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清朝历史简述(清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如果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在汗位10年,享年67岁。

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在位17年,享年52岁。

又译黄台吉、洪太主,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

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在位18年,享年24岁。

年号顺治: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影视剧里面的孝庄皇后,只不过孝庄是死后的溢号),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4: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在位62年,享年68岁。

年号康熙:顺治皇帝的第三子,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5: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在位13年,享年57岁。

年号雍正: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6: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在位60年,享年88岁。

年号乾隆: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7: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年),在位25年,享年60岁。

年号嘉庆:乾隆帝的第十五子,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以至于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8: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在位30年,享年68岁。

年号道光: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道光皇帝从来不穿新衣服,而且旧衣服都是打补丁的,他只有一件衣服没有补丁,那就是龙袍,道光不仅自己穿旧衣服,还规定后宫嫔妃也要穿旧衣服,号称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9: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在位11年,享年30岁。

年号咸丰:道光帝第四子,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太平天国起义,圆明园被洗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

10: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在位14年,享年18岁。

年号同治:咸丰长子,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在位33年,享年37岁。

年号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四岁时即皇帝位,是清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清王朝最苦命的皇帝,他四岁就被抱进宫中,见不到家人,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长大,他从入宫起便被慈禧太后掌控,饮食起居都没有自由,是一个悲情的傀儡皇帝,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

12: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在位3年,享年61岁。

年号宣统: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传说满洲起源于东北的布库里山下,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史称后金,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后连下开原、铁岭,攻占沈阳、辽阳,几年间席卷辽东七十余城,夺取辽西重镇广宁等,明军残部与数十万流民往山海关而去,1625年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皇太极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并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施反间计除掉了明蓟辽督师袁崇焕,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

皇太极病死后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此时崇祯帝被李自成的大顺反军逼到在煤山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 遣使向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多尔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击败大顺军,清军进占京师,多尔衮奏请福临迁都京师,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顺治帝福临在南郊天坛祭天,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此举标志着清王朝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清廷稳定之后,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帝提前亲政,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可惜顺治帝年仅24岁即归天,清代小说一般会写成出家。

康熙即位初由满族的四位大臣辅政,康熙八年擒拿擅权的大臣鳌拜,亲理朝政,后因三藩割据严重影响国家统一,康熙帝要撤藩,吴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继响应,最终在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又被提上日程,康熙二十二年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与大陆归为一统,康熙二十四年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命都统彭春赴爱珲,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康熙二十四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清军击败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并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大破噶尔丹,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为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奠定基础。

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由于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为此雍正帝训谕各级文武官员,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并进行一系列政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人口急剧增长,废除了贱籍,发出第一道开豁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革除土司制度,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雍正帝在位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在康雍乾三代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雍正帝去世后弘历继位,即乾隆帝,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在执政中期以后,逐渐好大喜功,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6晚年更是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乾隆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将广大农民逼向绝境,与啼饥号寒无以为生的广大农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爆发,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等。

嘉庆元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直到乾隆听政3年后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嘉庆十八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嘉庆帝被迫下诏罪已,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同时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道光帝即位后,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即位之初也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主张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特别是道光七年(1827年),清朝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此后新疆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同时清朝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但列强的肆意对抗和清朝的腐败政治,使禁令形同具文,鸦片的泛滥,仍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西方的势力已逐步深入,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越来越迫近,由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贸易猖獗,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道光帝去世后第四子奕詝继位,年号咸丰,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1851年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联和天地会、三合会北伐,两年后攻陷并定都江宁,改称天京,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以铁腕的方式面对自乾隆末期以来的官场腐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其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使得清王朝此后几十年间官场风气,特别是自乾隆后期越演越烈的贪腐风气有了很大改观, 同时咸丰帝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而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而此时沙俄则趁火打劫,总计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和财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幼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上位后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被称为洋务派的奕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得当时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其间太平天国灭亡,左宗棠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平定新疆回乱,并收回伊犁,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当大的改善,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1874年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醇亲王之子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年号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后慈安皇太后暴死,慈禧独揽大权,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机处及内阁,至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独家天下,此后列强都把侵略的黑手伸进中国广大边疆地区,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先是美国海军舰队窜到台湾,高山族人民给予迎头痛击,打走了美国侵略军,后是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略台湾,清廷不敌与日本订立《台事专条》,以赔偿白银50万两作为日本撤兵的条件 ,而英国也在不断派人进入中国云南、西藏侦察,清廷在英国的胁迫下,派李鸿章与英国代表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划定中国和哲孟雄(锡金)的边界,1893年清廷与英国又订立《藏印续约》,从此,英国势力侵入了西藏,而此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强迫清朝藩国琉球改属日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开始交恶,于1894年7月25号日舰袭击中国船舰,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北洋舰队覆,为了求和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失去藩属国朝鲜,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光绪帝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与梁启超、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发动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但是戊戌变法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准备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以废黜光绪帝,帝党得知后企图拉拢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救护光绪帝,结果却被袁世凯出卖,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随即杀害策划维新变法的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罢免维新官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变法前后只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而列强在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此时在华北冀鲁地区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许义和团,向十一国宣战。为保华中华南,东南各行省总督巡抚,不服从清廷对外宣战的敕命,发起东南自保,义和团事件引发西方列强的报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廷对八国联军宣战后,清军一再溃败,北京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慈禧认为此祸乃义和团引起,遂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最终义和团运动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次年清朝同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朝于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立宪运动,希望让光绪帝成为立宪君主,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为改革方式发生争执,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承诺实行立宪,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咨议局,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廷宣布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1911年清廷组成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人开始转向于革命派合作,同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兵,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中向革命军施压,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的形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清朝灭亡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1917年盘踞徐州的清朝将领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进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但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搜索建议:清朝历史简述  清朝历史简述词条  
热议

 【歌词】姑娘你怂了 / 歌手:M...

姑娘你怂了作词者:侠名作曲者:侠名演唱者:MC阿江眼泪是流出来就能带走痛苦和伤痛的好东西但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还有眼泪也带不走的巨大痛苦姑娘 你怂了 提起往事眼...(展开)

热议

 三文鱼的做法 三文鱼的吃法及做法

说到三文鱼,相信大家就算是没有吃过,也听过吧!如今三文鱼已经是非常常见的食材了,三文鱼可以生吃刺身,也可以熟吃,并且营养丰富!三文鱼肉质鲜美,含有对人体各种生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