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院士已经离开我们1年了,但是他的故事,永远记忆在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心中…。
让我们追溯着历史车轮的轨迹,时间回到1990年。吴孟超早已经把重心目标投放在培养优秀的年轻一代人身上,也许是得到上天的垂怜,这年12月正好赶上北京要召开第五届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吴孟超正好想通过这次机会,好好发掘一下下面学生的成果。
于是,他便给自己的硕士、博士生们下达了一个任务,希望自己的弟子根据每个人研究的方向,拿出一篇叫得响的专题论文。对于自己的学生,吴孟超太了解了。这些学生不仅有见地,而且知识面宽,在肝胆研究方面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就这样,吴孟超院士给自己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安排了任务,这其中不乏有很多佼佼者,甚至有某个学生选报得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附加上了几百个真实案例报告成果。
看着这一篇篇从真理中寻求答案的数据,不仅有着坚硬的实践做支持,更有着强大的理论做后盾,此时的吴孟超院士真的很高兴,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吴孟超经过精挑细选,仔细斟酌,才从这些文章里面选取8篇送到上面去,到了出结果的时间,没有任何多疑的悬念,是的,这8篇文章都成功入围,甚至有3篇都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就在这次医学交流会现场,当主持人读到获奖名单的时候,吴孟超和学生们都开心坏了,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对吴孟超的认可。
吴孟超率领学生参加医学大会(吴孟超图中间)
看着眼前的学生们那么高兴,听着一个个有说有笑的声音,身为老师的吴孟超又一次把心思用在了前方。吴孟超心想一定要把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外科。要成立专业的科室,不仅是有理论的支持,更是人才的积累。而这个想法,已经在吴孟超脑海里慢慢成型。
在北京停留几日,吴孟超就带着8个学生回到了上海。而第二军医大学更是欢呼雀跃,做好了迎接胜利健儿的凯旋,这也是医院和学校教学的荣耀。
吴孟超院士培养的肝胆外科研究团队呈梯形状,已在目前整个中国每个角落散枝开花。其第一梯队的78名硕士生、56名博士生、19名博士后,很多人都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中流砥柱。
其中,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次当选为中国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有突出贡献博士、上海市科技精英等。
其第二梯队的近1000名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其中70%以上已成为各单位肝胆外科的学科和学术领头人,这无形是对中国外科乃至整个中国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现代科研领域方面,中国工程院女院士王红阳和她带领的生物信号传导研究中心,在科研领域也是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丛文铭原先也是仅想学着吴孟超一流的刀法,最终在吴孟超的支持和鼓舞下,如今也是在肝胆肿瘤病理学方面取得了成果。
当然,在临床诊治病理实验方面,吴孟超院士和他的团队更是表现出不一般的威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很清楚,一旦发现肝癌,几乎都是晚期,这不仅形成巨大的痛苦和手术切除巨大的难点。而吴孟超偏偏带着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法,那就是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的二期手术概念,这也是为很多病患者后期的治疗增加了几率。
而对于肝癌往往都会出现术后复发,这也是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吴孟超首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这也是很大几率增加了患者坚持下去的信念。对于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手术后很容易变成肝功能衰竭的特点,吴孟超又带着学生们,做出了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让肝癌外科的治疗效果,有了更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为了临床基础的深入研究,吴孟超一直向各方面的领导说起。就在一次会议上,某个同事感觉,肝胆外科医院的主要特色是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不应该把时间花在基础研究上。
对于这种观点,吴孟超是不认可的,当即会上,吴孟超就和这位同事说:基础研究虽然不像临床那样能够立竿见影,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推动,临床只能停留在手术上。虽然好像一段时间能够应付过去,但真正的导致肝癌的病理、机理就永远是个谜。
说完一句话,吴孟超还不忘记看看大家的反应,看着会上很多同事都没怎么反应过来,吴孟超于是又解释到:如果我们不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只做‘近视眼’,那么肝癌到底是怎样出现的,人们就永远搞不明白,也找不到治疗的方式……
可喜的是,在这次大会上,领导班子最终还是认可了吴孟超的观点,将肝胆的基础研究重新纳入了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