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死亡之海”中的聚宝盆,被美国NASA卫星拍摄,面积越来越大?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在当地的传说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被神明诅咒的地方,当神抛弃它并且让它变成生命禁区之后,也带走了原来沙漠腹地的那一片美丽的绿洲。

塔克拉玛干中的罗布泊正式走进人们视野还是在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之后,这里对大多数人而言神秘又恐怖,不论是从未有人可以徒步穿越它的事实,还是诡异的“彭加木失踪事件”“双鱼玉佩复制人”的民间传说,似乎都在向人们证明,在罗布泊的深处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卫星可以检测出全球的地貌,据悉,美国NASA的卫星拍摄图片显示,荒芜的罗布泊范围看起来变大了许多。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科考发现,罗布泊当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那片区域相当于是个“聚宝盆”,现在已经在有序开发当中了,美国卫星拍摄到的图片正是现在正在开采资源的罗布泊,所以看起来“聚宝盆”变得越来越大了。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也是第二大咸水湖,仅次于青海湖,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它完全干涸了。它位于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地势非常低,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它的存在向我们证明原来沙漠中的绿洲,并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通过卫星摄像显示,罗布泊的形状和人的耳朵非常相似,因此也被叫做“地球之耳”。罗布泊的中心地带在北纬40.5°,东经90.3°左右,干涸后湖泊整体南北距离106km,东西距离53km,在干旱之前的面积大约是5400平方千米。

 

1962年时,这片湖泊完全干涸,从此这里变成了“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荒芜地区。在它干涸之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周围城镇林立,非常热闹。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曾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它像一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大家都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原因是干旱,几乎四面环山的地理情况使得水汽无法进入这个地带,降雨量非常少,其中的罗布泊也受此原因影响。距离罗布泊最近的若羌县,年均降水量在31.22mm左右,可是年蒸发量可以达到3000mm。干涸之后的罗布泊中心地带的环境则更加恶劣了,年降水量在20mm以下,蒸发量大约4696.9mm,大风的天气可以占全年的40%。

 

因此罗布泊的成因并不是因为降水,而是因为处于塔里木盆地的低洼处,多条河流汇聚于此,形成了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河流如塔里木河、疏勒河、孔雀河等,它们带着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奔流而来,造就了原来的仙湖罗布泊。

原子弹试验基地

罗布泊早期虽然是一片美丽的沙漠绿洲,但是当时旅游业并不发达,人民了解资讯的途径也比较少,因此大部分人不知道罗布泊的存在。直到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50秒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这里升空,标志着我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是在拥有了“核武器”的保护之后,新中国才有了真正的话语权,证明了我国具备了与其他有核国家抗衡的潜质。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出于利益考量决定帮助我国研究核技术,最后在苏联的帮助之下,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小型实验的核反应堆,相关科学家在苏联专家的教导培训下开始研究核能。1955年1月15日时,正式宣布开启核武器研制计划。由于核武器具有超强的辐射性,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在选择实验地点上国家下了很大的功夫。

1959年的3月13日正式确定实验地点为新疆的罗布泊,相较于青海地区,罗布泊的海拔只有780m,并且处于塔克拉玛干之中,四周荒无人烟,保密性很强,是再好不过的实验基地了。这之后司令员张蕴钰便带领着科研人员和士兵在名叫马兰滩的位置上开始建设基地,因此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也叫作“马兰基地”。

 

这之后由于政治原因,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进入僵持阶段。美国早已听说我国在做核武器研究,此时更是关注我国的研究动向,在周围建立了监听站,利用卫星和飞机等方式侦查我国的机密。还好实验基地位于罗布泊,不仅保密措施做得很好,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使得美国人只能用卫星观察大概情况,并且罗布泊附近恶劣的条件使他们觉得中国并不会真的在这里进行核武器研究。

在种种意外和压力之下,第一颗原子弹还是顺利爆炸了,而作为承载它的实验基地罗布泊,也在这之后一举成名,变成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地方。虽然在核试验成功的时候,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了,但是它却变成了中国人心里的“绿洲”,自制核武器的出现为全国都带来了希望。

 

荒漠中的“聚宝盆”

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外界对于罗布泊的探查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我国的地质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塔里木盆地的构造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非常相似,它们在第四纪时的沉积和演化史也很类似,因此判断罗布泊可能与青海湖一样,有产生钾盐的条件。

1994年地质学家提出了罗布泊钾盐存在的可能性,1995年“探查罗布泊钾盐”正式立项,2004年时证实了罗布泊当中蕴含的钾盐量在2.5亿吨之上,罗布泊拥有一个“聚宝盆”的事实算是落实了。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钾盐矿,钾盐是一种化学原料,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作物种植中使用的钾肥正是由钾盐炼制而来的。我国的可溶性钾盐资源一直非常的稀缺,只能依靠进口,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田地严重缺钾,哪怕是在进口之下,这一情况也只是轻微改善。

目前中国年需钾肥约1000万吨, 2020年钾肥年需求量将达到1820万吨, 而目前中国钾肥生产量只有约300万吨,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需要花费高额外汇从国外大量进口。

因此钾盐矿的发现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惊喜。

 

钾盐矿的类型有许多种,罗布泊主要是以液体钾盐矿为主,和固体钾盐矿处于一个共存的状态,钾盐的总资源量在2.5亿吨左右,是我国第二个钾肥生产基地,另一个位于青海察尔汗,钾盐总量在7.06亿吨左右。

2006年,罗布泊钾盐工程一期就由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批准实施,到了2011年时,已经启动了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的话罗布泊可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美国卫星观察到的“聚宝盆”变大的图片,正是因为我国钾盐基地的不断建设扩大,从卫星上来看向外拓展了许多。

 

除了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之外,罗布泊内的其它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比如说铜、金、铁、镍等,据探查铜镍矿的总数量在67.4万吨左右,金铜矿也有10万吨,铁矿150万吨以上,锰矿10万吨左右。另外湖泊矿床上的氯化钠(氯盐)含量是钾盐的几倍还多,不过由于目前尚未出现有效过滤氯盐的工艺,尚未开采。

其他价值

罗布泊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的“聚宝盆”,还有着许多其他的价值,如考古价值、生物研究保护、清洁能源开发等等。

大家都知道罗布泊在未干涸之前是一片绿洲,附近有许多小国家,比如说最有名的楼兰古国,这些古国的遗址都是现在考古学界研究的对象。

 

在《汉书》当中就已经有记载楼兰古国的存在,以此推测楼兰古国的人口在1.5万左右,有大面积的耕地。因为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使得大量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虽然现在很多都被淹没在黄沙之下,但是等到可以发掘的那一天,这些文明的艺术瑰宝一定会再度重见天日。

虽然罗布泊现在被人称为死亡之海,也位列于世界四大无人区之中,但是这当中还是生存着许多生物的。比如说野骆驼,作为濒危保护动物的野骆驼就能够在这片荒漠当中生存,是当之无愧的“沙漠之舟”了。

 

罗布泊中记录在案的动物大约有119种,植物35种,其中昆虫的种类最为丰富。据统计罗布泊内的昆虫数量在70种以上,比如步甲虫、十一星瓢虫、飞蛾、蚂蚁、土蝗等等,它们都生活在罗布泊当中。

风能、太阳能作为现在世界推崇的清洁能源,在我国也被有效的开发。罗布泊恰好满足这两种清洁能源的开发条件,罗布泊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正好适合开发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在5340到606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仅次于青藏高原。

 

处于风区的罗布泊还有开发风能的潜质,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刮风,经过研究发现有效风能可以达到350千瓦时/立方米,刚好我国最大的风能开发基地位于新疆的达坂城。如果真的要在罗布泊开发风能的话,达坂城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榜样,还能提供诸多的技术支持。

大耳朵之谜

在前文当中提到了,罗布泊也被称为世界之耳,因为通过卫星观察它的形状像一只耳朵。20世纪80年代时,我国的深空探测和卫星发射技术都不成熟,所以罗布泊考察队的夏训诚教授第一次看到耳朵的图片,还是1980年时在美国著名遥感专家艾尔巴斯那儿看到的。那时的他虽然已经实地进入了罗布泊考察,但是还是第一次看到了罗布泊全貌,像一只“大耳朵”。

 

最后经过多次的考察和研究,证实了这只耳朵的轮廓其实是罗布泊湖水蒸发后留下的痕迹,如果实地去看的话它更像一个圆圈,中心的半岛和湖中的三角洲像是耳朵中的耳孔和耳垂,这只耳朵就是罗布泊干涸后的湖盆。

结语

罗布泊的钾盐矿发现,使我国从“无钾”的恐慌中挣脱,在合理开发这个聚宝盆之后,我国的钾肥现在已经有50%可以自产自用了,相较于从前的完全进口,已经好了太多。不论是作为远古绿洲的罗布泊,还是如今国家聚宝盆的罗布泊,能够拥有这样的地方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幸事,这大概就是地大物博的快乐所在吧!

 

 

搜索建议:
热议

 疫情网课英语作文

疫情网课英语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