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热文健身鲁铁含义(健身鲁铁什么意思)

(一)

最近,转发了有关普京去医院探望新冠肺炎患者的微博。

之前说过,不在微博上转发与新冠疫情有关的信息了,也不再发布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但看到跟普京有关的微博,还是要转一下。我比较崇拜普京,迄今为止我读过的名人传记唯有普京。

自从春节前,开始关注疫情,转发了一些资料,又写了些个人见解,但后来想想干脆不写了——有些事情,话说多了容易招惹麻烦。再说呢,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只有过几年从医经历,也不是学的传染病和防疫,所以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免得因言语不当,给自己找麻烦。写微博和文章,提醒大家多注意防护是出于好心,但有时候好心容易惹麻烦——把话说太重了,把自己的担忧和推测都说出来,弄不好会有人说你散布谣言和贩卖焦虑。所以,干脆就不写了。

再说,毕竟个人学识和能力有限,写来写去的一些东西总是重复。太过高深的又写不出来,只是知道一点皮毛,写不出高屋建瓴的文字,所以还是不写与疫情有关的微博了。

从后往前翻,春节前到现在,我微博上多一半的内容都是关于疫情的,感觉自己快由情感博主变身为医疗健康博主了。只可惜,我离开医疗队伍已经十多年了,再也回不去——也不想再回去了。

之前所学专业知识基本都扔啦,或者就饭吃了,脑子里多少还残留点医学常识。十多年过去,很多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剩下那点东西就不再拿出来显摆了。所以,如果不是出了疫情,我很少在微博上聊医学方面的话题。

而现在,我算是弃医从文吧。感觉自己的人生经历,跟鲁迅和契科夫都相差不多,这两位作家都是弃医从文的。但我的学识修养和文学底蕴并不深厚,文笔也不好,现在充其量是个文学爱好者——想要成为真正的作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曾经在网易微博,我开过三个微专栏,然后还申请认证专栏作家,结果就通过了。只可惜的是,网易微博整体下线,我的微博也消失不见。不过,现在我是博客中国的专栏作家,也算自我感觉良好吧。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和崇拜鲁迅,生来又跟契科夫多少有点缘分。鲁迅和契科夫的著作,我都爱读,二位是我在文坛之中的偶像。为了表达诚心,我给自己起了个新笔名:鲁锲(qie)。锲而不舍的锲,契加钅字旁,主要原因:我的名字里有带钅字旁字。再有,我也是想用锲字来激励自己,在写作上继续锲而不舍的耕耘下去。

(二)

鲁锲 (拼音:luqie) ,崇拜鲁迅和契科夫的文学工作者。

给自己起的一个新笔名,借此以自我激励。既表达了对鲁迅和契科夫的敬仰崇拜,又激励自己在文学创作上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耕耘。同时,也是给自己找一个机会,用个新笔名,改变一下写作的文风。

PS:之前用过的其他笔名,依旧正常使用。

另外,用鲁锲而不是鲁契来做笔名,之所以加上钅字旁,是因为我的名字里有铁字。(但用鲁铁太难听了,用鲁轶也不好。轶字虽是超过和超群的意思,因为我不太喜欢车,也不想让自己太过出类拔萃。)

很长时间了,一直想给自己起一个带鲁字的笔名。但思来想去,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字。而忽然间想到了锲字,感觉不错。

锲,用刀子雕刻,如:锲金镂玉。而写作也要有如雕刻一件艺术作品,需要不断地雕琢和精修,以求尽善尽美。而锲字也代表着一种勇于探索、永不放弃、追求精湛技艺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在写作上和在工作中应该追求和秉承的一种精神。

鲁锲,是我于2020年3月31日给自己起的新笔名,自即日起开始使用。祝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真正的作家。

(三)

鲁锲,锲是拿小刀雕刻。使用锲字,也是对自己从医生涯的纪念。

以前从医,我整天都要用小刀来雕刻蜡型和修整石膏模具,所以,用鲁锲做笔名也是对过去从医生涯的一点纪念。

至于从医生涯中所发生和经历的事情,今天就不在此回顾了,以后若有兴致,我会将过去经历的一些事情写出来。毕竟从医生涯,让我付出了大把青春年华,付出了人生之中最美好的时间段——曾经我也是为了医学事业奋斗了八年,真好比八年抗战。在此期间,品尝了很多艰辛,付出了很多心血,经历了很多事情,确实值得好好总结一下,但今天就不叙写了。

(四)

我的笔名,有好几个。最早的笔名是嘉俊。嘉的本义是美好,俊的本义是指才智超群的人。嘉俊,既美好又才智超群的人。但笔名用了几年之后,感觉自己的人生并不太美好,而个人能力也并非才智超群,所以嘉俊就废弃不用了。

后来,把自己的名字拆开,让我想出了卡尔赫林这个笔名。而自2007年6月30日开始,我在新浪博客上正式启用这个笔名。

禧临笛翁是我戴着耳机听席琳迪翁的歌儿,在百度欣赏世界名画时,偶然见到法国著名画家马奈的作品吹笛少年时,灵感袭来想出的笔名,为此我在新浪又开了一个博客。

而CarlHering是卡尔赫林的英译,被我用在了推广咖啡文化的微博上。在这个微博上,我写了很多咖啡悟语,以及对咖啡馆加以考察后,得到的一些个人想法、体会和见解。

可以说:不同的笔名,代表着不同的我。换句话说:通过不同的笔名,可以分化出不同的我。利用不同的笔名,在不同的网络界面上,我能自由切换脑筋和思路。

最近,将个人网络图书馆修整了一下,搬运过去700余篇文章,基本上是我十多年写博生涯的主要作品。文章数量不多,笔耕十余载产量也不高。

但,文章的分类却有很多:情感婚姻、咖啡悟语、电影漫谈、文玩收藏、文化浅谈、漫笔杂谈、商业职场、信息安全、体育健身、美容保健、人生体悟、生活感悟、生活漫谈、生活廿谈、随笔杂文、诗词小说、育儿日记。我一直在写作之中不断分化思维,不断开辟和拓展写作空间。

用自己的话说:别人写作是在一个点上深挖深研,而我则是喜欢四处刨坑,刨得坑有深有浅。查看个人图书馆的文章分类,情感婚姻类的文章,我写的最多,写了71篇——看来我这个微博认证的情感博主,还算称职吧。

电影漫谈,我写了60篇文章,因为我喜欢看电影,看电影是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电影院也是我最喜欢的文化娱乐场所。我看过的中外电影,远超200部。

而咖啡悟语,我写了45篇,文玩收藏写了15篇。我主要的休闲娱乐,就是看电影、喝咖啡和搞一点文玩收藏。偶尔买点廉价的东西,不为升值,只为安抚心灵和修身养性。

(五)

给自己取名鲁锲,并非心血来潮,是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拿定的主意。

之前,我经过几天的思考,想了好几个鲁字开头的名字,但感觉都没有鲁锲得当。

取名鲁锲,就是为了表达对鲁迅和契科夫的喜爱。但感觉鲁契,各取一字简单组合太过普通,没有个性——鲁锲,虽非朗朗上口,但个性十足。

若将鲁迅与契科夫相对比,我是更崇拜鲁迅的。2003年漂在上海,在初春的一个下雨天,我独自到虹口公园参拜了鲁迅墓。撑伞站立在鲁迅墓前,我见雨势不大,便收起伞,虔诚的向鲁迅墓深鞠三次躬,然后绕墓一周。随后,又到鲁迅纪念馆里瞻仰遗物。参拜瞻仰鲁迅墓和纪念馆,主要是为了给写作生涯找寻动力。

(六)

昨天下午,忙完手头儿的事情,感觉有些疲倦就喝了一杯咖啡。

晚上,又陪老婆喝了一杯。结果,两杯咖啡入肚就失眠啦。12点多才睡下,但怎么翻身都睡不着。躺到两点多,干脆起床穿衣服,打开公众号继续写文章。

好长时间没有在大半夜写文章了,以前写博客的时候,只是偶尔为之。时隔多年,又一次在夜里写文章,感觉真是很爽。现在一点困倦的感觉都没有,夜色深沉室内幽暗,一盏台灯照明,相伴台式机的轰鸣(机箱确实有点响),还有佳人的微鼾(老婆在熟睡),此时此刻一个人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感觉就是好啊。我打字的声响是轻柔的,不会搅扰老婆的梦乡。

很早以前,有一段时间,为了追求打字速度,把键盘敲得太狠,结果打字声音特别大。终有一天,我挨了母亲的训斥。母亲说,听你打字的声音,感觉你敲键盘,比郎朗弹钢琴时用的劲儿都大,郎朗弹出的是美妙旋律,而听你打字完全就是噪音。

还好,我这次打字很轻柔,母亲没有再来敲我的门——多年以前,那次就是因为夜半写文章,我敲键盘声音太响,居然把隔壁的母亲都吵醒了。而这回,键盘敲得很轻,不会再吵人了。

(七)

看了一眼时间,现在是凌晨4点零9分。

给自己新起了一个笔名,又让我有了写作的兴致,大半夜的舍弃睡眠来网上写文章,由此看来我对写作是多么的热爱吧!

有了新笔名之后,希望自己的写作生涯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结出更多的胜利果实。

鲁锲,锲可以组词锲梓,谓刻版印刷。借此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美好祝愿,因为我很久以来的心愿,就是出书——但现在觉得自己还没有出书的资本,或者说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没有达到出书的水平。

也许吧,通过多年努力之后,我真的能出几本书——而让自己的文章,不止留存在网络上,而是用白纸黑字独立印刷成册。希望自己美好的心愿,能够早日实现。

在网上写作十多年,未能出书,但把文章印刷到纸张上的心愿,早就有人替我实现了。我的一篇原创文章《婚恋爱情之中没有爱的诺曼底》,被人把标题修改成《爱情没有诺曼底》,然后入选了《婚育与健康》杂志(2009年12期)。

但是,并非我投的稿啊!不知道是谁帮我投的稿,或者杂志编辑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就随手收录了,反正杂志社无人跟我事先取得联系,也没有给我半毛钱稿费。

我也是后知后觉,在一年多之后,才在百度偶然间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收录到杂志里。而这篇文章,在知网空间里还能查到。一直以来,总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4:32了。好了,不写了。

起了新笔名,又把字面含义简单写了一下。今天的文章,就先到这里吧。

希望自己在启用了新笔名之后,写作生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卡尔赫林(鲁锲)

04点35分于河北唐山

【头条号 | 吉恩瀚棠,作者:卡尔赫林(鲁锲)】

搜索建议:热文健身鲁铁含义  热文健身鲁铁含义词条  
热闻

 脆莴笋丝腌制方法

大家好,这里是【刘一手美食】,关注老刘,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实用的家常菜1、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