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原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8年10月17日)
【出处】
(西汉)《战国策》
【原典】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释义】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其中的《秦策》记载秦国成功实行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六国或被攻破,或被削弱,天下一统大业就要完成,于是秦王逐渐松懈下来。此时,有人告诫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秦王幡然警醒,坚持不懈,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虽然九十里离一百里只差十里,但这十里处于愈接近成功愈困难的关键时刻,必须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坚定的决心坚持到最后。
中华民族历经了悠久历史、深重岁月,人们深深体会到事业成就中的末路之难——越到最后阶段,往往越容易失败。《诗经》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孟子也曾讲过类似的道理: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想有所作为就好比挖井,就算挖得很深,只要见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废井。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老子很深刻地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们做事,往往会在快要成功之时失败,成语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说的都是这一道理。
翻开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历史周期率的反复发生,正是对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好的印证。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因胜而骄,纵敌贻患,处安忘危,最终被三千越甲破国亡身;六王毕,四海一的秦始皇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遂放纵于蜀山兀,阿房出的纷奢之中,终致二世而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由于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轻敌,刚愎自用,结果兵败九宫山,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中华文化穿越几千年历史烟尘的庄严提醒,提醒人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突破末路之难的瓶颈,就要慎终如始。只有始终不忘起始时的明确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做后盾,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才能在最后阶段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艰苦奋斗的实力,破除末路之难,取得最终胜利。
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进之路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自成立起,就始终不忘初心,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的朴实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如此,越要始终保持清醒,越不能放松警惕和自我要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警醒、劝勉、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再次引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语,指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当前,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进入啃硬骨头、激流勇进的冲刺阶段,可以说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现实情况从结构上看,剩下的贫困人口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政策落实看,有些地方的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追求面子工程、追求短期政绩甚至搞数字脱贫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场战役要想取得完全胜利,需要我们拿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真正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