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是指给谷物庄稼收获和播种最繁忙的时期。进入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也比较充沛,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同时,长江中下游也进入了梅雨时节,长时间连绵的阴雨,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增加。
这些气候的变化对人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芒种时节,我们平时的饮食起居要特别注意养生护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芒种时节里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
一、芒种三候
芒种是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古人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候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把握,彰显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芒种一候“螳螂生”,古人认为螳螂会在此时节破茧而出。作为自然界的拟态专家,螳螂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外貌,如花朵般美丽,又如竹子一般挺拔,可以翠绿如夏草,也可以枯黄如秋叶。这一候的出现,标志着芒种时节的到来。
芒种二候“䴗始鸣”,常常被用于形容“劳燕分飞”的情景,其中“燕”指燕子,“劳”则是指伯劳鸟,也就是“䴗”。在此时节,䴗的鸣叫声响彻天空,伴随着燕子的离去,预示着盛夏即将到来。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是指伯劳鸟和反舌鸟两类善鸣之鸟,此时节伯劳鸟啼鸣,而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这一候的出现,意味着芒种时节的结束,季节转换的时刻已经到来。
二、芒种风俗
01、送花神
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人们迎接花神。随着芒种的到来,在五月间,百花开始凋零落,民间便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向花神表达感激之情,期盼再次相会。
02、安苗
每到芒种时节,人们种完水稻后,便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特别是在皖南地区,安苗是一项重要农事习俗活动,可追溯至明初。人们用新麦面蒸发包,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再用蔬菜汁染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和村民平安。
03、煮梅
据传说,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富含多种营养保健成分,但其口感酸涩,需加工食用,因此煮梅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便是《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芒种养生小贴士
01、防止病从口入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芒种时节的饮食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夏季的高温和潮湿环境,为各种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加剧了食物腐败变质的速度。即使将食物存放在冰箱中,也难以完全避免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在芒种时节。
02、饮食勿贪凉
随着芒种后气温的持续上升,人们通常会选择吃凉食、喝冷饮来降温消暑。然而,过量的冰凉食物会对人体的肠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我们应该适当控制凉食和冷饮的摄入量,保持饮食规律,从而保障肠胃健康。
03、养护心血管
数据显示,心血管意外在夏天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夏季心血管意外增多的原因在于气温升高后,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影响心肌供血。此外,中医认为夏季是暑邪致病的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病情波动,需注意保养。
建议有心血管基础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防止大量出汗。饮食方面,适当多吃深海鱼或补充鱼油有助于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风险,促进心血管健康。
04、精神要调养
夏季易感乏力和疲倦,炎热的天气也容易让人心情浮躁。对于容易出现“夏困”的人,建议适当午睡,让大脑得到休息,消除疲劳症状。对于夏季的浮躁烦闷,可听舒缓的音乐、观赏视野宽阔的风景,保持心情顺畅。
05、酸苦多开胃
俗话说“夏季多吃苦,胜过各种补”。随着气温升高,许多人出现了胃口变差的情况,此时适量增加日常饮食中酸味和苦味食物的含量,可起到一定促进食欲的效果。另外,芒种后,可多食用百合、冬瓜、绿豆、荷叶等属性温凉且祛湿的食物。
芒种,是一个重要的播种季节。在丰收的喜悦过后,种子回归土壤,新的种子在泥土中萌芽生长,生命开始了新的循环。正如健康一样,养生意识必须得到重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享受健康的福祉。
在芒种的时节,我们播下了希望,迎来了未来的期待。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正处于这个时节之中。十年寒窗苦读,今朝一较高下。在这个关键时刻,向广大高考学子发出最真挚的祝福:“考试顺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