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77岁的《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罗开富第七次来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这是一段因半条被子持续了33年的情谊。罗开富与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着不解之缘,所有的一切缘于他与一位叫徐解秀的老人以及通过采访老人首次披露的《半条被子》故事。(4月5日 红网)
33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一个人而言,则近乎是半部人生篇章。33年前,罗开富和徐解秀老人的邂逅,让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人知,也在此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军民鱼水深情的内涵;而今,斯人已逝,不过对罗开富来说,当年答应帮徐解秀老人找到三个女红军以及再来看她的承诺,像镌刻在他生命里一样,令他牵挂一生。
媒体舆论在传播这则暖新闻时,普遍将刻在生命里的承诺加以强调。虽说这平凡的两个个体间的承诺,无法与半条被子所依凭的宏大战争叙事和精神内涵相提并论,但没有人能够轻易消解其中的意义。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诚信也有某种程度的透支,而罗开富在那个时代中许下的,坚守33载,并一以贯之的承诺,则蕴含着人性中最为朴素、最为实在的善与美,即使剥离开半条被子的语境光环,这也足够令今人动容。
如今,在一日千里、轰轰烈烈的发展步伐和节奏下,转型升级发展都成为了时代的热词,不少人迫切地希望与过去告别,与传统分割,希求大刀阔斧、立竿见影的变化,这是自然的情绪流露。不过,我们也该清晰地认识到,总有一些东西是难能可贵,应该一以贯之、亘古不变的。正是对善和美追寻,对精神价值的渴望,让我们不管身处什么时代,只要听闻罗开富承诺的故事,都会为之肃然起敬。人性的光辉,是没有力量可以拒绝的。
中华民族本就是讲究信义的民族。人性、传统,许多纯净的东西无论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去捍卫,需要坚守。如果说半条被子可以看作是我们党与人民子弟兵密切联系群众的滥觞,那么如今这半条被子延续出来的故事,更可以看作是个体对民族优良传统的回望和追溯。
个体如此,对于一个大党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应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其实就是一个拥有八千余万党员的执政党对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对着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任务,走在新的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抱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在新的时代赢得新的荣光。
不拒江流,而成江海。个体践诺或许在宏大政治叙事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根本上只有我们把观察时代发展的视角,落实到每个人,为每个人的善行善举报之以赞赏,才能真正地形成一种氛围,一种让社会、让国家变得更好的力量。罗开富用33年乃至余生为我们讲述出的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思想资源,同半条被子一样将历久弥新。
文/肖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