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部日剧叫《家族的形式》,大致讲述了一对不愿结婚的大龄男女的感情故事,剧中探讨了对家的定义,独居生活和婚姻生活到底哪个才更好。
印象很深的是剧中的男主角在开篇大喊:我已经不打算结婚了,一个人注犯法吗?就是喜欢一个人待着,又没有伤害任何人,有错吗?
这种感觉像不像当你假期、节日回家时,很多人都会长辈问同样的问题:谈对象了吗?结婚了吗?怎么还不结婚呀?年纪大了就不好结婚了哦。你年纪不小了赶紧找个凑活吧…… 每次面对长辈的关心,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在不敢说出来啊,这时候真的深切体会到不失礼貌又尴尬的笑容。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有趣的单身胜过将就的爱情。
现在看来,这句话好像说得也不无道理。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适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在不婚族的眼中,或许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远远比两个人在一起组成家庭来得更加轻松、潇洒。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了这个想法?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但总结下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我结不起婚
找到一个称心相互喜欢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结婚就更是难上加难。
近几年来关于天价结婚彩礼的新闻可是层出不穷,很多地方的彩礼钱高得离谱,特别是在农村,最少都要二三十万。看看自己一个月赚的工资再看看这彩礼钱,娶妻难,结不了婚可能是很多成年人的常态了。
那有人说呀,又不是每个地方都这样要高价彩礼,重视男方家庭条件。那再退一步,真的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女方家不在意彩礼的多少,两个与子携手。那经历的第二个关卡:孩子。
现在的观念早已不像以前的想法,孩子生下来有饭吃就行,身体健康能好好长大就可以。优生优育早已是现代人的理念,无法想象一个小孩从生下来的吃喝拉撒照顾、培养、上学到成年独立这中间要花费多少金额和心血。
我 认识一个老师,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人家的兴趣班报了好几个,书法、舞蹈、钢琴……那一年的费用真的不敢想象,恐怕比两个正常大学生的生活费还要高。如果是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家来说,这可能没什么,这只是他们家中开销的一小部分。但如果对于正常家庭,或者更糟糕的人群而言,恐怕这是想都不敢想吧。夫妻两人一个月辛辛苦苦挣下的钱,交了房租,除去生活开销,还要给孩子交学杂费,还剩下多少钱可以让自己用呢?
有句老话: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这不正好应上了吗?
2.婚后生活不和谐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一生可能会有两个家,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家,也就是原生家庭;一个是我们自己结婚之后建立的家,叫做新生家庭。
家庭一定程度上塑造人的个性和人格,培养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整天吵架感情不好的环境中,甚至是有家暴的情况下,在他的心理上会留下怎样的创伤呢?或许在他们眼中,与另外一个陌生人组成家庭这是一件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存在着排斥的心理。
原生家庭里,藏着我们对未来婚姻遐想的模样。我们可以假装,但灵魂不会说谎,那些我们从小在父母身上看到的、感受到的,多年后可能也会出现在我们身上。
因为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对婚姻和子女的看法,我们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我们最早接触婚姻和亲子关系的入口。
3.宁愿独生也不将就
一个人生活很快乐,多个人陪陪好像也不错。
不是不婚,是还没遇到合适的人先不将就。在以前父母那一代,包办婚姻,俗称的:父母之言,媒妁之命。
用老一辈的话说,我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妈了,在那个时候应该没有会有想当不婚族的想法吧。而现在,更多年轻人遇见真名天子的方法是通过相亲,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介绍安排下,与一个个异性吃饭认识。但这真的是适合与我们度过余生的人吗?你可以说你们门当户对,对方有车有房达到了你要求的标准,然后以这个标准进行筛选,标准之上我们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尝试,标准之下直接淘汰。可这真的是我们一开始渴望的爱情吗?
爱和婚姻,在某些人看来不仅是过日子那么回事。
不想结婚的人有着不结婚的权利,世俗的眼光与评论总会有。自己想要的,可以让自己过得开心的,那就去做总没有太大的错。
不婚族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止只有你一个人拥有这样的想法,这个世界有千千万万,或许你还没遇到,或许你已经遇到并且释然了。
我们有时会想着找个人与我一起面对风雨,可有时候更多的风雨却是另一半带来的。
这是理由,也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