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端午节的吃食除了各色粽子,其实还有煮鸡蛋,就是白水煮蛋,不是咸鸭蛋。
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过端午节,同学们都会从家里带上好几个煮鸡蛋,为的是到学校比拼顶鸡蛋,看谁的鸡蛋更硬些。
这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活动,我记得全班同学一到学校就开始互相比拼,教室里热闹非凡。一般当天的第一节课也会让位给顶鸡蛋活动。
顶鸡蛋嘛,就是两个同学手里各握一个鸡蛋,一般都小头对小头,大头那边是空的,不禁顶。
为了过节,家里都会很早就开始攒鸡蛋,母亲一般会把红皮的鸡蛋单独收起来,觉得红皮鸡蛋更硬些。
鸡蛋硬度排序,皮越红越硬,我们当时就这么认为的:)
但到了学校,只要你遇到个子高、力气大的同学,一准失败,他们的鸡蛋似乎更坚硬,总是得胜的一方。长大了才明白,个子大的男生手大,包裹的鸡蛋多,支撑力也大,并非他们鸡蛋更硬些。
赢了的同学举着鸡蛋兴奋,寻找下一个对手;输了的同学,也没不高兴,把碎鸡蛋扒开,一口吞进嘴里,一边含糊不清说着什么,一边拿出另一个鸡蛋寻找下家。
反正不管输赢,大家都没少吃鸡蛋。那时候物资没有现在丰富,鸡蛋也是好东西,觉得特别香。
不知从何时起,顶鸡蛋这项活动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还有端午节顶鸡蛋这码事了。
但无论如何,现在让我回忆端午的记忆,顶鸡蛋可是最快乐的事。
下面这些,还记得吗?小时候的零花钱可是按分计算的:)
汽水糖:小手指肚大小,外面糖衣,咬开里面一股糖水,一分钱一个。
灯笼果:特酸,用纸卷个锥形筒卖,一角钱一筒,几乎每个同学都当零嘴吃。长大后见有人提着篮子卖,买过一次,真酸,还有点涩,不好吃,怨不得消失了。
小樱桃:跟现在的大樱桃不一样,小手指肚那么大,软软的,甜的,用纸卷个锥形筒卖,筒大小不同,最小的一角钱一筒。现在还能吃到,可口感跟大樱桃比差远了,几乎没人吃了。
上面这个膨化的玉米棒,现在也有卖的,但小时候喜欢的口味是那种裹上一层红糖,再蘸上一层芝麻的,又酥又脆,嚼起来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