵,并逐渐兵败退走。老百姓歌颂狄的功德,争相为之立碑纪念。不久,狄就被武则天召为兰台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是为宰相。

狄仁杰为相后,政绩卓着,为武则天的统治出了许多好主意,其基本策略是和睦边?,富民强国。为此,他曾上疏劝武则天不要迁老百姓到不毛的疏勒(今新疆疏勒地区)征伐戍边,指出穷兵黜武不是固本安人之术,主张委任少数民族有威望的首领治理当地,宁边安内,则国家有继绝之美,荒外无转输之役,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则恒、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之镇重,而边州之备实矣。但他对边防的镇守也是非常重视的,其策略是:但当敕边兵谨守备,蓄锐以待敌,待其自至,然后击之,此李牧所以制匈奴也。当今所要者,莫若令边城警守备,远斥倏,聚军实,蓄威武。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接着他又建议武则天废安东(今辽宁及朝鲜部分地区),复高氏为君长,停江南之转输,慰河北之劳弊,数年之后,可以安人富国。

在赵、定(今河北赵县、定县地区)等州遭突厥入侵骚扰时,狄仁杰亲任元帅驱逐,接着又任安抚大使,负责处置河朔(今河北、山西一带)的善后工作。在突厥入侵时,当地不少人随从骚扰官府;突厥退后害怕受诛,逃匿在外,朝廷不少大臣主张严加追究,予以镇压。狄仁杰上疏表示不同意,并提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主张采取宽大政策,胁从不问,既往不咎,他详细地分析了当地人的性格和受胁迫的原因之后,指出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以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臣闻恃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

人主恢弘,不拘常法,罪之则家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在太原河曲诸州,一无所问。

武则天接受了他的高策,结果当地逃亡者很快回归,民心安定,官道畅通,百姓乐业。

狄仁杰的怀柔招抚策略,不仅稳定了内地人民,而且对周边的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平定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之后,对投降和俘虏的头面人物和将领,力劝武则天排除众议,不计前罪,不予处死,还委以官职,对将功赎罪的,和汉族一样,赠赏封爵,结果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和酋长,纷纷投唐归化,如李楷固、骆务整原都是契丹的首领,曾带兵侵唐,败后投降,狄奏请委以重任,两人后都立了战功,提升为大将军,李楷固还封爵燕国公。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融和大团结的典型时期。狄仁杰主张和执行的民族和睦政策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狄仁杰为相后的政绩和所作所为表明,他对武则天称帝和执行的政策是拥护的,因此对她也是忠心的。但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却看到了武则天之后的问题。这一点他要比武则天头脑更清醒。他知道,在封建社会女人当皇帝是大逆不道的,只能是偶然现象。武则天之后谁来当皇帝是个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问题。狄仁杰出于忧国忧民和正统思想,认定只有让李氏后代来继任,国家才能安定。而这个想法他又无法与武则天直说,因为武则天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始终是犹豫不定的。因此,他只能以自己高超的谋略加以实现。历史证明,他的谋略和努力是成功的,李唐的恢复和唐之中兴,狄仁杰是有大功劳的。

其一,以治国方略影响武则天。武则天以女人之身夺取皇位实在不易。因此,她在执政的初期,实行的是高压政策。狄仁杰为相后,推行的是缓和政策,并以此影响武则天变暴政滥杀为开明政治,去酷吏而用贤才;在内政建设上他主张发展生产,富足百姓,保持社会安定;他反对奢侈浪费和迷信鬼神,曾力主拆除过多的祠庙和劝谏武则天停建大佛像,节省国库数万两;在边防外交上他反对穷兵黩武,主张和睦相处,加强防御。这一系列的正确方针,使多谋而高傲的武则天对他亦深为信服,称他为国老,在他死后感叹朝堂空矣!

其二,劝武则天放权。大概是怕被人揽权打倒,武则天称帝后权力高度集中,连太学生请假也亲自审批。狄仁杰任宰相后,力劝武则天放权,这既为武则天减轻了负担,也为开明政治和后继问题做了准备。他对武则天说:作为一国之主,管住有关生杀的大事就行了,至于一般的事情。应让有关部门去处理。若什么事都想管,光是太学生就上千人,你连诏书都发不过来。武则天接受了他的意见,逐步放权,各司其责,再也不事无巨细都要她一人说了算。

其三,力复李显为太子,这是狄仁杰复唐谋略的核心。为此,他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想了许多办法。一是利用二张。二张指的是张易之、张昌宗两亲兄弟,此二人都是武则天宠信的面首,因色荣升,贵震天下。武承嗣想当太子,以图帝位,不断接近收买二张;狄仁杰也看到二张的重要性,决心以计让他们为自己服务。狄是当朝一品宰相,二张是暴发户,他们害怕武则天之后日子难过,故想请教狄为其出自安之术。狄对他们说,唯一的办法是敦促武恢复李显为太子,将来继位,你们是功臣,自然就安全了。二张果然采纳,也劝武则天恢复李显为太子。二是以自己与武则天的良好关系,注意观察武则天的意向。当武则天流露出为继承人而担忧时,他不像别的大臣那样,单刀直入要武马上复立李显,引起武则天反感,而是采取回诱法,说李显在外如何改错行德政,还很想念她等,以逐渐勾起她母子骨肉之情。有一次,武则天以极其不安的心情向大臣们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美丽的鹦鹉,两个翅膀全被折断了。要大臣们为其圆梦。在场的人都沉默无对。狄仁杰见是良机,解释说: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武则天常以鹦鹉比拟自己,所以对狄的解说颔首点头。狄仁杰接着说: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呀!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二子,鹦鹉也就能借助翅膀飞翔了。武则天沉思不语,大臣们跟着也劝武则天快立李显为太子。在众议纷纷的情况下,武则天于圣历元年(698年)悄悄地把李显从庐陵接回宫中,有意立其为储君,但决心尚未下定。

狄仁杰得知情况后,立即面奏武则天,他慷慨激昂、涕泪俱下地陈述了一个国家需要立一个有威望的储君,人民才能乐业,社会才能安定。说得武则天连连点头,也动了真情,立即表态说:还卿储君,并叫出李显与狄相见。狄马上跪地叩谢,又建议武以隆礼公开迎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下诏而行。三是为了巩固李显的地位,在一次反击突厥人侵的平乱事件中,狄仁杰建议由太子李显为元帅,他为副元帅。在狄的谋划指挥下平乱成绩显着,太子的威望也因此大增。

其四,荐用良臣。狄仁杰明白,要想恢复李氏天下,巩固唐朝政权,必须要有一大批有才干的将相辅佐。因此在他当了侍中和中书令之后,不断向武则天举荐名臣良将。

着名的有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塞环贞、姚崇、李楷固、骆务整等,其中尤其以张柬之最为重要。一次,武则天要狄推荐一位有将相之才的好汉,狄就向她推荐了年过七十的荆州长史张柬之,说他有宰相之才,必尽节于国。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要狄推荐高才。狄说:臣推荐张柬之了呀?武说:我已升他为司马。狄说:我推荐的是宰相,不是一般的司马。武还是没有听从,但调升张柬之入朝为秋官侍郎。

就是这位狄仁杰两次举荐为相的张柬之,在狄死后的第四年,终于以八十高龄当上了宰相,并为首发动了史书称为:五王之变的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下台,把李显扶上了帝位,李唐江山得到恢复和巩固发展,在历史上起了促进的作用。

搜索建议:狄仁杰个人简介  狄仁杰个人简介词条  
热闻

 初中毕业感悟作文

初中毕业感悟作文初中毕业感悟作文1俯仰之间,急景流年。曾经的日子似浮现在昨天。激情澎湃的运动场上,是谁忘我地征服着赛道?游泳馆里,是谁拼命地划着水花,只为了班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