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最终会死亡)

生老病死是万千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死亡都对其一视同仁。虽然都知道自己最终都会经历死亡,但多数人仍对于其抱有畏惧之心。特别是随着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寿命可以达到77岁,而且根据往年数据调查推测,未来人们的平均寿命还会增加。

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不仅说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侧面说明了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人都在新闻中看到过医护工作者跪地救人的画面,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疾病、遭受外力的击打、溺水等情况导致心脏、呼吸暂停。

前几日,某国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候遭到某黑衣人枪击,中枪后安倍瞬间跌倒在地,血流不止。在其倒地后旁边的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等待救护车的救援。

在事发数小时后,某国官方发布消息称安倍晋三处于心肺停止状态。

网友们看到这则新闻都表示十分疑惑,官方消息称安倍在进医院之前就已经出现心肺停止了,为什么没有直接宣布其死亡呢?心肺停止是死亡吗?在医学上判定死亡的标准又有哪些呢?

人类死亡判断标准究竟是什么?心肺停止可以判断为死亡吗?

其实,在医学上将人类对于死亡的判定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种。临床死亡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波动完全消失、瞳孔反射反射消失、但机体仍旧进行着微弱代谢,还未完全进入不可逆状态,一般是在心跳停止后的5-8分钟以内。

心脏停止后的5-8分钟是黄金救治时间,可以通过多种救助方式对患者进行及时地抢救。如果积极治疗半小时以上仍未有效就可以断定已经临床死亡。

而生物学死亡是指机体的脑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各个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完全停止,且处于不可恢复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多国家都采用脑死亡作为判定死亡的标准。因为大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生物体能否继续存活主要看大脑是否正常运作。

因为患者一旦被判定为脑死亡,就表示其脑干及脑干以上的神经系统功能会永久性丧失,且全部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发生脑死亡后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手段都会发生心脏死亡,且心脏及其其他器官出现问题都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但大脑是不可替换的,所以脑死亡与其他判定方法相比更为可科学。

自从1968年美国哈弗大学在世界第二十二届次医学会上提出将不可逆的脑功能丧失作为死亡的最新判断标准通过后,世界上陆续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以此来作为死亡的依据。后来美国还特地制定了哈弗脑死亡的四条判定标准:生命体无感知、无感应;生命体无自主呼吸和运动;生命体对外界诱导无任何反射;脑电波平直。 那么与脑死亡相比,当患者出现心肺骤停时应该如何急救呢?

心肺停止后要如何抢救?

心脏在人体中就好像血泵一样,通过其有效收缩和舒张为人体全身各个器官提供血液和营养物质,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那么当患者出现心肺停止时,应该如何抢救呢?

当身边有患者晕倒在地时,要及时向周围人求助拨打120电话,同时判断患者心脏是否正常跳动。然后立即拍打患者肩部,呼叫患者,但是注意在拍打患者的过程中要掌握力度,避免因紧张焦虑情绪拍打过度,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然后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观察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如果患者满足以上条件说明其很有可能已经出现心脏骤停。在呼吸、心脏骤停4-6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一旦时间过长,患者大脑皮层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但是如果在此期间进行了有效的心肺复苏按压,保证身体各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就会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脏骤停的抢救主要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有效心外按压、呼吸辅助通气等。现在很多地区的机场、地铁站、高铁站等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但如果周围没有医疗设备的辅助也可以及时徒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针对8岁以上儿童以及成年人,行心肺复苏术时要将患者平躺在坚硬平面上,打开患者四肢,解开患者上身衣物。准备好以上工作以后,救护者可以蹲跪在患者一侧,膝盖可放置在患者肩、腰之间。

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放于患者胸部中央(两乳头连接中点),将另一只手的掌根放置于第一只手的手背上,十指相扣。施救者要将双臂垂直,以身体的髋关节为轴,利用上身力量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每次按压深度要在4-6厘米,每分钟的按压频率为80-100次一直重复。

在按压期间还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按照30次按压进行连续两次人工呼吸的比例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要帮助开放患者气道,清除患者口中异物、活动义齿等。然后对其进行口对口吹气,吹气期间要捏住患者鼻翼,防止气体从鼻孔漏出。施救者可以一直这样循环操作,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那么心肺停止患者在苏醒后应该注意哪些呢?

心肺停止患者恢复生命体征后需要注意什么?48小时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当然心肺复苏成功仍要立即就医,因为患者很可能再次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或者根据心肺骤停病因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这就需要专业医师判断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医生可以通过瞳孔的变化评估患者颅内脑神经系统的恢复。其次,在患者苏醒后的48小时内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从而医生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患者心肌细胞受损情况,检测患者的血液循环。

并且,医生在与患者交谈过程要仔细观察其呼吸节律、呼吸频率,帮助更好地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且,也要观察患者尿量,评估其肾脏功能的受损程度。除此之外,在患者苏醒后的48小时内要求有家人陪同,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在病房中要备有抢救药物及其器械,避免出现突发情况。

注意饮食均衡

经过急救后苏醒的病人特别虚弱,建议可以食用一些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在身体恢复出院以后,也不能随意进食,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影响患者心脑血管。可以多吃一些鸡蛋、鱼类、豆类等高蛋白食物。

适当锻炼

根据临床调查数据显示,适当锻炼对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病情好转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在病情恢复的25天以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例如:太极、八段锦、散步、瑜伽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患者免疫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锻炼。

而且,建议人们在生活中要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复苏和学会电除颤设备(AED)的使用。根据国外数据调查显示,某些发达国家发生猝死,其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成功率可达到38%,而我国却低于5%

根据临床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6万人在院外突发猝死,如果患者周围人可以把握住黄金救治的5分钟,每年就有可能挽救数十万患者的生命。

总结:

在医学上心肺停止并不意味着死亡,当人们发现周围有失去意识的心肺停止患者要把握住对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大脑在完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坚持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基本就可以判定为脑死亡。周围群众可以在此期间对持续对患者行有效心肺复苏按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文献来源:

【1】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罗林,2018-2-18,来自中国现代医生

【2】呼吸停止与心肺复苏, 于振久、陈莉眉,1996-4-01,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搜索建议:人为什么会死  人为什么会死词条  
热传

 好文:怎么用小锅煲汤

网络好文:《哈尔滨瑞霞砂锅》分享秋冬季节多砂锅,对人身体好还有滋补的效果。说起做砂锅来,许多朋友一定能说出不少平日爱的品类。比如:白菜豆腐、紫菜虾皮、萝卜丝丸子...(展开)

热传

 赞美环卫工人的作文400字

关于赞美环卫工人的作文400字汇编五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展开)

热传

 观察春天的作文

观察春天的作文观察春天的作文1风筝。萌柳。初桃。春天来了。我是喜欢春天的。气温不会太冷也不会太暖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不时会有几朵悠闲的云慢慢游走像棉花触手可及的样子...(展开)