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布范围
龙虾,原产地在中、南美洲和墨西哥东北部地区,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品种繁多,一般栖息于温暖海洋的近海海底或岸边。中国产的龙虾至少在8种以上。主要的有:中国龙虾,呈橄榄色,产于广东沿海一带,体形较大,产量也较大;波纹龙虾,色形均似中国龙虾,产于南海近岸区;密毛龙虾,色形均同上两种,产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锦绣龙虾,有美丽五彩花纹,最大可达4~5公斤,产于浙江舟山群岛一带,产量不大。此外,还有日本龙虾、杂色龙虾、少刺龙虾、长足龙虾等,但产量都很少。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和挪威龙虾(Nephrops norvegicus)常常以活龙虾的形式市售;可食部分为多肌肉的腹部和螯。真龙虾见于除极地外的所有海洋和较深的水域。欧洲龙虾(Homarus gammarus,即欧洲螯龙虾)呈绿色,见于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岩石质的海底。好望角螯龙虾(Homarus capensis)见于南非周遭海域,体长可达10~13厘米,几无商业价值。
5.用途与价值
龙虾体内很重要的虾青素是科学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水产品的营养素种类与含量都不亚于畜禽肉,而各种虾体内的营养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各种虾体内含的都是高蛋白、低脂肪,蛋白含量占总体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而且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合脂肪酸组成的。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龙虾不仅是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
6.脊龙虾属
脊龙虾属(学名:Linuparus)是龙虾科下的一属,生活在浅海中。包含四个现生种和32个化石物种,从早白垩世到渐新世都有其化石纪录。日本脊龙虾是本属化石记录中唯一的现生种。
(1)特征
本属和刺龙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从头到尾都盖有背甲,没有喙状突起,但有三条纵向脊骨。在眼窝上方靠近中线的地方长有长压缩的棘刺。触须的基部与口上板和侧缘融合在一起。前四条肢均没有螯,仅雌性个体的第五条肢有螯。尾肢和尾节形成宽大的尾扇。
(2)日本脊龙虾
日本脊龙虾(学名:Linuparustrigonus)又名三角脊龙虾。俗名: 龙虾、红龙虾,广泛分布于日本、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为南太平洋的重要品种。
7.真龙虾属
(1)化石
其下最古老的化石达1亿1000万年前,是于1995年在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一个石矿场发现的,并被命名为P. palaceosi。
棘刺龙虾(学名:Palinuruselephas)是龙虾科中有名的成员,也是十分常见的海产之一。分布于地中海及东大西洋(挪威南部至摩洛哥)。
①名称
种名elephas在拉丁语中意思是“象”,可译为“象龙虾”。中文名“棘刺龙虾”源于误译:在英语中,龙虾被称为“刺鳌虾(spiny lobster)”,而中文习惯上将鳌虾(lobster)称为“龙虾”,故名。
②体型
棘刺龙虾为龙虾科体型最巨大且最长寿的成员之一,成年体型可长到65公分以上,目前记录中,最大型的棘刺龙虾长达85公分以上,重达20公斤,并足足活了100年以上。
③特征
棘刺龙虾的体色因年长程度而变化,成年的棘刺龙虾的体色大部分是红褐色或是蓝绿色,若是老年棘刺龙虾的体色就会偏向红橘色(越年老,体色越红)。棘刺龙虾的背上有许多棘刺,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
④迁移
棘刺龙虾会在海底排成一排,迁移到另一个栖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同科的眼班龙虾,也有这种习性,并且是以地球磁场来辨别位置,以防迷路,同样的,棘刺龙虾也有与眼班龙虾用同样的方法,判断精确位置。
8.龙虾属
龙虾属(学名:Panulirus)是龙虾科下的一属,其下包括具有长触角的物种。
(1)眼斑龙虾
眼斑龙虾(学名:Panulirusargus)是栖息在西大西洋的礁堡及红树林的一种龙虾。
①外形特征
眼斑龙虾一般长20厘米,最长可达60厘米,在其分布地受到渔猎。眼斑龙虾的身体呈长圆柱状,表面覆盖著棘刺。在眼柄上有两条大棘刺,仿佛是一对角。它们一般呈橄榄绿色或褐色,也有黄褐色至红褐色。甲壳上散布了黄色至奶白色斑点,腹部的斑点较大。它们没有爪。第一对触角幼长,呈黑色或深褐色,且是二支的。第二对触角比身体还要长,覆盖著向前的棘刺,底部较厚,有时有蓝色点缀。脚上有蓝色及黄色的横纹。腹部体节光滑,中间有浅沟。每一对游泳足及尾叶都是黄色及黑色的。
②生长繁殖
雌性眼斑龙虾会在体外带着卵并将之孵化。幼体出生时的体型很微少,可以自由游泳。经过几次脱壳后,它们会走到海床及栖息在礁堡的洞穴或石缝间或红树林树根之间。它们通过脱壳来让身体长大,新的外骨骼初时是柔软的,及后会硬化。但此时,它们很易被掠食,故会先躲起来直至外骨骼完全坚硬。
③生活习性
眼斑龙虾是夜间活动的,日间会躲起来。它们天敌有八爪鱼、铰口鲨、鳞鲀科、蠵龟、港海豹、宽吻海豚属,而最大的掠食者则为人类。它们一般喜欢有一些遮蔽处的地方,如珊瑚礁、人工鱼礁、桥墩、木桥防撞垫、码头及红树林的根部。数量多达数百只以上时,会在海床排列及游行。它们迁徙的目的不明,由于一般会在冬天时进行,估计是受到水温下降的影响。它们会吃碎屑、植物、动物及鱼类尸体等。
眼斑龙虾潜藏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温和的海域,进行季节性迁徙,最远可达二百公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enneth J. Lohmann等人在几年前在海底利用磁线圈所作的实验显示龙虾能在漆黑而无水流线索的海底利用磁场罗盘感走动。
④栖息环境
眼斑龙虾分布在由巴西至北卡罗来纳州水深达90米的地方,并包括整个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巴哈马及南美洲东部,亦有指在西非也见到它们的踪影。虽然它们分布在整个墨西哥湾,但在北方的一般只栖息在水深33米的地方,可能是受到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在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及整个巴哈马和加勒比海,它们都是栖息在浅水区。它们一般喜欢有一些遮蔽处的地方,如珊瑚礁、人工鱼礁、多孔动物门、桥墩、木桥防撞垫、码头及红树林的根部。
⑤分布范围
眼斑龙虾分布在由巴西至北卡罗来纳州水深达90米的地方,并包括整个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巴哈马及南美洲东部,亦有指在西非也见到它们的踪影。虽然它们分布在整个墨西哥湾,但在北方的一般只栖息在水深33米的地方,可能是受到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在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及整个巴哈马和加勒比海,它们都是栖息在浅水区。
(2)天鹅龙虾
天鹅龙虾(学名:Panuliruscygnus),俗称澳洲小龙虾,是分布在澳洲西部的一种龙虾。它们是澳洲最有价值的渔获,占了全澳洲总渔业价值的20%。
①分类史
天鹅龙虾以往曾有不同的分类。Ray W.George于1962年发现天鹅龙虾与其他龙虾属物种的相似处,其独特处足以分类为独有的物种。自1970年代,天鹅龙虾被降为亚种。完模标本是在罗内斯特艾兰(Rottnest)水深1米的水池中采集,并被保存在州立的博物馆;其他的标本则被列为副型。它们物种地位的确认是受到其渔业的影响,因为它们的渔业是当区独有的,且不能天然的移往其他区域。
天鹅龙虾的种小名是根据西澳洲徽号上的黑天鹅而取的。
②特征
天鹅龙虾有5对脚,雌虾的第5对脚有爪,在口部有6对较为细小的脚。眼睛由眼柄支撑。它们的颜色呈褐紫色至较淡色。外骨骼是分节的,会随着长大而脱壳。它们重达5.5公斤,头长8-10厘米。
③分布
天鹅龙虾分布在西澳洲的海岸,由哈梅林湾(HamelinBay)至西北角(North West Cape)与豪特曼群礁(Houtman Abrolhos)等岛屿。幼体会在海草坪成长,并由西澳洲迁徙至较深的海洋及珊瑚礁。
④渔业
天鹅龙虾的渔获每年就有8000-15000吨。于2003年至2004年间的渔获就价值2亿4800万澳元。其渔获是世界上第一批获得海洋管理理事会(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的生态可持续认证。西岸线有8种龙虾,但渔获主要都是针对天鹅龙虾。
天鹅龙虾自1829年天鹅河殖民地(SwanRiver Colony)的殖民开始就已被捕捉,及后在发现较大的群落而扩展渔业。其渔业以豪特曼群礁为中心。于1930年代开始就有渔获出口。早期渔业声称会捕捉达14种龙虾,但当地却只发现3个物种群落。
在近东格拉(Dongara)捕捉的天鹅龙虾是最美味的,不过研究却找不到它们与其他群落有何形态上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