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市场过程中,跨境电商卖家看似是主要推动者,但周围却有大量的服务型企业围绕着他们开展工作,这个群体也被叫做服务商。其中主要有四类:物流服务商、支付服务商、营销服务商、软件服务商,另外还有注册店铺、商标注册、赶跟卖等小型服务商。
“有问题找服务商”已经成为卖家的共识,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卖家们对服务商的依赖程度更高。在很多卖家眼中,服务商几乎是万能的。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打着服务商的名头,干的却是坑蒙拐骗之事,大肆敛财。
近日亿恩网接到爆料,深圳一服务商以“可以帮助卖家拿回被封的亚马逊账号和冻结的资金”为诱饵,骗取了大量钱财,目前已知的受害卖家多达上百人,不少人现在已经报案。
大量卖家“强开”被坑,被骗走上千万
亚马逊卖家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就相当于咽喉被扼,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平台申诉回来,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即账号进行了一些违规操作,例如操纵评论等。这时候卖家就会找到服务商“强开”。
事实上,这是一个灰产服务,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人竟会利用这项服务进行诈骗。
去年7月,深圳亚马逊卖家赵孟(化名)的账号因为二刷被封,账户资金被冻结,不甘心放弃账号和资金的他找到了深圳一服务商,但没想到这却是维权的开始。
对方告诉赵孟,他们可以对其被关闭的亚马逊账号进行申诉,申诉期限为三个月,在支付了20万元费用后,以为事情一定能办成的他就开始耐心等待,然而直至三个月期满,即到了10月,事情却没有得到解决。按照协议规定,对方需要全额退款,但当赵孟找他们退钱时却遇到了阻碍,“他们以各种借口理由进行拖延,然后电话不接,微信也不回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骗的亚马逊卖家超过百人,他们大部分是在深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卖家是在佛山、上海等地。 这些受害者当中不乏耳熟能详的大卖。当中被骗单一最大金额高达400万元左右,10万元以上多达数十人,合计被骗金额达上千万元。
“现在去报案,几乎都有其他受害者报过了,甚至接待的民警都熟悉了,说到做跨境电商的亚马逊受骗的,基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深圳受害卖家张元(化名)说。
据亿恩网了解,这些卖家有80%的人都是通过这个所谓的“服务商”在跨境圈发布的广告找过来的,在这些广告当中他们大肆宣称自己有把被亚马逊关闭的账号和被扣留的资金拿回来的能力,并不时地晒出一些成功案例,一些有需求的卖家很容易被吸引。
协议中,通常他们会 要求卖家缴纳亚马逊被扣资金的10~20%不等的预付款,约定期限为三个月,而为了让卖家更信服,他们甚至发出对赌承诺。 大量卖家正是相信了这一点,抱着“试一试,不成功也没有损失”的态度,将钱送入了虎口。
但实际上,受害卖家发现,期间他们的亚马逊账号从未被登录过,账户中的资金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操作。而对方所说的已经汇给了国外的所谓“亚马逊内部人员”的款项,也是被几个主谋取出来,然后瓜分。 当三个月期满,卖家找过来要退款时,他们就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这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合同纠纷,而是合同诈骗,原因有三:一是这个所谓的“服务商”是虚构业务,并没有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最终目的是骗取预付款;二是该“服务商”并没有实际去操作合同相关的业务项目;三是这是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型骗局,受害者有百人之众,并非单个合同纠纷。
当卖家发现自己被骗时迅速进行了维权,但这条路却困难重重。据反馈, 现在许多受害卖家已经报案,但因为签订了合同,以及管辖权、孤案等问题,立案困难。 而成功立案的卖家,在案件提交到检察院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检察院说需要美国亚马逊盖章确认这个诈骗团伙,没有案件处理能力才能定性。”张元无奈道。
此外,也有部分卖家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目前有人已经开庭,但这一处理方式也不尽如人意,因为对方早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身上很多欠款都没有履行,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018年,因此即便卖家胜诉,也拿不到钱。
盘踞跨境圈五年,假借多种名头行骗
据爆料,与受害卖家签订合同的公司主体为“深圳市尚好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截至7月19日,其面临的法律诉讼共8个,新增的4个开庭公告中,原告方一个是来自莆田的一家电商公司,另一个是来自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案由均为服务合同纠纷。
受害卖家称, 尚好佳的法人李维龙,实控人/监事李少涛,以及陈**、彭*鹏、陈*东、陈*彬、陈*基7人共同策划实施了这场骗局。 整个诈骗团伙分工明确:陈* * 负责引流,用各种夸大其词的宣传,以及承诺对赌,诱导亚马逊卖家入坑;彭*鹏负责对接收款;李维龙和李少涛负责签订协议。而陈*东、陈*彬、陈*基则在幕后操盘,因此大部分受害卖家都没有直接接触到他们。
“去年底,公安机关已经将除彭*鹏外的涉案人员刑拘,而且近日李维龙又再次被刑拘了。” 赵孟说,该团伙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2018年起,他们就在跨境电商圈内活动,假借倒卖欧洲本土号、VC账号、二审账号的名头,以及提供“强开”服务等名义,骗取大量钱财,“以前卖家被骗金额不大,所以很多人都选择息事宁人。”
然而,没想到卖家的退让反而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在2022年策划了一场大型的“强开”服务骗局,据不完全统计,涉案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有受害卖家统计, 多年来该团伙至少诈骗了3千万元。
其中,2018年~2020年,涉及到虚假亚马逊爱尔兰账户倒卖的诈骗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仅福建莆田一卖家就被骗了140万元,每年都有数十家公司踩坑。2020年~2021年,涉及到虚假亚马逊白名单账户的诈骗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商标虚假注册也诈骗了不低于500万元。2021年~2022年,涉及到虚假二审邮件、信用卡明信片认证账户邮件的,每年诈骗金额都不低于300万元。另外就是本次“强开”服务诈骗的1500万元。
可以说,他们是跨境电商圈许多诈骗案件的始作俑者,本次亚马逊卖家的大规模维权,也带出了一些曾经遭遇此团伙诈骗的受害者,他们有的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用各种方法拿回被骗的钱,之前选择息事宁人的,现在也加入了维权队伍。
已公开的法院案件信息显示,2017年至2022年期间,陈*东、陈*彬均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而他们累计被法院判决的200多万元执行款全部都未履行。因此如果本次不能将该团伙彻底打掉,那对整个跨境圈的卖家来说都是一个潜在危险,一方面他们将会继续在圈内实施诈骗,另一方面受害卖家通过诉讼渠道维权,即便胜诉了,也很难将钱拿回来。毕竟以前的案例已经表明,这些人并不怕成为“老赖”,想行骗时,再找一个人来成立公司,担任法人就行。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此前有数据显示,5年增长了10倍,不久前海关总署还披露,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不过,繁荣的跨境电商行业也滋生了一些“隐秘的角落”,这些人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骗钱”。
卖家为单量熬夜加班,劳心劳力,骗子不花一分钱成本,却能轻松躺赢。
跨境电商骗局层出不穷,只有卖家受伤的世界达成
近年来,假借服务商大肆圈钱的案例并不少见,他们为了快速搞钱甚至不惜违法犯罪,最终受伤的永远是跨境电商卖家。以下是亿恩网总结的几种跨境电商骗局:
一、假扮物流商圈钱跑路
物流是跨境电商卖家在征战海外市场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但暴雷也最多,其中有一种尤为让人痛恨,即假扮货代揽货,然后卷钱跑路。
低价吸货是他们惯常使用的套路,通过极低的报价,在短时间内疯狂揽货,最后再卷款跑路。
此前业内就曝光过这样一件事:一“货代”骗子以远低于市场行情的运价向货主揽货,同时另一货代谈好账期,并把该货代的联系方式发给货主订舱,货物上船出单,向货主收取运费后跑路。
其实假货代的骗术并不高超,他的厉害之处在于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贪便宜”。如今货代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甚至“0元收货”都出来了,但面对低价卖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贪便宜,谨记:价格越低,越有可能被骗。
二、以“跨境电商代运营”为伪装骗钱
“跨境电商代运营,躺着就能赚老外的钱。”听起来很爽,背后却暗藏玄机。这种骗局打着“跨境电商代运营”的幌子,引诱没有经验,或者刚入行没多久,经验不足的跨境电商新人入场,进而吞掉他们前期投入的所有资金。
他们的套路大致为: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噱头来吸引用户,随后推荐对方买/租入不同等级的线上店铺,店铺由他们代为打理,用户每月都可以获得网店收益,轻松躺着赚钱,但真实情况却是,在用户买入店铺后,还要交钱进货,花钱买流量,但他们在店铺中所谓的“收益”却到不了账,即便到了一些小钱,也是为了骗更多的钱,最后在用户发现猫腻要关店时,以“违约”为由吞没对方所有资金。然后还不忘记把问题抛给平台和国外。
今年浙江警方就破获了这样一场骗局,犯罪团伙自己做了两个假平台“starday”“goshopping”,然后将人引诱到上面开店或租下店铺,然后从商品的上架到交易订单的产生,所能呈现给被害人看到的全部伪造。也就是说,这两个所谓的平台根本没有开展交易。
所以如果遇到低投入、短周期、高收益、无货源一键托管等,又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的投资项目,一定要警惕,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能躺着赚钱的项目人家会告诉你吗?自己的亲戚朋友不比隔着屏幕的你亲?
三、虚假培训服务割韭菜
近年来,培训服务通常都会和“割韭菜”三个字挂钩,如果是真的有正经开课,其实也就是花钱多少,和值不值的问题,然而有些人交了钱,这个所谓的培训机构却“消失”了。
这类机构通常会在一些宣传广告中承诺很多,先将人吸引进来,然后再利用直播免费公开课等模式,进行饥饿营销,或者制造焦虑,例如限制课程报名优惠名额,或是慷慨激昂一顿输出,只要花钱买了这个课程,就能改变贫穷的自己。
而所有的后顾之忧他们都“帮”你解决,没有营业执照他们可以代办,没有货源可以一件代发,只要想认真学都能学得会。但当你买了课程和软件,该交的钱都交了,对方却联系不上了。
这类骗局,除了一些入行时间不久的新人,一些迫切想要转型的工厂也极容易上当,很多工厂线上业务受阻,为发展线上业务“病急乱投医”,不曾想却成了一些居心不良之人眼中的香饽饽。
四、卖假账号
在一些行业交流群或社交平台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出售店铺,理由一般是经营不善退场不干了,或者转行去做别的了。在跨境电商行业,店铺买卖十分常见,但也很容易踩坑。
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卖家公布某些人的微信号或者支付宝账号等,控诉对方为骗子,自己买账号被骗了多少钱,对方提供的注册资料不实导致无法登陆或被封号,当他找过去想要解决问题时,但对方却拒不承认,且还把人拉黑。以为捡了大便宜,最后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
这种案例在跨境圈十分常见,但又无法杜绝,因为隔着屏幕,卖家连对面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因此当一个微信号或者支付宝号被曝光后,很快又可以改头换面,用新的号来继续行骗。
五、帮助解封账号
这个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强开”服务骗局。在亚马逊这些跨境电商平台上做生意的卖家,账号被封是常有的事,尤其在目前平台越来越合规情况下,更是如此。其中让亚马逊卖家最难忘的当属2021年的封号潮了,至今包括很多头部大卖被冻结的资金都没有拿回来。
通常来说,违规操作被封的账号和冻结的资金是很难拿回来的。于是,部分不法分子抓住卖家的这个痛点,以可以帮助解封账号,拿回冻结资金为诱饵,引导卖家交钱,为了增加可信度,通常他们会对自己进行一系列包装,例如认识平台内部员工、已经有卖家成功拿回账号和资金等。
卖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很容易相信他们。在上述事件中,亿恩网发现,这些骗子还会利用熟人介绍的方式,将受害卖家身边的朋友一起骗了。因为是朋友介绍,所以很容易会放松警惕,而一旦他们将钱打过去,却发现大家都被骗了。
跨境电商行业“鱼龙混杂”,卖家行走期间要格外谨慎小心才行,不要急功近利走捷径。其实总结这些骗局不难发现,他们都十分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例如“贪便宜”,因此要避免踩坑一定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肯定是有一个骗局在等着你往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